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灾梨祸枣的意思

zāihuòzǎo

灾梨祸枣



拼音zāi lí huò zǎo

注音ㄗㄞ ㄌ一ˊ ㄏㄨㄛˋ ㄗㄠˇ

解释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例子其中或者有片言只语可采,敬烦删定。至于会不会有灾梨祸枣,非我所能计了。(高阳《胭脂井》)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滥刻无用的书。

感情灾梨祸枣是贬义词。

繁体災棃禍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āi   注音  ㄗㄞ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POU  仓颉  JF  郑码  WDUO  四角  30809  结构  上下电码  3506  区位  5254  统一码  707E  笔顺  丶丶フ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灾的拼音:zāi(ㄗㄞ)  

⒈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nàn   )。灾害。灾患。

⒉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

统一码

灾字UNICODE编码U+707E,10进制: 28798,UTF-32: 0000707E,UTF-8: E7 81 BE。

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災烖

汉英互译

calamity、disaster、personal misfortune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火

English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灾的拼音:

災、烖、菑 zāi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fire as a disaster]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crime]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词性变化

灾的拼音: zāi  

〈词性:动〉

(1) 伤害,使受灾害 [injury]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burn]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3) 另见   

常用词组

灾变、灾害、灾患、灾荒、灾祸、灾民、灾难、灾年、灾情、灾区、灾星、灾殃

  拼音    注音  ㄌ一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SU  仓颉  HND  郑码  MFKF  四角  22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46  区位  3270  统一码  68A8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丨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梨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是普通水果,品种很多:梨膏。广梨。鸭梨。

统一码

梨字UNICODE编码U+68A8,10进制: 26792,UTF-32: 000068A8,UTF-8: E6 A2 A8。

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棃梸

汉英互译

pear

造字法

形声:从木、利声

English

pear; opera; cut, sla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梨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2) 同本义 [pear]

棃,梨果也。——《说文》

楂棃姜桂。——《礼记·内则》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白色,果子多汁,可食。如: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多用梨木、枣木刻成,故称);梨栗(梨树和栗树);梨云(梨雪,梨英,梨霜,梨蕊,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又指梨树的果实。如:梨果(梨子);梨头(小梨);梨条(用梨子所做的条状果脯);梨干(梨子加工制的果干)

(4) 通“黎”。黎民,人民 [the common people]

棃烝殷,罔荒饥。——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棃庶赖祉。——汉《桐柏淮源庙碑》

(5) 又如:梨元(亦作黎元。民众,梨,通“黎”);梨氓(亦作黎氓。黎民,民众。梨,通“黎”)

词性变化

梨的拼音:   

〈词性:形〉

黑;年老 [black;old]。指老人面色如冻梨

梨,老也。东齐曰眉, 燕 代之北鄙曰梨。——《方言》

班黑谓之棃黮。——《通俗文》

九十曰鲐背,或曰冻梨皮,有斑点如冻梨色也。——《释名》

梨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剺”。割 [cut]

是故博带棃,大袂裂,文绣染。——《管子·五辅》

分棃单于,磔裂属国。——《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梨面(以刀划面。中国古代匈奴一些民族的风俗,凡遇大忧大丧,就用刀划脸,表示哀痛)

匈奴闻 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棃面流血。——《后汉书·耿秉传》

常用词组

梨涡、梨园、梨园戏、梨枣

  拼音  huò   注音  ㄏㄨㄛˋ   繁体    
部首  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PYKW  仓颉  IFROB  郑码  WSLO  四角  36227  结构  左右电码  4393  区位  2786  统一码  7978  笔顺  丶フ丨丶丨フ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祸(禍)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灾殃,苦难:祸殃。祸害。祸患。祸根。祸端。祸首。祸事。战祸。惹祸。祸从口出。祸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⒉ 危害,使受灾殃:祸国殃民。

统一码

祸字UNICODE编码U+7978,10进制: 31096,UTF-32: 00007978,UTF-8: E7 A5 B8。

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禍旤䄀

汉英互译

disaster、misfortune、ru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礻、呙声

English

misfortune, calamity, disas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祸的拼音:

禍、旤 h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楇( kuā  )声。本义:灾祸,祸患)

(2) 同本义 [calamity]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祸基(灾祸根由);祸不旋踵(比喻祸害来势迅猛,连脚后跟都来不及掉转);祸至无日(比喻祸患的急迫);祸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crime]

罪祸有律。——《荀子·成相》。注:“祸,亦罪也。”

(5) 灾荒之处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

有祸则反。——《太玄经·玄文》

词性变化

祸的拼音:

huò  

〈词性:动〉

(1) 作祸;加害 [bring calamity to]

子木有祸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传·昭公元年》

(2) 又如:祸国(加害于国);祸国殃民;祸世(危害社会);祸计(恶计);祸人(害人)

(3) 遭难;受害 [meet with disaster]

刘恭见 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后汉书》

常用词组

祸不单行、祸从口出、祸从天降、祸端、祸根、祸国殃民、祸害、祸害、祸患、祸乱、祸起萧墙、祸事、祸首、祸水、祸胎、祸心、祸殃、祸因、祸种

  拼音  zǎo   注音  ㄗㄠˇ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GMIU  五笔98  SMUU  仓颉  DBY  郑码  FLTD  四角  50303  结构  上下电码  2764  区位  5270  统一码  67A3  笔顺  一丨フ丨ノ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枣(棗)的拼音:zǎo(ㄗㄠˇ)  

⒈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统一码

枣字UNICODE编码U+67A3,10进制: 26531,UTF-32: 000067A3,UTF-8: E6 9E A3。

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栆棗

汉英互译

Chinese da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ate tree; dates, jujube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枣的拼音:

zǎo  

〈词性:名〉

(1) (会意。从双朿(   )。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 同本义 [jujube;Chinese date]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3) 枣树所结的果实 [date]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灾梨祸枣: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