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云涌雾集的意思

yúnyǒng

云涌雾集



拼音yún yǒng wù jí

注音ㄩㄣˊ ㄩㄥˇ ㄨˋ ㄐ一ˊ

解释云雾会合聚集。比喻聚集迅速

出处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云涌雾集是中性词。

近义云合雾集、云屯雾集、云屯雨集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ún   注音  ㄩㄣˊ   繁体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CU  仓颉  MMI  郑码  BDZS  四角  10732  结构  单一电码  0061  区位  5238  统一码  4E91  笔顺  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云(雲)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统一码

云字UNICODE编码U+4E91,10进制: 20113,UTF-32: 00004E91,UTF-8: E4 BA 91。

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u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ay, speak; clou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upper air;high altitude]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atmosphere]。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Yunnan]

(13) 姓

词性变化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形〉

(1) 比喻盛多 [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动〉

(1) 说 [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代〉

如此;这样 [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常用词组

云霭、云斑、云鬓、云彩、云层、云堤、云滴、云端、云朵、云尔、云帆、云海、云汉、云集、云际、云间、云脚、云街、云锦、云开雾散、云粒、云量、云锣、云母、云南、云泥之别、云片糕、云气、云雀、云散、云杉、云涛、云梯、云天、云头、云图、云土、云腿、云雾、云霞、云消雾散、云霄、云兴霞蔚、云崖、云烟、云翳、云涌、云游、云雨、云云、云遮、云遮雾障、云者、云蒸霞蔚、云柱

  拼音  yǒng chōng   注音  ㄩㄥˇ ㄔㄨㄥ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CEH  仓颉  ENIB  郑码  VXLD  四角  37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96  区位  5131  统一码  6D8C  笔顺  丶丶一フ丶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涌的拼音:yǒng(ㄩㄥˇ)  

⒈ 水由下向上冒出来:涌泉。涌流。汹涌。泪如泉涌。

⒉ 像水涌出:涌现。涌动。风起云涌。天边涌出一轮明月。

其他字义

涌的拼音:chōng(ㄔㄨㄥ)  

⒈ 方言,河汊。

统一码

涌字UNICODE编码U+6D8C,10进制: 28044,UTF-32: 00006D8C,UTF-8: E6 B6 8C。

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merge、gush、stream、sur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甬声

English

surge up, bubble up, gush fo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涌的拼音: chōng  

〈词性:名〉

(1) 〈词性:方〉∶河汊 [branch of a river]

天黑了,风越来越紧,徐炳华把船驶进就近的小河涌里。—— 陈残云《香飘四季》

(2) 多用于地名

(3) 另见 yōng  

基本词义

涌的拼音:

y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甬( yǒng  )声。本义:水向上冒)

(2) 同本义 [gush]

涌,滕也。——《说文》

涌,出也。——《广雅》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尔雅·释水》

泉暴出者曰涌。——《论衡·状留》

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泉暴出者曰涌。——汉· 王充《论衡》

(3) 又如:涌沸(喷涌出沸腾的水);涌泉(水向上喷出的泉)

(4) 引申指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 [emerge;surge;rise]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亦浪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风云腾涌。

(5) 又如:风起云涌。亦泛指其他事物突然冒出、升起

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6) 又如:涌聚(涌现聚合);涌触(涌现于心头的感触)

(7) 水奔涌,翻腾 [surge]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 杜甫《秋兴》

(8) 又如:涌溜(汹涌的水流);涌溜溜(形容翻卷飘动);涌湍(激流;奔流);涌裔(水波腾涌貌);涌激(汹涌激荡);涌沸(翻腾);排排巨浪向岸边涌来

(9) 比喻物价腾贵 [go up abruptly]。如:涌长(急剧增长);涌贵(物价猛涨)

(10) 呕吐 [vomit]。如:涌泄(呕吐排泄)

(11) 另见 chōng  

(12) “湧”另见 yǒng  

常用词组

涌进、涌浪、涌流、涌现、涌溢

  拼音    注音  ㄨˋ   繁体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FTLB  五笔98  FTER  仓颉  MBHES  郑码  FVRY  四角  10427  结构  上下电码  7212  区位  4677  统一码  96FE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ノ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雾(霧)的拼音:wù(ㄨˋ)  

⒈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雾气。雾霭。迷雾。云雾。雾淞(通称“树挂”)。

⒉ 像雾的东西:烟雾。雾剂。喷雾器。

统一码

雾字UNICODE编码U+96FE,10进制: 38654,UTF-32: 000096FE,UTF-8: E9 9B BE。

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雺霚霧

汉英互译

brume、fog、mist、reek

造字法

形声:从雨、务声

English

fog, mist, vapor, fine spr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雾的拼音:

