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凿龟数策的意思

záoguīshǔ

凿龟数策



拼音záo guī shǔ cè

注音ㄗㄠˊ ㄍㄨㄟ ㄕㄨˇ ㄘㄜˋ

解释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出处《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占卜。

感情凿龟数策是中性词。

繁体鑿龜數筞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áo   注音  ㄗㄠˊ   繁体    
部首  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OGUB  五笔98  OUFB  仓颉  TCUJ  郑码  KUUZ  四角  32772  结构  上下电码  7020  区位  5268  统一码  51FF  笔顺  丨丨丶ノ一丶ノ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凿(鑿)的拼音:záo(ㄗㄠˊ)  

⒈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⒉ 穿孔,挖掘:凿孔。凿井。凿通。

⒊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⒋ 明确,真实:凿凿。证据确凿。

统一码

凿字UNICODE编码U+51FF,10进制: 20991,UTF-32: 000051FF,UTF-8: E5 87 BF。

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凿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鑿䥣

汉英互译

chisel、cut a hol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hisel; bore, pier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凿的拼音:

z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金,鑿( zuò  )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2) 同本义 [cut a hole;chisel or dig]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4) 挖掘;开凿 [dig]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

(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

(6) 开通 [open up]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

(7) 穿凿附会 [give strained interpretations and draw far fetched analogies]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

(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

(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 [jab]

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

(10) 舂米使之精白 [polish]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

(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

(12) 引申为冲刷 [wash]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

(13) 敲击,捶打 [beat;strick]

(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

词性变化

凿的拼音:

záo  

〈词性:名〉

(1) 凿子 [chisel]

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

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

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

(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

(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 [ancient punishment of tattooing the face]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

(4) [耳鼻口目等]孔窍 [aperture]。如:凿眼(眼线)

常用词组

凿空、凿井、凿枘、凿子

  拼音  guī jūn qiū   
注音  ㄍㄨㄟ ㄐㄨㄣ ㄑ一ㄡ   繁体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QJNB  仓颉  NWU  郑码  RKZ  四角  27716  结构  上下电码  7898  区位  2574  统一码  9F9F  笔顺  ノフ一フ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龟(龜)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龟。龟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其他字义

龟(龜)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同“皲”。

其他字义

龟(龜)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龟兹(  )〕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统一码

龟字UNICODE编码U+9F9F,10进制: 40863,UTF-32: 00009F9F,UTF-8: E9 BE 9F。

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亀龜

汉英互译

tortoise

造字法

原为象形:像龟的形

English

turtle or tortoise; cuck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龟的拼音:

guī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头象它(蛇)头,左象足,右象甲壳,下面象尾。本义:乌龟)

(2) 即金龟,亦称乌龟 [Reeves chinemys;gold tortoise]。一种龟属动物( Chinemys reevesii ),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背甲有三条纵走的隆起,后缘不呈锯齿状,雄体背部黑色,雌体呈棕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具全蹼,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其腹甲可入药

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汉· 蔡邕《篆势》

(3) 又如:龟文(龟背所现的纹理);龟王(指龟类中的王者);龟龙(古人以龟、龙、麟、凤合称四灵);龟蛇(龟和蛇)

(4) 龟甲 [tortoise-shell]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尉缭子·武议》

(5) 又如:龟玉(龟甲和宝玉。古时并为国家重器);龟坼(天旱地裂,纹如龟甲);龟筒(大龟甲、龟壳);龟灼(用火灼龟甲。比喻才智之士容易招损);龟卜(灼龟甲来预卜吉凶,是古时占卜的一种方法);龟兆(古时占卜时显现在龟甲上可借以预测吉凶的兆纹);龟骨(古时用于占卜的龟甲);龟筮(即卜筮。古代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龟贝(古货币名)

(6) 奸妇的丈夫——用作骂人语。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 [cuckold]。如:龟奴(妓院里的男仆);龟子(指鸨母的丈夫或妓院里的男仆;又指妻子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子)

(7) 男生殖器 [pennis]

今老爹…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药养龟。——《金瓶梅词话》

(8) 通“皲”( jūn  )。皮肤冻裂 [skin chaps]

词性变化

龟的拼音:

guī  

〈词性:形〉

(1) 高隆 [projecting;sticking out]

新安王伯固,字 牢之, 世祖之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2) 又如:龟胸(胸骨凸起,状似龟背。即鸡胸)

(3) 比喻高寿 [aged]

坐享龟龄鹤,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宋· 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

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 郭璞《游仙》

(4) 又如:龟寿(比喻高寿);龟鹄(龟和鹄。比喻长寿);龟龄(比喻长寿);龟龄鹤寿(比喻人高寿);龟鹤遐寿(比喻长寿)

(5) 另见 jūn;qiū  

常用词组

龟板、龟甲、龟鉴、龟裂、龟缩、龟头

基本词义

龟的拼音:

jūn  

〈词性:动〉

(1) 通“皲”。手足的皮肤冻裂 [skin chaps]

视衍沃而龟坼,沉高田之未耰。——王炎《喜雨赋》

(2) 又如:龟裂;龟手(手上皮肤冻裂);龟坼(手足皮肤冻裂);龟纹(冻裂而成的纹)

(3) 另见 guī;qiū  

常用词组

龟裂

基本词义

龟的拼音:

(1) 龜 qiū  

(2) 另见 guī;jūn  

常用词组

龟兹

  拼音  shù shǔ shuò   
注音  ㄕㄨˋ ㄕㄨˇ ㄕㄨㄛˋ   繁体    
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OVTY  仓颉  FVOK  郑码  UFZM  四角  984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22  区位  4293  统一码  6570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数(數)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⒉ 几,几个:数人。数日。

