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 lùn huá rán
注音ㄩˊ ㄌㄨㄣˋ ㄏㄨㄚˊ ㄖㄢˊ
解释公众大表惊讶和不满。
出处
例子这名高级官员在演说中公然侮辱新闻记者,顿时舆论哗然。
繁体輿論譁然
动物生肖牛,虎,蛇
舆(輿)的拼音:yú(ㄩˊ)
⒈ 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舆马。肩舆。
⒉ 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舆台。舆论。舆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
⒊ 疆域:舆地。舆图。堪舆(相地,风水)。
舆字UNICODE编码U+8206,10进制: 33286,UTF-32: 00008206,UTF-8: E8 88 86。
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輿轝
area、carriage、popular、public、sedan chair
形声:从车、舁(yú)声
cart, palanquin, sedan chair
详细解释◎ 舆的拼音:
輿 yú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舁( yú )声。本义:车厢)
(2) 同本义 [cabin]
舆,车舆也。——《说文》。按,车中受物之处。
舆人为车。——《考工记》
木材…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潜夫论》
(3) 车辆,尤指马车 [carriage;chariot]
困于金舆。——《易·困》
今乘舆已驾矣。——《孟子》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老子》
(4) 又如:舆士(车夫);舆服(车子和衣冠的总称);舆几(车子与几案);舆马(车马);舆轮(车轮);舆骑(车骑);舆帅(主管兵车的官吏);舆薪(车子、柴木等大东西。喻指显而易见的东西)
(5) 轿子 [sedan chair]。如:肩舆;彩舆;舆士(轿夫);舆夫(轿夫)
(6) 贱官,仆役 [servant]。如:舆隶(贱役,奴仆);舆皂(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用以泛称贱役;贱吏)
(7) 古地名 [Yu prefecture]。汉置,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郡,南朝宋并入江都县。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西
◎ 舆的拼音:
輿 yú
〈词性:形〉
(1) 大众 [popular;public]
舆,多也。——《广雅》
皂臣舆。——《左传·昭公七年》。服注:“众也。”
(2) 又如:舆情不洽(众人反映不好);舆议咸冤(众人都认为冤枉);舆望(众望)
◎ 舆的拼音:
輿 yú
〈词性:动〉
(1) 通“舁”。共同抬[东西] [(of two or more persons) carry]
遂舆机而往。——《礼记·曾子问》
舆豭从之。——《左传·哀公十五年》
(2) 又如:舆机(置尸于机上抬之。机,抬尸之床。用指出殡)
(3) 运载 [transport]。如:舆粮(运载粮食)
(4) 指载柩车 [carry]。如:舆榇(用车拉着棺材。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舆尸(以车运尸);舆棺(载棺以随,以示决死)
(5) 乘坐 [ride]
舆轿而隃岭。——《汉书·严助传》
舆论、舆情、舆台、舆图
论(論)的拼音:lùn(ㄌㄨㄣˋ)
⒈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⒉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⒊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⒋ 看待:一概而论。
⒌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⒍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⒎ 姓。
论(論)的拼音:lún(ㄌㄨㄣˊ)
⒈ 古同“伦”,条理。
⒉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⒊ 古同“抡”,挑选。
论字UNICODE编码U+8BBA,10进制: 35770,UTF-32: 00008BBA,UTF-8: E8 AE BA。
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論
determine、discuss、in terms of、ism、statement、talk about、theory
形声:从讠、仑声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详细解释◎ 论的拼音:
論 lún
〈词性:名〉
(1) 《论语》的简称 [Analects of Confucius]。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论语
◎ 论的拼音:
論 lù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仑( lún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discuss;talk about]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think carefully; ponder over]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judge; weigh; assess; evaluate]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review;argue]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punish;decide on sb.'s punishment]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consider; give consideration to]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have a contest]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charge;accuse]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rely on;by means of]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mention;regard]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according to;by]。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research; study]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select]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manage]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 论的拼音:
論 lùn
〈词性:名〉
(1) 主张;学说 [theory]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commentary]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ethics;moral principles]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论辩、论处、论敌、论点、论调、论断、论功行赏、论及、论今说古、论据、论理、论理、论理、论理学、论难、论述、论说、论说、论说文、论坛、论题、论文、论战、论争、论证、论资排辈、论罪
哗(嘩)的拼音:huá(ㄏㄨㄚˊ)
⒈ 〔哗变〕军队突然叛变。
⒉ 人多声杂,乱吵:哗笑。哗然。喧哗。哗众取宠(用言语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嘩)的拼音:huā(ㄏㄨㄚ)
⒈ 象声词:雨哗哗地下。
哗字UNICODE编码U+54D7,10进制: 21719,UTF-32: 000054D7,UTF-8: E5 93 97。
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嘩譁
clamour、noise
形声:从口、华声
rushing sound; gush forward
详细解释◎ 哗的拼音:
嘩、譁 huā
<象>
(1) (形声。从口,华声。本义:喧哗,声大而杂乱) 同本义 [thump;gurgling]。如: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哗啷(象声词);哗拉拉(哗喇喇,哗啦啦。象声词)
(2) 另见 huá
◎ 哗的拼音:
嘩、譁 huá
〈词性:动〉
(1) 人声嘈杂,喧闹 [clamor;noise]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辄哗笑之。——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无敢哗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如:哗溃(喧闹中逃散);哗釦(大声欢呼);哗嚣(喧腾);哗乱(群起作乱)
(3) 浮夸 [boast]。如:哗众取宠
◎ 哗的拼音:
嘩 huá
〈词性:形〉
(1) 形容很响的笑声的 [uproarious]。如:哗笑(众人放声大笑)
(2) 另见 huā
哗变、哗然、哗笑、哗众取宠
然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⒉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⒊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⒋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⒌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⒍ 古同“燃”。
然字UNICODE编码U+7136,10进制: 28982,UTF-32: 00007136,UTF-8: E7 84 B6。
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㸐嘫肰燃
but、correct、however、like that、right、so
形声:从灬、声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详细解释◎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 然的拼音: rán
<连>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although]。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形〉
是,对 [yes]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那样 [so;like 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 然的拼音: ran
〈词性:助〉
(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 宋· 欧阳修《卖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 县子而问然。——《礼记》
◎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名〉
姓
然而、然后、然诺、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