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晕晕忽忽的意思

yūnyūn

晕晕忽忽



拼音yūn yūn hū hū

注音ㄩㄣ ㄩㄣ ㄏㄨ ㄏㄨ

解释形容头脑发昏,不清醒。

出处

感情晕晕忽忽是中性词。

繁体暈暈忽忽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ùn yūn   注音  ㄩㄣˋ ㄩㄣ   繁体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JPLJ  仓颉  ABKQ  郑码  KWHE  四角  60504  结构  上下电码  2546  区位  5246  统一码  6655  笔顺  丨フ一一丶フ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晕(暈)的拼音:yùn(ㄩㄣˋ)  

⒈ 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晕。

⒉ 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晕。墨晕。

⒊ 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晕眩。晕车。眼晕。

其他字义

晕(暈)的拼音:yūn(ㄩㄣ)  

⒈ 昏迷:晕倒。晕厥。

⒉ 头脑不清。

统一码

晕字UNICODE编码U+6655,10进制: 26197,UTF-32: 00006655,UTF-8: E6 99 95。

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zzy、faint、giddy、swoon

造字法

形声:从日、军声

English

halo in sky; fog; dizzy, fai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晕的拼音:

yūn  

〈词性:动〉

(1) 昏倒 [fall in a faint;pass out]

魏老儿上了一夹棍, 贾魏氏上了一拶子,两个人都晕绝过去。——《老残游记》

(2) 又如:晕绝(昏厥);头晕(头脑昏乱);晕昏(昏迷);晕迷(昏眩)

(3) 另见 yùn  (晕车)

常用词组

晕倒、晕厥、晕头转向

基本词义

晕的拼音:

yùn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2) 同本义 [halo]

(3) 日月周围的光圈

晕,日月气也。——《说文新附》

晕,卷也。气在外卷结之也,日月俱然。——《释名》

晕适背穴。——《汉书·天文志》

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史记》

(4) 又如:月晕(月亮有光环);晕珥(晕和珥。泛指日、月旁的光晕);晕蚀(日月之晕与食)

(5) 环形花纹或波纹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

(6) 又如:晕光(彩虹的光彩)

(7) 光影或色彩四周模糊部分。如:晕状(形容四周光影、色泽模糊的情状);晕圈(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圈)

(8) 光环 [areola]。围绕于乳头周围的有色环(乳晕),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

(9) 另见 yūn  

常用词组

晕场、晕车、晕池、晕船、晕高儿、晕针

  拼音  yùn yūn   注音  ㄩㄣˋ ㄩㄣ   繁体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JPLJ  仓颉  ABKQ  郑码  KWHE  四角  60504  结构  上下电码  2546  区位  5246  统一码  6655  笔顺  丨フ一一丶フ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晕(暈)的拼音:yùn(ㄩㄣˋ)  

⒈ 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晕。

⒉ 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晕。墨晕。

⒊ 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晕眩。晕车。眼晕。

其他字义

晕(暈)的拼音:yūn(ㄩㄣ)  

⒈ 昏迷:晕倒。晕厥。

⒉ 头脑不清。

统一码

晕字UNICODE编码U+6655,10进制: 26197,UTF-32: 00006655,UTF-8: E6 99 95。

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zzy、faint、giddy、swoon

造字法

形声:从日、军声

English

halo in sky; fog; dizzy, fai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晕的拼音:

yūn  

〈词性:动〉

(1) 昏倒 [fall in a faint;pass out]

魏老儿上了一夹棍, 贾魏氏上了一拶子,两个人都晕绝过去。——《老残游记》

(2) 又如:晕绝(昏厥);头晕(头脑昏乱);晕昏(昏迷);晕迷(昏眩)

(3) 另见 yùn  (晕车)

常用词组

晕倒、晕厥、晕头转向

基本词义

晕的拼音:

yùn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2) 同本义 [halo]

(3) 日月周围的光圈

晕,日月气也。——《说文新附》

晕,卷也。气在外卷结之也,日月俱然。——《释名》

晕适背穴。——《汉书·天文志》

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史记》

(4) 又如:月晕(月亮有光环);晕珥(晕和珥。泛指日、月旁的光晕);晕蚀(日月之晕与食)

(5) 环形花纹或波纹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

(6) 又如:晕光(彩虹的光彩)

(7) 光影或色彩四周模糊部分。如:晕状(形容四周光影、色泽模糊的情状);晕圈(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圈)

(8) 光环 [areola]。围绕于乳头周围的有色环(乳晕),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

(9) 另见 yūn  

常用词组

晕场、晕车、晕池、晕船、晕高儿、晕针

  拼音    注音  ㄏㄨ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RNU  仓颉  PHP  郑码  RYOW  四角  27332  结构  上下电码  1824  区位  2686  统一码  5FFD  笔顺  ノフノノ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统一码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从心、勿声

English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词性变化

忽的拼音: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忽的拼音: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忽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常用词组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

  拼音    注音  ㄏㄨ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RNU  仓颉  PHP  郑码  RYOW  四角  27332  结构  上下电码  1824  区位  2686  统一码  5FFD  笔顺  ノフノノ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统一码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从心、勿声

English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词性变化

忽的拼音: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忽的拼音: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忽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常用词组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