⒊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⒋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其他字义

数(數)的拼音:shǔ(ㄕㄨˇ)  

⒈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⒉ 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

⒊ 责备,列举过错:数落。

⒋ 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其他字义

数(數)的拼音:shuò(ㄕㄨㄛˋ)  

⒈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统一码

数字UNICODE编码U+6570,10进制: 25968,UTF-32: 00006570,UTF-8: E6 95 B0。

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few、count、enumerate、fate、list、number、numeral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number; several, count; f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数的拼音:

sh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2) 同本义 [count]

數,计也。——《说文》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周礼·廪人》

递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洢《核舟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从一数到十;数拾(查点;收拾);数白道黑(卖弄口舌);数白论黄(计较银钱。白:白银。黄:黄金);数筹定点(数筹码计算时间);数东瓜,道茄子(尽情谈论各种事情);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比喻吝啬之极);数数儿;数不胜数;数课(计算并予登记);数墨(计算书本上的文字)

(4) 比较起来最突出 [be uppermost]。如:数一数二;数不着;数得上

(5) 枚举;列举 [enumerate]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不可胜数;历数其罪;数之于前

(7) 数落;责备 [scold]

数,责也。——《广雅》

后世其追数吾过乎。——《列子·周穆五》

使韩仓数之。——《战国策·秦策》

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数驳(方言。责备;教训);数骂(数落责骂);数说;数骂(责骂);数让;数道(责难,责备);数喇(数落;数说)

(9) 诉说,称说 [say]

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

(10) 又如:数贫嘴(油嘴肖舌;耍嘴皮子);数黄道黑(数黄论黑。指说长道短)

(11) 另见 shù;shuò  

常用词组

数不清、数不上,数不着、数不胜数、数点、数典忘祖、数伏、数黑论黄、数九、数九寒天、数来宝、数落、数念、数贫嘴、数说、数算、数往知来、数一数、数一数二

基本词义

数的拼音:

shù  

〈词性:名〉

(1) 数目;数量 [figure;number]

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报数(报告数目);数计(以数字来计算);数珠儿(念珠);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3) 底细 [base]。如:心里没有数;心中都有个数

(4) 道数,方法 [method]

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商君书》

(5) 技艺,如博弈的技艺 [art]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

(6) [古]∶算术,古代六艺之一 [arithmetic]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

(7) 气数;命运 [destiny;fate]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唐· 王维《老将行》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8) 又如:数奇(命运不佳;遭遇不顺);数命(命运);数尽禄终(死亡);数劫(厄运)

(9) 策略;权术 [tactics]

以计求便,以数取利。——汉· 王充《论衡》

(10) 规律;必然性 [law]

汉世外戚,自 东、 西京十有余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于贻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后汉书》

(11) 道理 [reason]

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韩非子》

(12) 礼数;仪节 [rites]

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于守适。——《左传·庄公十八年》

(13) 特指方术,如占卜之类 [divination]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辞·卜居》

(14) 又如:数家(精于术数的人);数术(术数)

词性变化

数的拼音:

shù  

[数]

(1) 几个,若干 [a few;several]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如:数四(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数粒(几粒);数人;数十,数百,数千,数万;数本(几棵;几株);数众(佛教称其教徒人数为“众”,有若干僧则称若干众);数武(几步);数射(几射。射:一箭能及的距离);数家(几派;几家;几户)

(3) 另见 shǔ;shuò  

常用词组

数表、数词、数额、数据、数量、数量词、数码、数目、数内、数术、数学、数以万计、数值、数制、数珠、数字、数罪并罚

  拼音    注音  ㄘㄜˋ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GMI  五笔98  TSMB  仓颉  HDB  郑码  MFLD  四角  88902  结构  上下电码  4595  区位  1863  统一码  7B56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策的拼音:cè(ㄘㄜˋ)  

⒈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⒉ 鞭打:策马。鞭策。

⒊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⒋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⒌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⒍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⒎ 杖:策杖。

⒏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⒐ 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⒑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⒒ 姓。

统一码

策字UNICODE编码U+7B56,10进制: 31574,UTF-32: 00007B56,UTF-8: E7 AD 96。

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䓶册敕笧筞筴箣赦敇萗

汉英互译

plan、whip

造字法

形声:从竹、声

English

scheme, plan; to whip; ur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策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朿(   )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whip]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4) 策略;计谋 [tacticsplan;scheme]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汉· 贾谊《过秦论》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上策;下策;失策(策略上失误);策无遗算(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6) 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bamboo or wooden slips used for writing on in ancient China]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秦策一》

(7) 又如:策府(帝王藏书之所);策简(指簿册文书);策牍(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8) 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document]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9) 又如:策命(用策书任命);策拜(帝王以策书命官);策文(诏书之类的文告)

(10) 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answer]

《治安策》——汉· 贾谊

《教战守策》——宋· 苏轼

(11)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

(12)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chip]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13)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

(14) 卜筮用的蓍草 [alpine yarrow]

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错龟数策。——《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端策(把蓍草摆正)

词性变化

策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whip]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 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3) 督促;使进步 [instigate;stir up]。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4) 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support]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策杖(执持拐杖。又称扶杖、拄杖);策踵(扶杖接踵而来);策立(站立)

(6) 谋划;策划 [plan;plot]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孙子·虚实》

(7) 又如:策效(谋划效力);策驭(谋划掌握);策选(谋划选取)

常用词组

策动、策反、策划、策略、策论、策马、策士、策试、策问、策应、策源地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