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允恭克让的意思

yǔngōngràng

允恭克让



拼音yǔn gōng kè ràng

注音ㄩㄣˇ ㄍㄨㄥ ㄎㄜˋ ㄖㄤˋ

解释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既诚敬又谦让。

出处《尚书·尧典》:“允恭克让。”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允恭克让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ǔn   注音  ㄩㄣˇ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CQB  仓颉  IHU  郑码  ZSRD  四角  23212  结构  单一电码  0336  区位  5242  统一码  5141  笔顺  フ丶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允的拼音:yǔn(ㄩㄣˇ)  

⒈ 答应,认可:允许。允诺。不允。

⒉ 公平得当:允当。公允。

⒊ 信,实:允恭克让(诚信,谦逊能够忍让)。

统一码

允字UNICODE编码U+5141,10进制: 20801,UTF-32: 00005141,UTF-8: E5 85 81。

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ow、permit、fair、jus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o grant, to allow, to cons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允的拼音: yǔn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以”(呂)字,下为“儿”(人)字。以是任用,用人不贰就是“允”。本义:诚信)

(2) 同本义 [sincere]

允,信也。——《说文》

允,信也;允,诚也。——《尔雅》

众允。——《易·晋》

允恭克让。——《书·尧典》

允也天子。——《诗·商颂·长发》

命汝作纳言,风夜出纳联命,惟允。——《方言》

(3) 又如:允元(信任仁厚之人);允直(诚实正真);允忠(忠信)

(4) 公平 [fair]

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后汉书》

(5) 又如:允正(允当平正);允切(切当);允衷(恰 当);允情(合乎情理);允帖(妥贴,妥当)

词性变化

允的拼音: yǔn  

〈词性:动〉

(1) 答应,许可 [allow;permit]

慰留不允。——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允帖(旧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女家表示同意的帖子);允从(允诺,依从)

(3) 符合 [accord with]。如:允合(符合);允符(符合);允值(相符,相当)

(4) 使人信服;受人敬重 [believe;respect]

你吃我这杯酒,应允我的话,我才起来。——《儒林外史》

(5) 又如:允孚(得人心,使人信服);允赖(信赖,依靠)

(6) 用,使用 [use]

允厘百工。——《书·尧典》

允的拼音: yǔn  

〈词性:副〉

(1) 确实,果真 [indeed]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允袭(确实相合);允臧(确实好;完善);允迪(认真履践或遵循)

常用词组

允承、允当、允诺、允许、允准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简体部首  小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AWNU  仓颉  TCP  郑码  EAOU  四角  44338  结构  上下电码  1872  区位  2507  统一码  606D  笔顺  一丨丨一ノ丶丨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恭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肃敬,谦逊有礼貌:恭敬。恭谨。恭候。恭维。恭贺。打恭(拱揖)。洗耳恭听。

统一码

恭字UNICODE编码U+606D,10进制: 24685,UTF-32: 0000606D,UTF-8: E6 81 AD。

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㳟龏

汉英互译

respectful、reverent

造字法

形声:从、共声

English

respectful, polite, rever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恭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 同本义 [respectful and submissive]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恭,敬也。——《尔雅》

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

(4) 通“洪”。大 [great]。如:恭德 (大德)

(5) 工整 [neat]。如:恭笔(工整的笔画)

词性变化

恭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奉行 [follow]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书·甘誓》

(2) 又如:恭承(敬奉)

(3) 拱手致礼 [bow]

请过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常用词组

恭凳、恭贺、恭候、恭谨、恭敬、恭敬、恭敬不如从命、恭请、恭顺、恭肃、恭维、恭喜、恭正

  拼音    注音  ㄎㄜˋ   繁体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DQB  仓颉  JRHU  郑码  EDJR  四角  40212  结构  上中下电码  0344  区位  3143  统一码  514B  笔顺  一丨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克(剋)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能够:克勤克俭。

⒉ 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⒊ 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⒋ 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⒌ 消化:克食。

⒍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⒎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统一码

克字UNICODE编码U+514B,10进制: 20811,UTF-32: 0000514B,UTF-8: E5 85 8B。

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剋尅

汉英互译

gram、gramm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克的拼音:

剋、尅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be competent]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can;be able to]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defeat;overcome;capture]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restrain;forbear]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damage]。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kill]。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set a time limit]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词性变化

克的拼音:   

〈词性: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gram]。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2) 另见 kēi  

常用词组

克敌制胜、克丁克卯、克分子、克服、克复、克格勃、克己、克己、克己奉公、克减、克扣、克拉、克里姆林宫、克-厘米、克期、克山病、克什米尔、克丝钳,克丝钳子、克谐、克星、克制

  拼音  ràng   注音  ㄖㄤ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YHG  仓颉  IVYM  郑码  SIA  四角  31710  结构  左右电码  6245  区位  4035  统一码  8BA9  笔顺  丶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让(讓)的拼音:ràng(ㄖㄤˋ)  

⒈ 不争,尽(jǐn  )着旁人:让步。让位。谦让。

⒉ 请:让茶。

⒊ 许,使:不让他来。

⒋ 任凭:让他闹去。

⒌ 被:让雨淋了。

⒍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让。转(zhuǎn   )让。

⒎ 闪避:让开。当仁不让。

⒏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让章邯”。

⒐ 古同“攘”,侵夺。

统一码

让字UNICODE编码U+8BA9,10进制: 35753,UTF-32: 00008BA9,UTF-8: E8 AE A9。

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讓譲

汉英互译

allow、give away、give up、let、make、yiel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言、襄声

English

allow, permit, yield, conce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让的拼音:

r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襄( xiāng  )声。本义:责备)

(2) 同本义 [blame]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give away;give ground;modestly decline]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elect]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let sb.have sth.at a fair price;make over]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invite;usher]。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let;allow;permit]。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decline;refuse]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ask]。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dodge]。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entertain;treat;offer]。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steal]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disturb]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词性变化

让的拼音:

ràng  

〈词性:介〉

被 [by]。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让的拼音:

ràng  

〈词性: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put up one's hands to balance]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让步、让道、让渡、让价,让价儿、让开、让路、让位、让先、让贤、让座

允恭克让: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