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n yān guò yǎn
注音ㄩㄣˊ 一ㄢ ㄍㄨㄛˋ 一ㄢˇ
解释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出处宋 戴复古《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例子清 钱泳《履园丛话 收藏 总论》:“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事物很快就消失。
感情云烟过眼是中性词。
繁体雲煙過眼
近义过眼烟云
动物生肖牛,虎,蛇
云(雲)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云字UNICODE编码U+4E91,10进制: 20113,UTF-32: 00004E91,UTF-8: E4 BA 91。
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雲
cloud
象形
say, speak; clouds
详细解释◎ 云的拼音:
雲 yún
〈词性: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upper air;high altitude]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atmosphere]。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Yunnan]
(13) 姓
◎ 云的拼音:
雲 yún
〈词性:形〉
(1) 比喻盛多 [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动〉
(1) 说 [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代〉
如此;这样 [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云霭、云斑、云鬓、云彩、云层、云堤、云滴、云端、云朵、云尔、云帆、云海、云汉、云集、云际、云间、云脚、云街、云锦、云开雾散、云粒、云量、云锣、云母、云南、云泥之别、云片糕、云气、云雀、云散、云杉、云涛、云梯、云天、云头、云图、云土、云腿、云雾、云霞、云消雾散、云霄、云兴霞蔚、云崖、云烟、云翳、云涌、云游、云雨、云云、云遮、云遮雾障、云者、云蒸霞蔚、云柱
烟的拼音:yān(一ㄢ)
⒈ 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冒烟。硝烟。烟囱。烟雾。烟波。烟火。烟尘。荒无人烟。
⒉ 像烟的:烟霞。烟霭。烟岚。烟鬟。
⒊ 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烟了眼睛。
⒋ 一年生草本植物:烟草。烟叶。
⒌ 烟草制成品:香烟。卷烟。纸烟。烟蒂。
⒍ 指“鸦片”:大烟。烟灯。烟枪。烟馆。
烟字UNICODE编码U+70DF,10进制: 28895,UTF-32: 000070DF,UTF-8: E7 83 9F。
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煙菸㷑
smoke、mist、tobacco、opium
形声:从火、因声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
详细解释◎ 烟的拼音:
煙 y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smoke]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mist]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opium]。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动〉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of eyes)be irritated by smoke]。如:烟眼睛
(2) 通“堙( yīn )”。堵塞 [block up]
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 烟的拼音:
菸 yān
〈词性:名〉
(1) 烟草 [tobacco]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3) 另见 yīn
烟霭、烟波、烟草、烟尘、烟囱、烟袋、烟袋杆儿、烟袋锅,烟袋锅儿、烟道、烟灯、烟蒂、烟斗、烟贩子、烟缸,烟缸儿、烟膏、烟管、烟馆,烟馆儿、烟鬼、烟锅,烟锅儿、烟海、烟盒,烟盒儿、烟黑、烟花、烟花巷、烟灰、烟灰缸、烟火、烟碱、烟景、烟具、烟卷儿、烟岚、烟霾、烟煤、烟幕、烟幕弹、烟农、烟癖、烟屁股、烟气、烟枪、烟色、烟尸、烟屎、烟丝、烟酸、烟头,烟头儿、烟突、烟土、烟雾、烟霞、烟消云散、烟熏、烟熏火燎、烟焰、烟叶、烟瘾、烟油、烟油子、烟雨、烟云、烟瘴、烟柱、烟子、烟嘴
过(過)的拼音:guò(ㄍㄨㄛˋ)
⒈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⒉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⒊ 超出:过于。过度(dù )。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 )。过剩。过犹不及。
⒋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⒌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⒍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⒎ 错误:过错。记过。
过(過)的拼音:guo(˙ㄍㄨㄛ)
⒈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⒉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过(過)的拼音:guō(ㄍㄨㄛ)
⒈ 姓。
过字UNICODE编码U+8FC7,10进制: 36807,UTF-32: 00008FC7,UTF-8: E8 BF 87。
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過
across、cross、excessive、over、pass、spend、through
功
形声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详细解释◎ 过的拼音:
過 Guō
〈词性:名〉
(1) 古国名 [Guo state],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 过的拼音:
