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造端托始的意思

zàoduāntuōshǐ

造端托始



拼音zào duān tuō shǐ

注音ㄗㄠˋ ㄉㄨㄢ ㄊㄨㄛ ㄕˇ

解释造:开始。指首先倡导

出处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吾惟尽造端托始之意,使后人可继而已者是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造端托始是中性词。

繁体造端託始

近义造端倡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ào   注音  ㄗㄠ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FKP  仓颉  YHGR  郑码  MBJW  四角  34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44  区位  5276  统一码  9020  笔顺  ノ一丨一丨フ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造的拼音:zào(ㄗㄠˋ)  

⒈ 制作,做:制造。创造。造物。造反。造孽。建造。造表。造册。造价。造型。粗制滥造。

⒉ 瞎编:胡编乱造。捏造。

⒊ 成就:造诣。

⒋ 培养:造就。

⒌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造。甲造。乙造。

⒍ 到,去:造访。

⒎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造。晚造。

⒏ 时代,年代:末造。

统一码

造字UNICODE编码U+9020,10进制: 36896,UTF-32: 00009020,UTF-8: E9 80 A0。

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艁䒃

汉英互译

build、concoct、create、educate、fashion、go to、invite、mak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辶、告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2) 同本义 [arrive;go to]

造,就也。——《说文》

咸造勿亵在王庭。——《书·盘庚》

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周礼·司门》

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

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

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造玉清宫。—— 宋· 沈括《梦溪笔谈》

造左公第。——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袁所寓之 法华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造劫历世(佛教语。来到人世间经历一番苦难生活);造历幻缘(佛教语。去到人世间经历一番像梦幻一样的情缘);造适(寻访);造胜(访求胜迹);造门(上门;到别人家去)

(4) 拜访 [尊贵者] [call to pay respect;pay a visit]

庾公造 周伯仁。——《世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夜造(深夜前往造访);造府拜瞻(敬辞。到府上去拜访);造请(前往问候、拜见);造谒(造请);造谢(登门致谢)

(6) 假借为“作”,制造;制作 [make;build;create]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王将伐 吴,造船于 蜀。——《晋书·吾彦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

(7) 又如:造第(建造府第);造恶(作恶);造逆(开始纂逆作乱);造房子;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打造(制造);建造(建筑;修建)

(8) 虚构;伪造 [cook;fabricate]

我生之初,尚无造。——《诗·王风》

(9) 又如:造言生衅(造谣生事);造言(造谣);造语(造作谣言);造言生事(造设谣言,滋生事端);捏造(假造事实)

(10) 培养;造就;创造 [form;bring up;create]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天造草昧。——[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创造;造士(造就人才);造字(创造文字);造怀(抒写胸怀)

(12) 撰写;汇集 [compile]

非禹, 益不不能行远《山海》不造。—— 王充《论衡》

(13) 又如:造册(编制簿籍);造述(著述;著作)

(14) 制定 [work up;formulate;work out]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造施(制订并实施);造律(制订律令);造设(制订建立)

(16) 建立 [set up]

遂迁许都,造我京畿。——《三国志·武帝纪》

(17) 又如:造立(建筑;建造);造邦(创立国家);造国(新创立的国家);造谊(创立新义);造说(立说)

(18) [学业等]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achieve; attain; result]

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君子深造有道。——《孟子·离娄下》

(19) 又如:造玄(达到玄妙之境界);造妙(臻于奇妙之境地);造微入妙(达到微妙的境界);造微(达到精妙的程度);造极(达到极高点)

词性变化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名〉

(1) 成就 [achievement]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2) 又如:造士(古时称学术道业已有成就的人);造秀(成绩优异);造人(学业有成就之人)

(3) 〈词性: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 [crop]。如:早造;一年三造

(4) 时代 [time; age]

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仪礼·士冠礼》

(5) 旧时星命术士称人生辰干支 [fortune]。如:贱造(生辰八字不好;命苦);乾造;坤造

(6) 姓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副〉

(1) 通“猝”(   )。忽然;仓卒 [suddenly]

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礼记》

景公造然变色。——《韩非子·难二》

(2) 又如:造此(仓猝,匆忙);造子(一会儿)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量〉

农作物收获的次数。如:一年三造皆丰收

常用词组

造成、造船厂、造次、造端、造反、造访、造福、造父、造化、造假、造就、造句、造林、造孽、造山运动、造始、造窝、造物、造物主、造型、造型园艺、造谣、造诣、造意、造影、造纸、造作

  拼音  duān   注音  ㄉㄨㄢ   
部首  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UMDJ  仓颉  YTUMB  郑码  SULG  四角  02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551  区位  2243  统一码  7AEF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丨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端的拼音:duān(ㄉㄨㄢ)  

⒈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⒉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⒊ 事物的一头:端的(  )(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⒌ 姓。

统一码

端字UNICODE编码U+7AEF,10进制: 31471,UTF-32: 00007AEF,UTF-8: E7 AB AF。

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d、extrenity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立,耑( duān  )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词性变化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en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top]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beginning]。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omen]。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limit]。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train of thought]。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cause]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pretext]。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kind]。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a kind of gown]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approaches;ways;means]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动〉

(1) 详审 [look sb. up and down]。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speak out]。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副〉

(1) 确实;果真 [really;indeed;if indeed]。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常用词组

端底、端的、端点、端方、端方、端架子、端接、端节、端静、端丽、端量、端木、端倪、端凝、端平、端然、端日、端梢、端视、端午节,端五节、端线、端相、端详、端详、端秀、端绪、端雅、端砚、端阳、端由、端月、端整、端正、端直、端庄、端子、端坐

