拼音yǔ hé fēi ròu
注音ㄩˇ ㄏㄜˊ ㄈㄟ ㄖㄡˋ
解释羽翮:鸟羽。比喻集微力亦可举重。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羽翮飞肉是中性词。
繁体羽翮飛肉
动物生肖牛,虎,蛇
羽的拼音:yǔ(ㄩˇ)
⒈ 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
⒉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⒊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
⒋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羽字UNICODE编码U+7FBD,10进制: 32701,UTF-32: 00007FBD,UTF-8: E7 BE BD。
羽字由两个习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䨒
feather、plume
象形
feather, plume; wings; rad. 124
详细解释◎ 羽的拼音: yǔ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 líng )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 同本义 [feather]
羽,鸟长毛也。象形。——《说文》
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教羽舞。——《周礼·舞师》
初献六羽。——《左传·隐公五年》
染羽。——《考工记·钟氏》
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墨子·旗帜》
(3) 又如:羽葆鼓吹(仪仗乐队);羽葆翠盖(以翠羽连缀为饰的华丽车盖);羽葆花旌(仪仗旗帜);羽仪廊庙(指受到朝廷重视,其德行为满朝文武之楷模);羽旆(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4) 鸟类 [bird]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管子·霸形》
(5) 又如:羽族(泛指鸟类);羽物(鸟类);羽皮(鸟兽的毛皮);羽翔(首翼色青的鸾鸟);羽翮(泛指鸟类);羽类(鸟类)
(6) 鸟虫的翅膀 [wing]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南朝宋· 鲍照《咏双燕》
(7) 又如:羽肢(肢膀);羽翎(鸟翼)
(8) 喻相辅翼 [assistance]。如:羽翮已就(比喻辅佐的人甚多,势力已巩固。羽翼已成);羽翮(比喻辅翼或辅佐者);羽翼(辅佐;维护;辅佐的人)
(9) 古代箭杆上的羽毛。亦指箭 [arrow]。如:羽队(背着弓箭的队伍);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镞(指箭)
(10) 古代用雉羽制成的舞具,文舞者所持 [plume]。如:羽翟(瞿羽所制的舞具);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11) 指旌旗 [flag]
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唐· 王维《金屑泉》
(12) 又如:羽旆(以羽毛为饰的旗帜);羽旗(翠羽装饰的旌旗)
(13) 指扇 [fan]。如:羽翣(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14) 指书信 [letter]。如: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须速递。亦称“羽书”);羽檄文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羽翰(指书信或文章);羽书(指书信)
(15) 党羽,朋友 [friend]。如:羽党(同党;同伙)
(16) 山名 [Yu mountain]。如:羽野(羽山郊野。传说中鲧被杀处);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
(17) [量词] 用于鸽子。如:一羽信鸽
羽缎、羽冠、羽化、羽客、羽裂、羽林、羽毛、羽毛缎、羽毛丰满、羽毛球、羽旄之美、羽绒、羽纱、羽扇、羽虱、羽士、羽饰、羽书、羽尾、羽序、羽翼、羽织
翮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鸟翎的茎,翎管。
⒉ 鸟的翅膀:举翮。振翮高飞。
翮字UNICODE编码U+7FEE,10进制: 32750,UTF-32: 00007FEE,UTF-8: E7 BF AE。
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翮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形声:从鬲,从羽
stem of feather; quill
详细解释◎ 翮的拼音: 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羽,鬲( gé )声。本义:羽毛中间的硬管)
(2) 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 [quill;shaft of a feather]
翮,羽茎也。——《说文》
羽本谓之翮。——《尔雅·释器》。郭注:“翮,鸟羽根也。”
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周礼·地官·羽人》
(3) 羽毛 [feather]
取大鸟翮为两翼。——《汉书·王莽传下》
南海则有羽翮齿革。——《荀子·王制》
(4) 泛指鸟的翅膀 [wings]。如:施翮(展翅);振翮高飞
(5) 鸟类 [birds]
肯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胡寅《水调歌头》
飞(飛)的拼音:fēi(ㄈㄟ)
⒈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⒉ 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⒊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⒋ 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⒌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⒍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⒎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飞字UNICODE编码U+98DE,10进制: 39134,UTF-32: 000098DE,UTF-8: E9 A3 9E。
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飛蜚亴
fly、swiftly
象形
fly; go quickly; dart; high
详细解释◎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2) 同本义 [(bird) fly]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4) 泛指飞翔 [fly]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5) 又如:飞虫(能飞的昆虫类);飞蝗(指善飞的蝗虫);飞鱼钩(叉鱼的钩子)
(6) 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hover or flutter in the air]
