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凿骨捣髓的意思

záodǎosuì

凿骨捣髓



拼音záo gǔ dǎo suì

注音ㄗㄠˊ ㄍㄨˇ ㄉㄠˇ ㄙㄨㄟˋ

解释形容十分刻毒。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凿骨捣髓是贬义词。

繁体鑿骨搗髓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áo   注音  ㄗㄠˊ   繁体    
部首  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OGUB  五笔98  OUFB  仓颉  TCUJ  郑码  KUUZ  四角  32772  结构  上下电码  7020  区位  5268  统一码  51FF  笔顺  丨丨丶ノ一丶ノ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凿(鑿)的拼音:záo(ㄗㄠˊ)  

⒈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⒉ 穿孔,挖掘:凿孔。凿井。凿通。

⒊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⒋ 明确,真实:凿凿。证据确凿。

统一码

凿字UNICODE编码U+51FF,10进制: 20991,UTF-32: 000051FF,UTF-8: E5 87 BF。

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凿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鑿䥣

汉英互译

chisel、cut a hol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hisel; bore, pier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凿的拼音:

z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金,鑿( zuò  )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2) 同本义 [cut a hole;chisel or dig]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4) 挖掘;开凿 [dig]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

(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

(6) 开通 [open up]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

(7) 穿凿附会 [give strained interpretations and draw far fetched analogies]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

(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

(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 [jab]

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

(10) 舂米使之精白 [polish]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

(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

(12) 引申为冲刷 [wash]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

(13) 敲击,捶打 [beat;strick]

(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

词性变化

凿的拼音:

záo  

〈词性:名〉

(1) 凿子 [chisel]

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

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

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

(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

(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 [ancient punishment of tattooing the face]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

(4) [耳鼻口目等]孔窍 [aperture]。如:凿眼(眼线)

常用词组

凿空、凿井、凿枘、凿子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拼音  dǎo   注音  ㄉㄠˇ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RQYM  五笔98  RQMH  仓颉  QPYU  郑码  DRLL  四角  5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2281  区位  2123  统一码  6363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丶フ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捣(搗)的拼音:dǎo(ㄉㄠˇ)  

⒈ 砸,舂:捣米。捣蒜。捣药。捣毁。

⒉ 冲,攻打:直捣敌巢。

⒊ 搅扰:捣乱。捣鬼。

统一码

捣字UNICODE编码U+6363,10进制: 25443,UTF-32: 00006363,UTF-8: E6 8D A3。

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捣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搗擣㨶

汉英互译

disturb、pound with a pestle、pug、smash

造字法

形声:从扌、岛声

English

hull; thresh; beat, att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捣的拼音:

搗、擣 d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2) 同本义 [beat with a pestle;pound]

擣,手推也。一曰,筑也。——《说文》。字亦作“捣”。

擣肉之脯。——《仪礼·有司彻》

所以捣郁也。——《礼记·杂记》注

捣麋鹿羊矢(屎)。——《齐民要术·种谷》

夜捣戎衣向明月。——唐· 李白《捣衣篇》

(3) 又如:捣碓(形容磕头如捣米似的);捣嗓子(吃喝。骂人的话);捣蒜打(用棍棒自上而下重重击打);捣磕(叩头)

(4) 冲击;攻打 [attack]

批(攻击)亢(吭,咽喉)捣虚。——《史记·孙膑传》

杜曲则擣毁。——《管子·度地》。注:“触也。”

(5) 又如:捣虚(攻打敌方空虚之处)

(6) 胡搞;搅扰;制造事端 [cause trouble;create a disturbance;mess things up]。如:捣叉子(找岔子;寻衅惹事);捣鬼吊白(使奸耍滑);捣大(虚诈作假);捣谎(撒谎);捣谎驾舌(掉弄唇舌,造谣生事)

(7) 用同“倒”。倒换,替换 [replace]。如:捣替(轮流替换);捣装(转换装运)

常用词组

捣蛋、捣蛋鬼、捣鼓、捣鬼、捣毁、捣乱、捣卖、捣弄、捣实、捣碎、捣衣、捣腾

  拼音  suǐ   注音  ㄙㄨㄟˇ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21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23画  
五笔  MEDP  仓颉  BBYKB  郑码  LWBQ  四角  74232  结构  左右电码  7557  区位  4372  统一码  9AD3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一ノ一丨一丨フ一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髓的拼音:suǐ(ㄙㄨㄟˇ)  

⒈ 骨头的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骨髓。精髓(喻精华)。

⒉ 像骨髓的东西:脊髓。脑髓。延髓(后脑的一部分)。

⒊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统一码

髓字UNICODE编码U+9AD3,10进制: 39635,UTF-32: 00009AD3,UTF-8: E9 AB 93。

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髓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䯝膸髄

汉英互译

marrow

造字法

形声:从骨、随省声

English

bone marrow; essences, substanc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髓的拼音: suǐ  

〈词性:名〉

(1)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

(2) 同本义 [marrow]。如:髓脑(指脑浆)

(3) 比喻精华 [essence]。如:精髓(精华)

(4)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pith]。如:髓结

常用词组

髓结

凿骨捣髓: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