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鱼瞵鹗睨的意思

línè

鱼瞵鹗睨



拼音yú lín è nì

注音ㄩˊ ㄌ一ㄣˊ ㄜˋ ㄋ一ˋ

解释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盖士大夫沉浮里閈,其制行稍岸异者,未有不使流俗人鱼瞵鹗睨者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鱼瞵鹗睨是中性词。

繁体魚瞵鶚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ㄩˊ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GF  仓颉  NWM  郑码  RA  四角  27106  结构  上下电码  7625  区位  5167  统一码  9C7C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鱼(魚)的拼音:yú(ㄩˊ)  

⒈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⒉ 姓。

统一码

鱼字UNICODE编码U+9C7C,10进制: 40060,UTF-32: 00009C7C,UTF-8: E9 B1 BC。

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rracuda、fish

造字法

象形:像鱼形

English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鱼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horse with white eyes]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fish]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copper-fish 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wooden-fish 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词性变化

鱼的拼音:

  

〈词性: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常用词组

鱼白、鱼白、鱼鳔、鱼饼、鱼舱、鱼池、鱼翅、鱼唇、鱼刺、鱼肚、鱼肚白、鱼饵、鱼粉、鱼肝油、鱼缸、鱼狗、鱼贯、鱼花、鱼际、鱼胶、鱼雷、鱼梁、鱼龙混杂、鱼笼、鱼篓、鱼米之乡、鱼目混珠、鱼漂、鱼肉、鱼水、鱼水情、鱼松、鱼塘、鱼网、鱼鲜、鱼汛、鱼盐、鱼雁、鱼秧子、鱼鹰、鱼游釜中、鱼跃、鱼子、鱼子酱

  拼音  lín   注音  ㄌ一ㄣˊ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86  HOQH  五笔98  HOQG  仓颉  BUFDQ  郑码  LURM  四角  69059  结构  左右区位  7812  统一码  77B5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丶ノ一丨ノ丶ノフ丶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瞵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注视:“鹰瞵鹗视”。瞵盼(顾盼,瞻视)。

统一码

瞵字UNICODE编码U+77B5,10进制: 30645,UTF-32: 000077B5,UTF-8: E7 9E B5。

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瞵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English

to stare 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瞵的拼音: lín  

〈词性:动〉

(1) 瞪眼注视 [stare at;glare]

瞵,目精也。从耳,粦声。——《说文》

瞵悍目以旁睐。——潘岳《射雉赋》

鹰瞵鸮视。——左思《吴都赋》

(2) 又如:瞵伺(瞪眼窥伺);瞵眈(瞪眼注视);瞪视(瞪眼注视);瞵睨(瞪眼斜视)

  拼音  è   注音  ㄜˋ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KKFG  仓颉  RSPYM  郑码  JJZR  四角  67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725  区位  8042  统一码  9E57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フ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鹗(鶚)的拼音:è(ㄜˋ)  

⒈ 鸟,性凶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飞翔,捕食鱼类。通称“鱼鹰”。

统一码

鹗字UNICODE编码U+9E57,10进制: 40535,UTF-32: 00009E57,UTF-8: E9 B9 97。

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鹗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sh hawk

造字法

形声:从噩、鸟声

English

osprey, fishhaw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鹗的拼音:

è  

〈词性:名〉

(1) 鸟名 [osprey]。俗称“鱼鹰”。一种大型无害的鹰,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复一年地使用,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如:鹗驻(鹗之峙立);鹗爪(形如鹗爪的枝条);鹗立(像鹗那样伫立不动)

(2) 比喻有才能的人 [talent]。如:鹗表(举荐人才的表章);鹗荐(举荐人才)

  拼音    注音  ㄋ一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HVQN  五笔98  HEQN  仓颉  BUHXU  郑码  LNRD  四角  67012  结构  左右电码  4194  区位  7794  统一码  7768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ノ丨一フ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睨的拼音:nì(ㄋ一ˋ)  

⒈ 斜着眼睛看:睨视。睥睨。

⒉ 偏斜:“日方中方睨”。

统一码

睨字UNICODE编码U+7768,10进制: 30568,UTF-32: 00007768,UTF-8: E7 9D A8。

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睨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目、儿声

English

look askance at, glare at; squi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睨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目,兒(   )声。本义:斜视)

(2) 同本义 [look askance]

睨,视也。——《说文》

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睨而视之。——《礼记·中庸》

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庄子·山水》

相如持其璧睨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睨注(斜着眼睛注视);睨笑(斜视而笑);睨视(斜视,旁视;傲视)

(4) 视 [see]

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楚辞·离骚》。玉逸注:“睨,视也。”

(5) 顾视,回视 [look around]

(6) 寻视 [look for]

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墨子》

(7) 窥伺 [peep at]。如:睨望(窥望)

(8) 偏斜 [incline to one side;slant]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

鱼瞵鹗睨: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