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迂阔之论的意思

kuòzhīlùn

迂阔之论



拼音yū kuò zhī lùn

注音ㄩ ㄎㄨㄛˋ ㄓ ㄌㄨㄣˋ

解释远而不切实际的谈论。

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彼岂乐为迂阔哉。”

例子我们不要在意他的迂阔之论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迂阔之论是贬义词。

近义高谈阔论、迂谈阔论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FPK  仓颉  YMD  郑码  ADW  四角  31304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596  区位  5156  统一码  8FC2  笔顺  一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迂的拼音:yū(ㄩ)  

⒈ 曲折,绕远:迂回。迂缓(行动迟缓)。

⒉ 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迂论。迂气。迂儒。迂阔(不切合实际)。迂腐(说话、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迂夫子(迂腐的读书人)。

统一码

迂字UNICODE编码U+8FC2,10进制: 36802,UTF-32: 00008FC2,UTF-8: E8 BF 82。

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迂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迃込

汉英互译

circuitous、pedantic、winding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于声

English

doctrinaire, abstruse, unrealist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迂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辵( chuò  ),于声。本义:曲折,绕远)

(2) 同本义 [circuitous;winding;roundabout]

迂,僻也。——《说文》。按,僻远也。

迂乃心。——《书·盘庚》。传:“僻也。”

子之迂也。——《论语》。皇疏:“远也。”

彼岂乐为迂阔哉。——班固《答宾戏》

寡人以为迂言也。”——《吕氏春秋·先已》

却霍见其语迂。——《国语·周语》。注:“迂回加诬于人。”

迂,曲也。——《后汉书·蔡邕传》注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3) 又如:迂直(虽迂曲却是最直接有利的);迂折(迂回曲折);迂弘(深远宏大);迂邈(遥远);迂路(绕路);迂深(深远);迂言(迂阔的言辞);迂僻(偏僻);迂狂(迂阔狂放);迂谈(迂阔的谈论);迂傲(迂阔而高傲)

(4) 迂腐,不合事理 [stubborn adherence to outworn rules and ideas;pedantry]

迂儒之议。——宋· 苏轼《教战守》

厌其为迂。——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如:迂妄(荒诞,不合情理);迂小(腐迂渺小);迂板(迂腐古板);迂癖(迂诞古怪);迂僻(迂诞怪僻,不合情理);迂呆(迂拙愚笨);迂谬(迂腐荒谬);迂薄(迂腐浅薄)

(6) 邪避,不正 [evil;heretical]

不度而迂求。——《国语·晋语》。注:“邪也。”

(7) 又如:迂邪(邪避)

(8) 缓慢 [slow]。如:迂徐(迂缓;缓慢);迂退(性情迂缓而谦退)

常用词组

迂夫子、迂腐、迂缓、迂回、迂回、迂回、迂见、迂拘、迂阔、迂论、迂磨、迂讷、迂气、迂曲、迂儒、迂远、迂执、迂滞、迂拙

  拼音  kuò   注音  ㄎㄨㄛˋ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UITD  仓颉  LSEHR  郑码  TLVM  四角  37164  结构  上三包围区位  3211  统一码  9614  笔顺  丶丨フ丶丶一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阔(闊)的拼音:kuò(ㄎㄨㄛˋ)  

⒈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阔。辽阔。阔别。阔步。高谈阔论。海阔天空。

⒉ 富有,豪奢:阔气。阔绰。

⒊ 粗疏,不细密:阔略。阔达。疏阔。

⒋ 离别,分离:阔情。久阔。叙阔。

统一码

阔字UNICODE编码U+9614,10进制: 38420,UTF-32: 00009614,UTF-8: E9 98 94。

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闊濶䦢

汉英互译

broad、broadness、rich、vast、wealthy、wide

造字法

形声:从门、活声

English

broad, ample, wide; be apa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阔的拼音:

闊、濶 kuò  

〈词性:形〉

(1) (形声。从门,活声。本义:阔大,很开阔)