桃李阴阴柳絮飞。——唐· 王维《酬部给事》
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飞絮(空中飘摇的柳絮);飞天光棍(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飞火(爆竹的声音与火光);飞星(流星般迅疾)
(8) 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skim off]
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红楼梦》
◎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形〉
(1) 疾速 [swiftly]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夜飞渡镜湖月。——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飞风(迅速;飞快);飞云掣电(形容迅疾);飞骑(像飞一般奔驰的马);飞报(迅速报告);飞递(迅速递送);飞札(飞速写成的信件或诗笺)
(3) 没有根据的 [groundless;unfounded]
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后汉书·梁松传》
(4) 又如:飞飞扬扬(议论纷纷);飞扎(凭空陷害;敲诈勒索);飞言(没有根据的话。同飞语、蜚语、流言)
(5) 不具姓名的 [anonymous]
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后汉书·梁松传》注
(6) 又如:飞书(不具姓名的书信。即匿名信);飞章(不具姓名而诬害他人的书信。同飞书);飞条(匿名信。同飞书)
(7) 意外的 [unexpected;accidental]。如:飞灾(意外的灾祸);飞变(报告紧急事变的文书);飞祸(意外之灾祸。也作飞来祸、飞来横祸、飞殃走祸、飞灾横祸);飞谤(意料之外所传出的诽谤之言)
(8) 凌空,高 [high]
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又如:飞陛(高耸的台阶);飞观(飞阁,高耸的楼观)
(10) 通“肥”( féi )。肌肉丰满 [be fat and plump]
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后汉书·张衡传》
飞遁离俗。——曹植《七启》
◎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名〉
(1) 禽鸟和有翅的小虫 [bird and insect]。如:飞潜(飞禽和水生动物);飞肉(指鸟);飞走(飞禽与走游);飞翮(指鸟);飞虫(飞鸟的别称)
(2) 奔驰的马 [quick horse]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汉书》。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也。
(3) 飞星,流星的一种 [fly star]
彗孛飞流。——《汉书》
◎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very]。如:农民们说话是飞灵的飞红(鲜红,通红);飞利(非常锋利);飞智(突然产生的念头或智谋)
飞奔、飞驰、飞船、飞弹、飞刀、飞地、飞碟、飞短流长、飞蛾投火、飞红、飞黄腾达、飞机、飞机场、飞溅、飞快、飞来飞去、飞来横祸、飞灵、飞龙乘云、飞毛腿、飞跑、飞禽、飞禽走兽、飞沙走砾、飞沙走石、飞升、飞逝、飞速、飞腾、飞舞、飞翔、飞行、飞行员、飞絮、飞檐走壁、飞眼,飞眼儿、飞扬、飞扬跋扈、飞跃、飞越、飞涨、飞针走线、飞舟、飞转
肉的拼音:ròu(ㄖㄡ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⒉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⒊ 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⒋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⒌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⒍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肉字UNICODE编码U+8089,10进制: 32905,UTF-32: 00008089,UTF-8: E8 82 89。
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宍月
flesh、meat
象形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详细解释◎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skin; muscle and fat]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词性: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pulp;flesh (of fruit)]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voice]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perforated disk]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earth;mud]。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exterior]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形〉
(1) 凡俗 [vulgar]。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superficial;meagre]。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词性:方〉∶形容柔软 [soft]。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slow moving]。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my dear]。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动〉
(1) 吃肉 [eat meat]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flesh up]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swallow;bully]。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肉案、肉饼、肉搏、肉搏战、肉叉、肉畜、肉店、肉丁、肉冻、肉豆蔻、肉嘟嘟、肉墩墩、肉脯、肉干、肉感、肉鸽、肉冠、肉桂、肉红、肉乎乎、肉酱、肉卷、肉类、肉瘤、肉麻、肉麻当有趣、肉糜、肉末、肉牛、肉排、肉皮、肉皮儿、肉片、肉票,肉票儿、肉铺、肉色、肉身、肉食、肉食、肉食动物、肉丝、肉松、肉袒、肉袒负荆、肉体、肉丸、肉丸子、肉馅、肉馅饼、肉刑、肉眼、肉眼、肉眼凡胎、肉用鸡、肉用牛、肉欲、肉质、肉质果、肉汁、肉猪、肉中刺、肉孜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