  

〈词性:名〉

(1) 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 [fog]。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就叫做“雾”,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如:大雾;浓雾;雾合(如云雾般的聚合);雾析(雾气消散);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峰);雾卷(雾气离散);雾杳(雾气深广的样子);雾会(如云雾般聚集在一起。形容其多);雾驳(形容事物像雾色一样斑斓驳杂)

(2) 像雾的许多小水滴 [spray]。如:喷雾器

词性变化

雾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轻细的 [light]。如:雾绡(像薄雾一般的轻纱)

(2) 比喻浓密的 [dense]。如:雾鬣(细密的鬣毛)

(3) 昏晦,昏暗 [dim]。如:雾塞(形容昏昧)

(4) 比喻头发的堆卷盘旋,有如雾气的舒腾 [scattered]。如:雾鬟(形容女子头发像云雾般的堆卷盘旋);雾鬓风鬟(形容女子发髻松散的样子)

常用词组

雾沉沉、雾化、雾里看花、雾茫茫、雾气、雾腾腾

  拼音    注音  ㄐ一ˊ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WYSU  仓颉  OGD  郑码  NIF  四角  2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7162  区位  2815  统一码  96C6  笔顺  ノ丨丶一一一丨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集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⒉ 聚合,会合: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⒊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

⒋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上集。第五集。

⒌ 定期交易的市场:集市。赶集。

⒍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集部。经史子集。

⒎ 成就,成功:大业未集。

⒏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子集。交集。

⒐ 古同“辑”,和睦。

⒑ 姓。

统一码

集字UNICODE编码U+96C6,10进制: 38598,UTF-32: 000096C6,UTF-8: E9 9B 86。

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亼輯雦雧

汉英互译

collect、collection、gather、volum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木、从隹

English

assemble, collect toge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集的拼音:   

〈词性:动〉

(1) 同本义 [perch]

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集,会也。——《尔雅》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2) 又如:集隼(栖息的隼鸟);集凤(凤停于树)

(3) 引申为停留 [stay]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

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沙鸥翔集。——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4) 集合;聚集;收集 [assemble;collect;gather]

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

皆集于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四面集。——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集凑(收集拼凑);集叠(收取,打叠);集贤院(唐文学三馆之一。掌秘书图籍等事);集缀(聚集联缀,编辑)

(6) 依就 [depend on;attach oneself to]

有命既集。——《诗·大雅·大明》

(7) 又如:集服(顺从,服从);集附(归心,顺服)

(8) 至;遭受 [arrive;suffer]

不其集亡。——《国语·晋语》。注:“至也。”

(9) 又如:集蓼(遭遇苦难);集枯(遭到冷遇)

(10) 成功 [accomplish]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左传·成公二年》

(11) 又如:集事(成事;成功)

(12) 召集 [call together;convene]

莫不毕集。——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集诸将而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集谢庄少年。——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3) 通“辑”

(14) 和协,安抚 [pacify;placate]

问所以安集百姓。——《史记·曹相国世家》

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汉书·匡衡传》

安集洛阳。——《后汉书·杜诗传》

安集吏民,顺俗而教。——《吴子·图国》

(15) 安定 [stabilize]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

几可以解释安集。——《汉书·王莽传下》

存抚天下,安集中国。——《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词性变化

集的拼音:   

〈词性:名〉

(1) 集子,诗文的汇集 [collection;anthology;collected works]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文集;诗集;地图集;画集

(3) 集市 [country fair;market]。如:集场(集市);集期(集日)

(4) 集镇,市镇 [town]

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幺村,叫做 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儒林外史》

(5) 书、影片的一部分 [volume;part]。如:这些文章分三集出版;这部影片分上、下两集;十集电视连续剧

(6) 由某些规定的或满足一定条件的事物(称为元素)组成的总体 [set]。如:空集

(7) 集部,中国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把诗文等作品列为集部 [the fourth section of Encyclopedia Sinica]

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新唐书》

(8) 中国古州名 [Ji prefecture]。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9) 姓

常用词组

集部、集材、集餐、集成、集成电路、集萃、集管、集合、集合、集会、集结、集锦、集居、集聚、集刊、集料、集拢、集贸、集纳、集权、集群、集散、集市、集束、集思广益、集体、集体户、集体主义、集团、集团军、集训、集腋成裘、集邮、集约、集运、集镇、集中、集中营、集注、集注、集装箱、集资、集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