(2) 同本义 [vast;wide]

阔,疏也。——《说文》

阔,稀也。——《汉书·沟洫志》集注

阔,远也。——《尔雅》

缓步阔视。——《列子·黄帝》

于嗟阔兮。——《诗·邶风·击鼓》

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吕氏春秋·论人》

湖阔数十里。——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广厦阔屋。——《淮南子·齐俗训》

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3) 又如:阔绝(隔绝,差别很大);阔略(疏略;粗疏);阔落(宽疏,不细密);阔寥(稀少);阔疏(粗疏);阔希(稀疏)

(4) 宽横的距离大 [broad;vast]

有江千里阔。——白居易《寄微之》

(5) 又如:阔狭(广狭,宽窄);阔叶树;阔达(旷达不拘小节);阔涧(较宽的山间小溪);阔朗(宽阔明亮);阔颡(宽阔的额部);阔臆(宽阔的胸部)

(6) 迂阔,不切实际 [high-sounding and impracticable]

王道迂阔而莫为。——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

(7) 又如:阔论( 不切实际的大话);阔迂(拘泥而不切实际)

(8) 侈大,荣显,富有 [wealthy;rich]

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奓阔。——《晋书·成公绥传》

(9) 又如:阔老;阔天阔地(指大手大脚,大肆挥霍);阔客(有钱客);阔拓(阔绰);阔少爷(有钱人家的子弟);阔人家(富家)

(10) 久不相见 [long]

阔别稍久,眷与时长。——王羲之《问慰诸帖》

(11) 又如:阔悰(阔别的心情);阔怀(阔别的情怀);阔踪(阔别后的行止情况);阔情(久别之情)

(12) 胸襟开阔,才思敏捷 [broadminded;large-minded;have a facile imagination]

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后汉书·马武传》

(13) 又如:阔达(豁达。气量大,性格开朗)

词性变化

阔的拼音:

kuò  

〈词性:动〉

(1) 离别 [leave from;leave]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诗·邶风·击鼓》

(2) 放宽,宽缓 [expand;loosen]

阔其租赋。——《汉书·王莽传下》

驰网阔禁。——《三国志·明帝纪》注

常用词组

阔别、阔步、阔步高谈、阔绰、阔老,阔佬、阔气、阔人、阔少、阔野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lùn lún   注音  ㄌㄨㄣˋ ㄌㄨㄣ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WXN  仓颉  IVOP  郑码  SORR  四角  38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158  区位  3459  统一码  8BBA  笔顺  丶フノ丶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论(論)的拼音:lùn(ㄌㄨㄣˋ)  

⒈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⒉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⒊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⒋ 看待:一概而论。

⒌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⒍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⒎ 姓。

其他字义

论(論)的拼音:lún(ㄌㄨㄣˊ)  

⒈ 古同“伦”,条理。

⒉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⒊ 古同“抡”,挑选。

统一码

论字UNICODE编码U+8BBA,10进制: 35770,UTF-32: 00008BBA,UTF-8: E8 AE BA。

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termine、discuss、in terms of、ism、statement、talk about、theory

造字法

形声:从讠、仑声

English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论的拼音:

lún  

〈词性:名〉

(1) 《论语》的简称 [Analects of Confucius]。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常用词组

论语

基本词义

论的拼音:

lù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仑( lún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discuss;talk about]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think carefully; ponder over]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judge; weigh; assess; evaluate]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review;argue]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punish;decide on sb.'s punishment]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consider; give consideration to]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have a contest]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charge;accuse]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rely on;by means of]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mention;regard]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according to;by]。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research; study]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select]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manage]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词性变化

论的拼音:

lùn  

〈词性:名〉

(1) 主张;学说 [theory]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commentary]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ethics;moral principles]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常用词组

论辩、论处、论敌、论点、论调、论断、论功行赏、论及、论今说古、论据、论理、论理、论理、论理学、论难、论述、论说、论说、论说文、论坛、论题、论文、论战、论争、论证、论资排辈、论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