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ū zhū tuō zǐ
注音ㄩ ㄓㄨ ㄊㄨㄛ ㄗˇ
解释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出处唐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例子纡朱拖紫,揖让人主之前;当轴秉衡,平章军国之重。明 张居正《再辞恩命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纡朱拖紫是中性词。
繁体紆朱拕紫
近义纡青佩紫、纡朱曳紫、纡青拖禁
动物生肖牛,虎,蛇
纡(紆)的拼音:yū(ㄩ)
⒈ 弯曲,绕弯:纡曲。纡回。萦纡。纡尊降贵(指地位高的人转而主动地降低身分,接近地位低的人)。
⒉ 苦闷盘结胸中:纡郁。纡轸。
⒊ 行动缓慢:纡徐。纡缓。
⒋ 系,结。
纡字UNICODE编码U+7EA1,10进制: 32417,UTF-32: 00007EA1,UTF-8: E7 BA A1。
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纡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紆䊸
形声:从纟、于声
bend, turn, twist; distort
详细解释◎ 纡的拼音:
紆 yū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于声。本义:屈曲;曲折)
(2) 同本义 [bend]
纡,绌也,一曰萦也。——《说文》
中弱则纡。——《考工记·矢人》。注:“曲也。”
连行纡行。——《周礼·梓人》
盘纡刻俨。——《淮南子·本经》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中弱则纡,中强则扬。——《周礼》
(3) 又如:纡远(曲折遥远);纡曲(迂回曲折);纡折(迂回曲折);纡余(迂回曲折);纡行(曲折而行)
(4) 萦绕回旋 [hover;linger]
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旐。——《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纡回(屈曲回旋。也作“迂回”);纡轸(盘旋曲折,乘车前往,未达目的而还);纡鉷(迂回);纡险(盘曲险阻);纡错(迂回交错);纡萦(山水回环旋绕)
(6) 屈抑 [feel wrong;suffer from injustice]。如:纡身(屈身相就);纡意(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
(7) 佩戴 [wear]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李贺《感讽五首》
(8) 又如:纡金拖紫(佩带金银珠宝,穿着绫罗绸缎);纡紫(系佩紫绶,指居高位的人);纡朱拖紫(比喻人的地位高显尊贵);纡青拖禁(比喻地位显贵);纡青(佩带青绶。作高官)
(9) 系结 [tie]
绾黄纡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朱(硃)的拼音:zhū(ㄓㄨ)
⒈ 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⒉ 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⒊ 姓。
朱的拼音:shú(ㄕㄨˊ)
⒈ 〔朱提(shí )〕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朱字UNICODE编码U+6731,10进制: 26417,UTF-32: 00006731,UTF-8: E6 9C B1。
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株硃
bright red、cinnabar、vermilion
墨
指事:在“木”中间加一短横,指出木是红心的
详细解释◎ 朱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2) 同本义 [the tree with red core]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3) 指朱色的物品 [scarlet thing]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4) 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 清· 姚鼐《登泰山记》
◎ 朱的拼音: zhū
〈词性:形〉
(1) 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 [vermilion;bright-red]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朱印(朱色印记);朱封(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朱押(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 朱的拼音:
硃 zhū
〈词性:名〉
(1) “朱砂”的简称[innabar]
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隋书》
(2) 又如: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配成的丸药,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朱笔、朱丹、朱红、朱紘、朱卷、朱轮华毂、朱门、朱墨、朱批、朱漆、朱砂、朱砂庵、朱文、朱弦
拖的拼音:tuō(ㄊㄨㄛ)
⒈ 牵引,拉,拽:拖车。拖船。拖累(lěi )。拖儿带女。
⒉ 耷拉着:拖着辫子。
⒊ 延长时间:拖延。拖欠。拖债。
拖字UNICODE编码U+62D6,10进制: 25302,UTF-32: 000062D6,UTF-8: E6 8B 96。
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扡拕柂搋
delay、drag、draw、entrain、haul、lug、pull、tow
形声:左形右声
drag, tow, haul; delay, prolong
详细解释◎ 拖的拼音:
拕 tuō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2) 同本义 [drag;haul;pull]
拕,引也。——《广雅》
纵体拖发。——《淮南子·齐俗》
拖其衣被。——《淮南子·人间世》
拖舟而入水。——《汉书·南越传》
(3) 又如:拖上州拔下县(被拖到州里,拉到县上);拖罟(拖网);拖钩(拔河的别称);拖刀计(假装败走将刀垂下,乘机回击之计);拖扯(拉扯;拉住)
(4) 牵累,牵制 [tie down]。如:拖带(连带;附带);拖空子(受累亏空)
(5) 下垂 [hang]
峨大冠拖长绅。——明· 刘基《卖柑者言》
(6) 又如:拖天扫地(形容衣服过长);拖玉(衣襟下垂带玉佩。喻指显贵);拖地锦(女子结婚时的披红);拖挂(下垂。亦指小竽之物);拖露(下垂)
(7) 拖延 [delay;defer]。如:拖水夹桨(拖泥带水,不爽快);拖腔(歌唱时字句后的延长音调);拖缠(拖延纠缠);这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拖得太长了
(8) 沉重或困难地负担着 [burden]。如:拖了一身债
(9) 强夺或费力取得 [wrest]
秦牛缺径于山中而遇盗…拖其衣被。——《淮南子》
(10) 披散 [dishevel]
纵体拖发,箕倨反言。——《淮南子》
(11) 掷 [throw]
昔闻杨伯起,拖金振清风。—— 南朝梁· 吴均诗
拖把、拖布、拖长、拖车、拖船、拖带、拖宕、拖斗、拖儿带女、拖挂、拖后腿、拖家带口、拖拉、拖拉机、拖累、拖轮、拖磨、拖泥带水、拖欠、拖人下水、拖沓、拖堂、拖拖拉拉、拖网、拖尾巴、拖下水、拖鞋、拖延、拖曳、拖油瓶、拖债
紫的拼音:zǐ(ㄗˇ)
⒈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紫红。紫铜。紫外线。紫药水。
⒉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紫衣。紫书(a.道经;b.皇帝诏书)。紫诰(帝王诏令)。紫台(神仙、帝王所居)。紫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紫绶。紫垣(皇宫)。紫阙。紫光阁。紫禁城。紫袍金带。
⒊ 姓。
紫字UNICODE编码U+7D2B,10进制: 32043,UTF-32: 00007D2B,UTF-8: E7 B4 AB。
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purple、violet
形声:从糸、此声
purple, violet; amethyst; surname
详细解释◎ 紫的拼音: zǐ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mì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2) 同本义 [purple;violet]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lucky color]。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be related with emperor and palace]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 紫的拼音: zǐ
〈词性: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purple clothing and ribbon]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紫菜、紫草、紫丁香、紫金山、紫苏、紫气、紫外线、紫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