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运筹借箸的意思

yùnchóujièzhù

运筹借箸



拼音yùn chóu jiè zhù

注音ㄩㄣˋ ㄔㄡˊ ㄐ一ㄝˋ ㄓㄨˋ

解释同“运箸”。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丽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

例子难道就束手待毙不成!休僝僽,少不得要运筹借箸,勉护神州。清·李渔《风筝误·请兵》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运筹借箸是中性词。

繁体運籌借筯

近义借箸运筹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ùn   注音  ㄩㄣ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CPI  仓颉  YMMI  郑码  BDZW  四角  31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63  区位  5243  统一码  8FD0  笔顺  一一フ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运(運)的拼音:yùn(ㄩㄣˋ)  

⒈ 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zhuàn   )。

⒉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⒊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⒋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命运。幸运。国运。

⒌ 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⒍ 姓。

统一码

运字UNICODE编码U+8FD0,10进制: 36816,UTF-32: 00008FD0,UTF-8: E8 BF 90。

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运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rry、fortune、luck、motion、movement、use、wield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云声

English

run; simplified form of 運 luck, fortune; ship, transpo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运的拼音:

yùn  

〈词性:动〉

(1) (会意。从辵( chuò  ),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2) 同本义 [revolve]

運,移徙也。——《说文》

日、月运行。——《易·系辞》

日运为躔,月运为逡。——《方言》。注:“犹行也。”

是鸟也,海运。——《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运衡(指运转的玉衡星);运玑(谓运转测天之器。玑,璇玑);运斡(运转);运掌(放在手掌上运转。比喻极为轻易的事情)

(4) 搬运;运输 [transport]

运量万物而不匮。——《庄子·知北游》

运,转也。——《广雅》

三卜之运也。——《公羊传·定公十五年》

将运舟而下浮兮。——《楚辞·九章·哀郢》

浑元运物。——班固《幽通赋》

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建兴)九年, 亮复出 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三国魏· 嵇康《嵇中散集》

运一大石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运行李;运兵;运粮;运漕(由水路运粮);运船(载运物资的船只)

(6) 运用 [use;utilize;wield]

或运智御世,不婴祸故。——嵇康《嵇中散集》

(7) 又如:运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运智(运用智慧计谋);运谋(运用谋略)

(8) 挥动 [wield]。如:运斤(挥动斧头砍削)

(9) 运筹 [devise strategies]。如:运算(运筹计算);运帷(运筹帷幄)

(10) 行驶 [go;ply;travel]。如:运舟(行船)

(11) 玩弄,拨弄 [play with]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履,问之蚤莫,虽请退可也。——《礼记》

词性变化

运的拼音:

yùn  

〈词性:名〉

(1) 运气,命运 [luck]

运穷福艾。——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运隆祚永(国运隆盛兴旺,帝统传世久远);运乖时蹇(运气很不好);运合中兴(气数到了复兴的时候);好运;走运

(3) 地之南北距离曰运 [northsouth distance]

勾践之地,…广运百里。——《国语》

(4) 春秋莒邑 [Yun town]。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也作“郓”

(5) 日月周围的光圈 [halo]

画隨灰而月运朔。——《淮南子·览冥》

其经运十,其别九十。——《周礼·春官·大卜》

(6) 姓

运的拼音:

yùn  

〈词性:形〉

(1) 远 [distant]

帝德广运。——《书·大禹谟》

(2) 纵,竖 [vertical]

翼大七尺,目大运寸。——《庄子》

(3) 浑浊 [muddy]

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管子·水地》

(4) 眩晕。通“晕” [dizziness]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灵枢经》

(5) 又如:运眩(眼花)

常用词组

运笔、运程、运筹、运筹帷幄、运筹学、运单、运动、运动、运动场、运动会、运动员、运动战、运费、运河、运货员、运价、运脚、运量、运命、运气、运气、运神、运输、运输量、运数、运思、运送、运算、运销、运行、运营、运用、运载、运载火箭、运转、运作

