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羽旄之美的意思

máozhīměi

羽旄之美



拼音yǔ máo zhī měi

注音ㄩˇ ㄇㄠˊ ㄓ ㄇㄟˇ

解释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车马之声,见羽旄之美。”

用法作宾语;指场面大。

感情羽旄之美是中性词。

英语flags with feather are beautiful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ㄩˇ   
部首  羽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NNYG  仓颉  SMSIM  郑码  YTYT  四角  17120  结构  左右电码  5038  区位  5180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习  统一码  7FBD  笔顺  フ丶一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羽的拼音:yǔ(ㄩˇ)  

⒈ 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

⒉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⒊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

⒋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统一码

羽字UNICODE编码U+7FBD,10进制: 32701,UTF-32: 00007FBD,UTF-8: E7 BE BD。

羽字由两个习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eather、plum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eather, plume; wings; rad. 12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羽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 líng  )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 同本义 [feather]

羽,鸟长毛也。象形。——《说文》

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教羽舞。——《周礼·舞师》

初献六羽。——《左传·隐公五年》

染羽。——《考工记·钟氏》

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墨子·旗帜》

(3) 又如:羽葆鼓吹(仪仗乐队);羽葆翠盖(以翠羽连缀为饰的华丽车盖);羽葆花旌(仪仗旗帜);羽仪廊庙(指受到朝廷重视,其德行为满朝文武之楷模);羽旆(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4) 鸟类 [bird]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管子·霸形》

(5) 又如:羽族(泛指鸟类);羽物(鸟类);羽皮(鸟兽的毛皮);羽翔(首翼色青的鸾鸟);羽翮(泛指鸟类);羽类(鸟类)

(6) 鸟虫的翅膀 [wing]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南朝宋· 鲍照《咏双燕》

(7) 又如:羽肢(肢膀);羽翎(鸟翼)

(8) 喻相辅翼 [assistance]。如:羽翮已就(比喻辅佐的人甚多,势力已巩固。羽翼已成);羽翮(比喻辅翼或辅佐者);羽翼(辅佐;维护;辅佐的人)

(9) 古代箭杆上的羽毛。亦指箭 [arrow]。如:羽队(背着弓箭的队伍);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镞(指箭)

(10) 古代用雉羽制成的舞具,文舞者所持 [plume]。如:羽翟(瞿羽所制的舞具);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11) 指旌旗 [flag]

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唐· 王维《金屑泉》

(12) 又如:羽旆(以羽毛为饰的旗帜);羽旗(翠羽装饰的旌旗)

(13) 指扇 [fan]。如:羽翣(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14) 指书信 [letter]。如: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须速递。亦称“羽书”);羽檄文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羽翰(指书信或文章);羽书(指书信)

(15) 党羽,朋友 [friend]。如:羽党(同党;同伙)

(16) 山名 [Yu mountain]。如:羽野(羽山郊野。传说中鲧被杀处);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

(17) [量词] 用于鸽子。如:一羽信鸽

常用词组

羽缎、羽冠、羽化、羽客、羽裂、羽林、羽毛、羽毛缎、羽毛丰满、羽毛球、羽旄之美、羽绒、羽纱、羽扇、羽虱、羽士、羽饰、羽书、羽尾、羽序、羽翼、羽织

  拼音  máo mào   注音  ㄇㄠˊ ㄇㄠˋ   
部首  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YTTN  五笔98  YTEN  仓颉  YSOHU  郑码  SYMM  四角  08214  结构  左右电码  2463  区位  7624  统一码  65C4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旄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其他字义

旄的拼音:mào(ㄇㄠˋ)  

⒈ 古同“耄”,年老。

统一码

旄字UNICODE编码U+65C4,10进制: 26052,UTF-32: 000065C4,UTF-8: E6 97 84。

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旄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English

a kind of ancient flag; 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旄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同本义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2)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3) 牦牛尾 [yak's tail]。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4)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5) 牦牛 [yak]

骍旄之盟。——《左传·襄公十年》

(6) 又如:旄尘(牦牛和尘);旄毡(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旄牛(即牦牛)

(7)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yak-like hill]

旄丘之葛兮。——《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8) 又如:旄敦(旄丘与敦丘)

