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 yùn rào liáng
注音ㄩˊ ㄩㄣˋ ㄖㄠˋ ㄌ一ㄤˊ
解释韵:韵律。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出处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通信》:“行文如曼歌缓舞,余韵绕梁,耐人寻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音。
感情余韵绕梁是中性词。
近义余音绕梁
动物生肖牛,虎,蛇
余(餘)的拼音:yú(ㄩˊ)
⒈ 我:“余将老”。
⒉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⒊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⒋ 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⒌ 农历四月的别称。
⒍ 姓。
余字UNICODE编码U+4F59,10进制: 20313,UTF-32: 00004F59,UTF-8: E4 BD 99。
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餘豫馀
beyond、I、more than、over、remaining、surplus
缺
形声:从人、舍省声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详细解释◎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remain;leave orer]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形〉
(1) 剩下的,多余的 [surplus;spare]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空余的地方]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second]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infinite;endless]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other]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odd;over;more than]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 余的拼音:
余 yú
〈词性:名〉
(1) 闲暇 [leisurely]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 余的拼音: yú
代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I, my, me]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 余的拼音: yú
〈词性: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4) 另见 yú
余波、余存、余党、余地、余毒、余额、余风、余割、余痕、余弧,余角、余辉、余火、余悸、余角、余烬、余款、余力、余沥、余粮、余量、余留、余码、余年、余孽、余怒、余钱、余切、余缺、余热、余生、余剩、余势、余数、余头,余头儿、余外、余威、余味、余暇,余闲、余弦、余闲、余兴、余蓄、余业、余音、余音绕梁、余勇可贾、余韵、余震
韵的拼音:yùn(ㄩㄣˋ)
⒈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⒉ 和谐而有节奏的:韵白。琴韵悠扬。
⒊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韵。气韵。韵味。
韵字UNICODE编码U+97F5,10进制: 38901,UTF-32: 000097F5,UTF-8: E9 9F B5。
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韻
charm、musical sound、rhyme
形声:从音、匀声
rhyme; vowel
详细解释◎ 韵的拼音:
韻 yùn
〈词性:名〉
(1) (形声。从音,员(匀)声。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
(2) 同本义 [musical sound]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短笛无声,寒砧不韵。——《西游记》
(3) 又如:韵悠悠(声音悠扬)
(4) 归本于喉的音。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 [rhyme]。如:韵符(标注韵母的符号)
(5) 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rhythm]。如:韵牌匣子(近体诗所用之诗韵,即平水韵。将韵字做成小牌,置于匣内并按韵部分匣)
(6) 气韵;风度 [charm;poise]。如:韵度(风韵态度)
◎ 韵的拼音:
韻 yùn
〈词性:形〉
(1) 风韵雅致 [charm]。如:韵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
(2) 美,标致 [beautiful]?
韵白、韵调、韵腹、韵脚、韵律、韵母、韵目、韵诗、韵事、韵书、韵头、韵尾、韵味、韵文、韵语、韵致
绕(繞)的拼音:rào(ㄖㄠˋ)
⒈ 缠:绕线。缠绕。
⒉ 纠缠,弄迷糊:绕嘴。绕口令。
⒊ 走弯曲迂回的路:绕远。绕道。绕越。
⒋ 围着转:绕场一周。围绕。环绕。
绕字UNICODE编码U+7ED5,10进制: 32469,UTF-32: 00007ED5,UTF-8: E7 BB 95。
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繞遶
by pass、circle、coil、go around、move around、reel、roll
形声:从纟、尧声
entwine; wind around; surround
详细解释◎ 绕的拼音:
繞、遶 r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尧声。本义:缠束)
(2) 同本义 [wind;coil]
绕,缠也。——《说文》
绕黄山而款牛首。——张衡《西京赋》。注:“裹也。”
(3) 又如:把丝绕在卷筒上;绕搭(缠绕);绕缭(缭绕,盘旋围绕);绕手(犹棘手);绕网(陷入罗网);绕结(回旋缠结)
(4) 环绕 [surround;encircle;revolve around]
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绕梁声(形容歌声优美动听,长久萦回耳畔);绕袭(迂回突袭敌人)
(6) 迂回绕过 [bypass]
一边是陡山,一边是深峪,更无别处好绕。——《老残游记》
(7) 又如:绕弯(波折);绕过暗礁;绕袭(绕道袭击)
(8) 逃避…力量,规避 [get around]。如:你必须明确回答,想绕是绕不过去的
(9) 使模糊 [confuse]。如:你的话把他绕住了
(10) 纠缠(如事情或问题) [be in a trangle]
我看昨天晚上你是有点绕住了;遇上急事,谁也保不住迷头。——老舍《骆驼祥子》
(11) 弯曲 [bend]
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文选·傅毅·舞赋》
绕脖子、绕道、绕口令、绕梁三日、绕圈子、绕绕、绕手、绕腾、绕弯儿、绕弯子、绕膝、绕行、绕远儿、绕嘴
梁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⒉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⒊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⒋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⒌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⒍ 姓。
梁字UNICODE编码U+6881,10进制: 26753,UTF-32: 00006881,UTF-8: E6 A2 81。
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樑
girder
形声:从木、水、刃声
bridge; beam; rafters; surname
详细解释◎ 梁的拼音:
樑 l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从水,刅( chuāng )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2) 同本义 [bridge]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3)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缘(为得到好的报应而做的修桥补路之类的好事);梁头(桥头);梁津(桥梁与渡口);梁栈(桥梁)
(4) 房梁 [girder;roof beam]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架梁之椽。——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横梁;悬梁(在房梁上上吊);梁楹(屋“梁和大柱);梁倚(如屋梁一般的相依附、倚靠);梁木其坏(以梁木的折毁来比喻贤哲的死亡)
(6) 稻粱。通“粱” [millet]
养以刍豢黍梁。——《淮南子·人间》
(7) 又如:梁肉(粱肉。泛指美酒佳肴。梁,通“粱”)
(8)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ridge]。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9) 堤堰;鱼堰 [dam]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隄谓之梁。——《尔雅》。注:“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
梁,水隄也。——《水经注·济水注》
掌以时渔为梁。——《周礼·渔人》。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
(10) 又如:梁笱(泛指捕鱼具。梁,水中所筑的捕鱼之坝)
(11) 国名 [Liang state]
(12) 周时诸侯国
(13)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14) 又
梁使三反。
(15) 朝代名 [Liang Dynasty]
(16) 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17) 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叛变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日深。)——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18) 又
背晋以归 梁。
函梁君臣之首。
(19) 古九州之一 [Liang prefecture]。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20) 姓
梁弘御戎。(梁弘给他驾驶兵车。御,驾御;戎,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架桥、修桥 [make a bridge over]
令尹斗祁、 莫敖屈重除道梁 溠。——《左传·庄公四年》
梁父吟、梁启超、梁山伯、梁上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