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āng huò láng jí
注音ㄗㄤ ㄏㄨㄛˋ ㄌㄤˊ ㄐ一ˊ
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宋书 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赃货狼藉是贬义词。
繁体贜貨狼藉
近义赃秽狼藉、赃私狼籍、赃污狼籍
动物生肖牛,虎,蛇
赃(贜)的拼音:zāng(ㄗㄤ)
⒈ 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赃物。赃款。赃证。追赃。退赃。人赃俱在。分赃。
赃字UNICODE编码U+8D43,10进制: 36163,UTF-32: 00008D43,UTF-8: E8 B5 83。
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赃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贜賍賘贓
bribe、spoils、stolen goods
形声:从贝、庄声
booty, loot, stolen goods; bribe
详细解释◎ 赃的拼音:
贜 zāng
〈词性: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赃物) 同本义 [stolen goods;booty;swag]
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列子·天瑞》
(2) 又如:赃仗(赃证);赃派(栽赃诬陷);栽赃(坐赃。把赃物或违禁物暗放在别人处,诬告他犯法);窝赃;追赃;分赃;退赃;销赃;赃品(赃物);赃银(赃款)
◎ 赃的拼音:
贜 zāng
〈词性:动〉
(1) 贪污;行贿 [bribe;seduce;accept bribes]
纳贿曰赃。——《广韵》
南阳太守 韩昭坐赃,下狱死。——《后汉书·质帝纪》
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魏书·世祖纪》
(2) 又如:赃秽(贪赃纳贿);赃罪(贪污受贿罪);赃贿(贪赃纳贿)
赃官、赃款、赃物、赃证
货(貨)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商品:货物。货主。货位。货栈。
⒉ 钱币:货币。通货。
⒊ 卖:货殖(经商)。货卖。
⒋ 贿赂。
⒌ 骂人或开玩笑的话:蠢货。宝货。
货字UNICODE编码U+8D27,10进制: 36135,UTF-32: 00008D27,UTF-8: E8 B4 A7。
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貨
goods、money
形声:从贝、化声
goods, commodities, products
详细解释◎ 货的拼音:
貨 h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property]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money]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goods;cargo]。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person used as a term of revile with an abusive prefix]。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 货的拼音:
貨 huò
〈词性:动〉
(1) 买进,卖出 [buy or sell]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bribe]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buy]。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货币、货驳、货仓、货舱、货差、货场、货车、货船、货单、货店、货柜、货机、货架子、货款、货郎、货郎鼓、货轮、货票、货品、货色、货声、货损、货摊、货位、货物、货源、货运、货栈、货真价实、货殖、货主
狼的拼音:láng(ㄌㄤˊ)
⒈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狈。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进坏人)。
狼字UNICODE编码U+72FC,10进制: 29436,UTF-32: 000072FC,UTF-8: E7 8B BC。
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wolf
形声:从犭、良声
wolf
详细解释◎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 同本义 [wolf]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3)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4) 即俍人 [Lang nationality]。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5) 星名。即天狼星 [Sirius]。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6) 姓
◎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形〉
(1) 凶狠 [fierce and malicious]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2)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3) 急快 [hurry]。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4) 散乱,困窘 [in random]。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5) 笨,拙 [stupid;bulky]。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多肉少、狼狗、狼顾、狼孩、狼号鬼哭、狼毫、狼藉、狼井、狼吞虎咽、狼烟、狼烟四起、狼崽、狼子野心
藉的拼音:jiè(ㄐ一ㄝˋ)
⒈ 垫在下面的东西。
⒉ 衬垫:枕藉。
⒊ 同“借”。
⒋ 抚慰:慰藉。
⒌ 含蓄:蕴藉。
⒍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践踏,凌辱:“人皆藉吾弟”。狼藉。
⒉ 进贡:“其藉于成周”。
⒊ 〔藉藉〕同“籍籍”。
⒋ 姓。
藉字UNICODE编码U+85C9,10进制: 34249,UTF-32: 000085C9,UTF-8: E8 97 89。
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藉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蒩借耤
形声:上形下声
mat, pad; rely on; pretext
详细解释◎ 藉的拼音: jí
〈词性:动〉
(1) 践踏;欺凌 [tread on;bully]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
(2) 进贡 [pay tribute]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3) 登记;记 [record]
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
(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confiscated property]。如:藉没(没收)
(5) 顾念;顾惜 [take good care of]。如:藉不得(顾不得)
(6) 用绳缚 [tie;bind]。如:藉靡(缚,捆绑)
◎ 藉的拼音: jí
〈词性:形〉
杂乱 [in disorder]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
◎ 藉的拼音: jí
〈词性:名〉
(1) 通“籍”
(2) 藉田 [field]。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3) 耕种藉田 [till]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
(4) 赋税 [taxes]。如:藉敛(征收税赋)
(5) 通“阼”。势位 [potency]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6) 另见 jiè
藉藉
◎ 藉的拼音: jiè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2) 同本义 [pad]
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
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
藉乃燔林。——《列子·黄帝》
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
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
◎ 藉的拼音: jiè
〈词性:动〉
(1) 衬垫 [mat]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3) 坐卧其上 [lean on]
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
(5) 践踏;欺凌 [bully]。如:凌藉(践踏;欺凌)
(6) 抚慰 [placate]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
(8) “借”的繁体字
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9) 另见 j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