  拼音  chóu   注音  ㄔㄡˊ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DTF  仓颉  HQKI  郑码  MCDS  四角  88344  结构  上下电码  4693  区位  1979  统一码  7B79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一一ノ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筹(籌)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筹策(a.古代计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计策)。筹算。筹码。略胜一筹。竹筹。酒筹。

⒉ 谋划:筹款。筹备。筹措。筹划。筹集。筹建。运筹。统筹。一筹莫展。

统一码

筹字UNICODE编码U+7B79,10进制: 31609,UTF-32: 00007B79,UTF-8: E7 AD B9。

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ip、prepare

造字法

形声:从竹、寿声

English

chip, tally, token; raise mo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筹的拼音:

ch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夀声。本义:计数的用具)

(2) 壶矢。古代投壶用的签子,形如箭笴[arrow]

筹,壶矢也。——《说文》。谓投壶之矢为 筹。

筹室中五扶。——《礼记·投壶》。注:“矢也。”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

(3) 签筹;算筹 [chip]。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的物品的凭证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竹筹;筹马(古时投壶计数的用具)

词性变化

筹的拼音:

chóu  

〈词性:动〉

(1) 算计 [plan;map out]

运筹帷幄之中。——《史记·高祖纪》

(2) 又如:筹设(计划设置);筹计(盘算);筹昏(谓无法算计)

(3) 策划 [plan;plot;scheme]

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统筹(统一筹划);筹运(制定策略;谋划。犹运筹);筹历(推算历法)

(5) 筹措。谋划措办;设法筹集 [plan and prepare]。如:筹度(谋划;计划);筹借(设法借用;筹划借款)

筹的拼音:

chóu  

〈词性:量〉

条,个,位。用以指人的多少

背后只见赶上三筹好汉,也将杀来。——《水浒传》

常用词组

筹办、筹备、筹措、筹划、筹集、筹建、筹略、筹码、筹谋、筹募、筹拍、筹商、筹思、筹算、筹议

  拼音  jiè   注音  ㄐ一ㄝ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AJG  仓颉  OTA  郑码  NEK  四角  24261  结构  左右电码  0234  区位  2972  统一码  501F  笔顺  ノ丨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借的拼音:jiè(ㄐ一ㄝˋ)  

⒈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借用。借阅。借账。借据。借条。

⒉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借钱给人。

⒊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题发挥。

⒋ 依靠:凭借。借势。

统一码

借字UNICODE编码U+501F,10进制: 20511,UTF-32: 0000501F,UTF-8: E5 80 9F。

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徣藉

汉英互译

borrow、debit、len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昔

English

borrow; lend; make pretext o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借的拼音: jiè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borrow]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4) 借出 [lend]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6) 帮助 [help]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词性变化

借的拼音:

jiè  

〈词性:动〉

(1) 假托;借口 [use as a pretext]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3) 凭借;依靠 [rely on]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借的拼音:

jiè  

<连>

(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if]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常用词组

借词、借代、借贷、借单,借单儿、借刀杀人、借调、借读、借端、借方、借古讽今、借故、借光、借花献佛、借火、借鉴、借据、借口、借款、借契、借命、借取、借尸还魂、借势、借书证、借宿、借题发挥、借条、借位、借问、借以、借用、借喻、借阅、借债、借账、借支、借重、借助、借住、借箸、借字、借字儿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简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TFTJ  仓颉  HJKA  郑码  MBM  四角  88604  结构  上下电码  4632  区位  8371  统一码  7BB8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箸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筷子。

⒉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⒊ 古同“著”,明显。

统一码

箸字UNICODE编码U+7BB8,10进制: 31672,UTF-32: 00007BB8,UTF-8: E7 AE B8。

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櫡筯著

造字法

形声:从竹、者声

English

chopstick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箸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

亦辍箸曰。

(3) 又

独一箸间。

(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词性变化

箸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通“著”。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2)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运筹借箸: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