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 qián shèng mǐ
注音ㄩˊ ㄑ一ㄢˊ ㄕㄥˋ ㄇ一ˇ
解释有剩余的金钱与大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余钱剩米是中性词。
繁体余錢剩米
动物生肖牛,虎,蛇
余(餘)的拼音:yú(ㄩˊ)
⒈ 我:“余将老”。
⒉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⒊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⒋ 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⒌ 农历四月的别称。
⒍ 姓。
余字UNICODE编码U+4F59,10进制: 20313,UTF-32: 00004F59,UTF-8: E4 BD 99。
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餘豫馀
beyond、I、more than、over、remaining、surplus
缺
形声:从人、舍省声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详细解释◎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remain;leave orer]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形〉
(1) 剩下的,多余的 [surplus;spare]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空余的地方]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second]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infinite;endless]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other]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odd;over;more than]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名〉
(1) 闲暇 [leisurely]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 余的拼音: yú
代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I, my, me]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 余的拼音: yú
〈词性: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4) 另见 yú
余波、余存、余党、余地、余毒、余额、余风、余割、余痕、余弧,余角、余辉、余火、余悸、余角、余烬、余款、余力、余沥、余粮、余量、余留、余码、余年、余孽、余怒、余钱、余切、余缺、余热、余生、余剩、余势、余数、余头,余头儿、余外、余威、余味、余暇,余闲、余弦、余闲、余兴、余蓄、余业、余音、余音绕梁、余勇可贾、余韵、余震
钱(錢)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货币: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
⒉ 费用:车钱。买书的钱。
⒊ 财物:有钱有势。
⒋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钱。荷钱。
⒌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⒍ 姓。
钱字UNICODE编码U+94B1,10进制: 38065,UTF-32: 000094B1,UTF-8: E9 92 B1。
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錢銭
money、cash、dingbat、fund、oof、pocket
形声:从钅、戋声
money, currency, coins
详细解释◎ 钱的拼音:
錢 qi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戔( jiān )声。( jiǎn )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2)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copper coin;copper cash]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锴注
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
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钱覆其上。——宋· 欧阳修《归田录》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3) 又如:钱眼(铜钱中的方孔。喻指金钱);钱价(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钱范(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钱幕(钱镘。钱币的背面);钱缗(穿钱的绳子);钱品(钱的质地、形制);钱花花(小钱,铜板)
(4) 钱财,货币的通称 [money;currency]。如:钱侩(经营钱庄的商人);钱谷幕友(官府主持钱粮事务的幕僚);钱引(宋代纸币名。徽宗大观元年,把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
(5) 像铜钱的东西 [copper]
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晋· 崔豹《古今注》
(6) 纸钱 [paper]。如:钱垛(成串的纸钱)
◎ 钱的拼音:
錢 qián
〈词性:量〉
(1) 衡名 [mace]
(2)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两。一公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钱
(3) 市制重量单位。中国市制中计算质量和重量的一种单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现在是十分之一)为市两,一市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市钱
(4) 旧营造库平制。两的十分之一为钱
钱包、钱币、钱帛、钱财、钱钞、钱串,钱串儿,钱串子、钱袋、钱柜、钱夹、钱粮、钱迷心窍、钱票、钱塘江、钱纸、钱庄、钱租
剩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多余,余留下来的:剩余。剩菜。剩货。剩勇(余勇,如“宜将剩剩追穷寇”)。剩水残山。所剩无几。就剩他一个人。
剩字UNICODE编码U+5269,10进制: 21097,UTF-32: 00005269,UTF-8: E5 89 A9。
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剰賸䞉
remnant、surplus
形声:从刂、乘声
leftovers, residue, remains
详细解释◎ 剩的拼音: shè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刀,乘声。本义:剩余;余下)
(2) 同本义 [be left (over);remanant;surplus]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剩员(多余的人员);剩语(多余的话);剩货
(4) 多 [too much]
且容侬,多种竹,剩栽梅。——宋· 方岳《最高楼》
◎ 剩的拼音: shèng
〈词性:副〉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更加” [more]
剩,盖也。——《字汇》
(2) 表示无条件限制,相当于“尽管” [though]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宋· 欧阳修《蝶恋花》
◎ 剩的拼音: shèng
〈词性:动〉
(1) 余留下来 [be left] 所剩无几;给你剩多少?
(2) 阉割 [castrate]
拟供厨者宜剩之。剩法,生十余日,用布裹齿脉碎之。——《齐民要术》
剩菜、剩磁、剩水残山、剩下、剩余、剩余价值
米的拼音:mǐ(ㄇ一ˇ)
⒈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⒉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⒊ 姓。
米字UNICODE编码U+7C73,10进制: 31859,UTF-32: 00007C73,UTF-8: E7 B1 B3。
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侎
meter、rice
象形
hulled or husked uncooked rice
详细解释◎ 米的拼音: m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rice;shelled or husked seed]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rice]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a bit]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7)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美 meter;英 metre]。如:米制
(9) 姓
米尺、米醋、米饭、米粉、米粉肉、米泔水、米黄、米黄色、米酒、米老鼠、米粒、米粮川、米面、米色、米汤、米虾、米象、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