  拼音  tuō   注音  ㄊㄨㄛ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TAN  仓颉  QHP  郑码  DMHD  四角  52014  结构  左右电码  2094  区位  4548  统一码  6258  笔顺  一丨一ノ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托的拼音:tuō(ㄊㄨㄛ)  

⒈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

⒉ 陪衬,铺垫:衬托。烘托。

⒊ 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

⒋ 寄,暂放:托身,托售。托儿所。

⒌ 请求、帮助:请托。恳托。

⒍ 借故推诿躲避:推托。假托。

⒎ 依赖:托福。托庇。

⒏ 委任:托付。委托。

⒐ 压强单位。

统一码

托字UNICODE编码U+6258,10进制: 25176,UTF-32: 00006258,UTF-8: E6 89 98。

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乇扽拓讬

汉英互译

entrust、hold in the palm、plead、set off、sth. serving as a support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to hold up with palm; to support, rely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托的拼音: tuō  

〈词性:动〉

(1) 推。同“拓” [push]

托,推也。——《玉篇》

拓,手推物也。或作托。——《集韵》

(2) 用手掌附着或承着 [hold in the palm]。如:托钵(手托钵盂。指斋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托着盘子;托着下巴;两手托腮

(3) 泛指承托。支持使稳定在某一高度的位置[support]。如:托架(支撑重物的架子)

(4) 用作…的衬里 [line]。如:托一层纸

词性变化

托的拼音: tuō  

〈词性:名〉

(1) 承托某些器物的座儿 [pad]。如:茶托;花托儿;盏托;托子(承物的器具。即承盘。也叫托儿)

(2) 安装步枪、猎枪的枪筒、接受器和其他装置的木头制作的供端起来瞄准射击的部件 [stock]。如:枪托

(3) 压力单位 [torr],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

托的拼音:

tuō  

〈词性:动〉

(1) (形声。左形,右声。本字是“乇”( zhé  ),小篆字形,象形。象初生的嫩芽,“一”表地面,枝叶有根,有所寄托。后加“手”作“托”。汉字简化后,“托”又兼代“託”字。本义:寄托)

(2) 同本义 [entrust to the care of sb.;commit sth. to sb.'s care]

託,寄也。——《说文》

东方不可以託些。——《楚辞招魂》

託山阪以孤魂。——《文选·张衡·思玄赋》

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礼记·檀弓下》

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3) 又如:托身(寄身);托心(寄托心意);托情(寄情);托意(寄托心意);托言(寄托言辞);托附(寄托,依附);托宿(寄宿);托食(寄食)

(4) 交付委托 [entrust; trust]

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家书一箧托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托实(托重于人;不客气);托命(托寄生命);托音(寄托音信);托意(借事物以寄托感情);托体(委身。委托身体);托附(委任,受托);托始(托事而有所起始。后来也称开始为托始);托寄(委托,交付)

(6) 假托 [言辞、 理由] [pretext]

凡败法之人,心设诈托物以来亲。——《韩非子·饰邪》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托名汉相。

托于柑以讽。——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托言(借口);托病不来;托天(假托天命);托事(假藉事故);托善(假托美善);托讽(藉事物以为讽喻);托寓(藉以寓意);托之空言(无事实为证的言论)

(8) 依靠;凭借 [rely on]。如:托庇粗安(托人福庇,过着清闲而安适的生活);托足(立足;容身);托大(托身于高位而不被世俗纠纷所纠缠);托名(依托他人高名,借以显扬己名);托承(依附承受);托援(依托而得到帮助)

(9) 请求 [ask;request]。如:托人;托你一件事

常用词组

托庇、托病、托词、托词,托辞、托地、托儿所、托尔斯泰、托福、托福、托付、托孤、托故、托管、托疾、托架、托靠、托拉斯、托赖、托落、托门子、托梦、托名、托盘、托人情、托生、托始、托熟、托幼、托运、托嘱

  拼音  shǐ   注音  ㄕˇ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VCKG  仓颉  VIR  郑码  ZMZJ  四角  43460  结构  左右电码  1193  区位  4228  统一码  59CB  笔顺  フノ一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始的拼音:shǐ(ㄕˇ)  

⒈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

⒉ 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统一码

始字UNICODE编码U+59CB,10进制: 22987,UTF-32: 000059CB,UTF-8: E5 A7 8B。

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乨兘

汉英互译

begin

相关字词

初、末、终

造字法

形声:从女、台声

English

begin, start; then, only th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名〉

(1)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2) 同本义。与“终”相对 [begin;start]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始卒(开始和终止);始室(始娶的妻子,元配夫人);始基(初立的基业);自始至终

(4) 过去,从前 [past]

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左传》

(5) 根本,本源 [foundation]

坚树在始。——《国语》。韦昭注:“始,根本也。”

(6) 姓

词性变化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副〉

(1) 当初,在最初的时候 [at first]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始春(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始愿(最初的志愿);欲善终,应善始;始初(开始,起初);始闻其语(当初听到他的话)

(3) 曾,尝 [before long]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 刚刚;才 [just, only then]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然后;随之;立刻就 [then]

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惟以海参煮食,始能稍安。——《镜花缘》

(7) 仅仅,只 [only]

访古始及平台间。—— 唐· 李白《梁园吟》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动〉

(1) 谋划 [plan and contrive]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马瑞辰通释:“始亦谋也。爰始爰谋,犹言是究是图也。”

(2) 滋生 [breed]

君子念始之者也。——《礼记》。郑玄注:“始,犹生也。”

常用词组

始创、始端、始而、始料、始乱终弃、始马、始末、始业、始终、始终如一、始祖、始作俑者

造端托始: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