過 g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 )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go across;pass through]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exceed;go beyond]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pass by;go over]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pass away]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give]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cross]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transfer]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词性:方〉∶ 传染 [infect]。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spend the time;pass the time]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visit]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associate;contact]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talk with each other;converse]。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mismake]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lose]。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censure]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adopt;marry]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farrow]。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transport]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swallow]。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wash off]。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语助]
(36)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8)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 过的拼音:
過 guò
〈词性: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fault;mistake]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词性:方〉∶缘故 [cause;reason]。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huò )。灾殃 [disaster;adversity]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 过的拼音:
過 guò
〈词性:形〉
(1) 过分;;过于;太甚 [excessive]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 过的拼音:
過 guò
〈词性:量〉
(1) 遍,次 [time]。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ō
过半、过半数、过磅、过长、过场、过程、过秤、过吹、过从、过从甚密、过错、过道、过电影、过度、过度紧张、过渡、过多、过儿、过房、过访、过费、过分、过付、过关、过关斩将、过河拆桥、过河卒子、过后、过户、过话、过活、过火、过激、过激论、过继、过家家儿、过奖、过街老鼠、过节、过节儿、过劲、过劲、过境、过客、过口、过来、过来、过来、过来人、过礼、过量、过路、过路财神、过虑、过滤、过卖、过门、过门不入、过密、过敏、过目、过目不忘、过目成诵、过年、过年、过期、过期、过谦、过钱、过去、过去、过热、过人、过日子、过筛,过筛子、过甚、过甚其辞、过生日、过剩、过剩、过失、过失杀人、过时、过实、过世、过手、过寿、过熟、过水面、过宿、过堂、过堂风、过头、过屠门而大嚼、过五关斩六将、过往、过望、过问、过午、过误、过细、过夏、过心、过压、过盐、过眼云烟、过氧、过夜、过夜、过意不去、过瘾、过硬、过犹不及、过于、过誉、过载、过早、过重
眼的拼音:yǎn(一ㄢˇ)
⒈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帘。眼目。眼疾手快。
⒉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眼光远大。眼界开阔。
⒊ 孔洞,窟窿:炮眼。针眼儿。泉眼。
⒋ 关节,要点:节骨眼儿。字眼儿。
⒌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眼。
⒍ 当前:眼前利益。眼下。
⒎ 量词:一眼井。
⒏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眼字UNICODE编码U+773C,10进制: 30524,UTF-32: 0000773C,UTF-8: E7 9C BC。
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眼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perture、eye、key point、look、small hole
形声:从目、艮声
eye; eyelet, hole, opening
详细解释◎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目,艮( gèn )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eyeball]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eye]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sight;vision]。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light]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witness;testimony]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aperture;small hole]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mesh]。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key point]。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trap]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量〉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眼巴巴、眼白、眼柄、眼波、眼不见为净、眼岔、眼馋、眼成穿、眼眵、眼虫、眼穿肠断、眼底、眼底下、眼点、眼风、眼福、眼高手低、眼格、眼光、眼过劳、眼红、眼红、眼红素、眼花、眼花缭乱、眼犄角儿、眼疾手快、眼尖、眼睑,眼皮、眼见得、眼角、眼界、眼睛、眼镜、眼镜蛇、眼看、眼孔、眼库、眼快、眼眶、眼蓝、眼泪、眼离、眼里、眼力、眼帘、眼眉、眼明手捷、眼泡,眼泡儿、眼皮、眼皮底下、眼皮子、眼皮子浅、眼前、眼球、眼热、眼色、眼梢、眼神、眼生、眼时、眼屎、眼熟、眼跳、眼窝、眼下、眼线、眼压、眼药、眼晕、眼罩、眼睁睁、眼中刺,眼中钉、眼珠,眼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