(9) 星名 [a kind of star]。如:旄星(即旄头星);旄头(即昂星)

(10) 通“髦”。俊杰 [outstanding person]。如:旄俊(俊杰之士)

(11) 通“毛”。[hair;feather;down;wool]

粪除其颠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诗·邶风·旄丘》

(12) 另见 mào  

基本词义

旄的拼音: mào  

〈词性:形〉

(1) 年老 [old]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2) 又如:旄倪(老人和幼儿);旄期(老年)

(3) 眼睛昏花 [confused]

旄不知人。——《战国策》

(4) 另见 máo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měi   注音  ㄇㄟˇ   
简体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羊部  
五笔  UGDU  仓颉  TGK  郑码  UCGD  四角  80804  结构  上下电码  5019  区位  3532  统一码  7F8E  笔顺  丶ノ一一丨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美的拼音:měi(ㄇㄟˇ)  

⒈ 好,善:美德。美学。美谈。审美。美丽。美容(美化容貌)。美不胜收。

⒉ 得意,高兴:美滋滋的。

⒊ 称赞,以为好:赞美。美言。美誉。

⒋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美。南美。

⒌ 指“美国”:美元。美籍华人。

统一码

美字UNICODE编码U+7F8E,10进制: 32654,UTF-32: 00007F8E,UTF-8: E7 BE 8E。

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媺嬍羙媄㜫

汉英互译

beauty

相关字词

好、佳、丑、恶

造字法

会意:从羊、从大

English

beautiful, pretty; pleas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美的拼音: měi  

〈词性:形〉

(1)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2) 同本义 [delicious]

美,甘也。——《说文》

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

食必珍美。——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美酒;美甘甘(形容非常甘美或甜蜜);美味(美好的滋味;可口的食品);美食(味美的食品;吃味美的食物)

(4) 形貌好看,漂亮 [beautiful;good-looking;handsome;pretty]

美孟姜也。——《诗·鄘风·桑中》

美孟弋矣。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美姬(美丽的女子);美眷(美丽的女眷;美人);美色(姣美的姿色);美劭(俊美,秀美)

(6) 美好 [fair;good;nice;fine]

晋侯之美也。——《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吕氏春秋·慎行》

其民愿,其俗美。——《荀子·王霸》

芳草鲜美。——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才美不外现。——唐· 韩愈《杂说》

(7) 又如:良田美池;美除(好差事,好官职);美缺(有利可图的官职,肥缺);美文(优美的文辞);美姿(美好的姿容);美禄(美好的赏赐;指酒);美才(出色的才学;杰出的人才);美中不足(虽好但还有不足之处);美玉无瑕(比喻完美无缺)

(8) 理想 [ideal]

尽美也。——《论语》。皇疏:“堪合当时之称。”

(9) 又如:美选(理想的人选);美迁(升任理想的职位);美拜(美除、美授。担任好的官位)

(10) 〈词性:方〉∶得意,高兴 [be pleased with oneself]。如:瞧他这美劲儿;美滋滋

(11) 美国的 [American]。如:美军;美元;美吨

词性变化

美的拼音: měi  

〈词性:动〉

(1) 称美;赞美 [praise]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庄子·齐物论》

(2) 又如:美言(嘉言);美刺(称美与讽恶。多用于诗文);美咏(赞美咏叹)

(3) 认为…美;使事物变美,变好 [beautify]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齐民要术·耕田》

(4) 又如:美田(使田地肥沃);美政(使政治美善);美俗(使风俗淳美)

美的拼音: měi  

〈词性:量〉

音调的主观单位,等于频率为1000赫的音的音调的千分之一——尤其用于听觉学 [mel]

常用词组

美不胜收、美餐、美差、美钞、美称、美德、美感、美工、美观、美好、美化、美姐、美劲儿、美景、美酒、美丽、美轮美奂、美满、美貌、美梦、美妙、美名、美女、美其名曰、美芹之献、美人、美人迟暮、美人计、美容、美声唱法、美术、美谈、美味、美味、美味佳肴、美我、美秀、美学、美言、美颜、美艳、美意、美育、美誉、美元、美中不足、美洲、美滋滋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