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贼皮贼骨的意思

zéizéi

贼皮贼骨



拼音zéi pí zéi gǔ

注音ㄗㄟˊ ㄆ一ˊ ㄗㄟˊ ㄍㄨˇ

解释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耐受性强。形容作贼已十分老练。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戚。问道:‘银子那里去了?’李旺是贼皮贼骨,一任打着,只不开口。”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贼皮贼骨是贬义词。

繁体賊皮賊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éi   注音  ㄗㄟˊ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ADT  仓颉  BOIJ  郑码  LOHG  四角  73850  结构  左右电码  6329  区位  5284  统一码  8D3C  笔顺  丨フノ丶一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贼(賊)的拼音:zéi(ㄗㄟˊ)  

⒈ 偷东西的人,盗匪: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⒉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贼。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⒊ 害,伤害: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⒋ 邪的,不正派的:贼心不死。

⒌ 狡猾:贼溜溜。

⒍ 副词,很:贼冷。贼亮。贼横(hèng   )。

统一码

贼字UNICODE编码U+8D3C,10进制: 36156,UTF-32: 00008D3C,UTF-8: E8 B4 BC。

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賊戝

汉英互译

thief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hief, traitor; k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2) 同本义 [cruelly injure or kill;harm;hurt]

贼,败也。——《说文》

害良为贼。——《荀子·修身》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庄子·秋水》

毁则为贼。——《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

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又如:贼毫(书法的败笔。指笔锋之劣);贼伦(毁弃伦常,败坏道德);贼仁(毁弃仁爱);贼蚀(受到的歪曲损害);贼义(毁弃道义);贼害(残害、伤害);贼蠹(危害);贼殃(祸害)

(4) 特指杀害 [kill;slaughter;murder]

贼民之主,不忠。——《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骤谏, 公患之,使鉏贼之。

杀人不忌为贼。——《左传·昭公十四年》

刑杀不正谓之贼。——《烈女传·辩通》

(5) 又如:贼斗(残杀格斗);贼残(残害);贼场(讨贼的战场);贼杀(杀害);贼性(残杀之性);贼刑(刑杀);贼诛(杀害)

词性变化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名〉

(1) 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traitor;enemy;evildoer;bad person]

商君, 秦之贼。 秦强而贼入 魏,弗归,不可。——《史记·商君列传》

讨贼复兴之效。——诸葛亮《出师表》

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几落贼手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贼中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西后及贼臣忌益甚。(贼臣,指当时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卖国贼;工贼;贼子(反叛,叛乱或叛逆的人);贼臣(叛逆不忠的臣子);贼官(为敌方效力的伪官)

(3) 刺客,杀人的人 [murderer]

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史记·留侯世家》

燕王昏乱,其太子 丹乃阴令 荆轲为贼。——《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偷窃或抢劫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用贼,多指抢劫财物者,后来才指偷窃者) [thief]

使长安丞 龚奢叩堂户晓贼。——《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方苞《狱中杂记》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一贼提刀。

贼应声落马。

令贼知也。

(5) 又如:盗贼(强盗和小偷);窃贼(小偷儿);贼不空手(比喻势在必得);贼属(贼寇的家眷亲属)

(6) 骂人的字眼 [curse word]

老贼欲废汉自立。——《资治通鉴》

与老贼势不两立。

贼臣忌益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此乃荣贼。

(7) 祸害 [calamity; disaster]

淫侈之欲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贾谊《论积贮疏》

(8) 敌人;仇敌 [enemy]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敌人的气焰正嚣张。氛,气,气焰。方,副词。炽,火旺盛。)——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形〉

(1) 邪恶,不正派 [furtive]

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史记·龟策列传》

(2) 又如:贼贱(卑贱;下贱);贼尘(有害的灰尘。喻欺君罔上者);贼忒忒(形容眼神不正派);贼智(鬼点子,狡猾办法);老鼠真贼

(3) 残暴;狠毒 [cruel and ferocious]

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汲黯列传》

[郭解]少时阴贼。——《史记·游侠列传》

(4) 又如:贼深(心肠残酷,用法深刻);贼暴(残虐;暴虐);贼悍(残暴凶悍)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副〉

〈词性:方〉∶很;非常 [extremely]。多用于令人不满的或不正常的情况。如:贼冷;贼亮(光亮之极)

常用词组

贼巢、贼船、贼风、贼骨头、贼喊捉贼、贼溜溜、贼眉溜眼、贼死、贼头贼脑、贼窝、贼心、贼心不死、贼星、贼眼、贼赃、贼走关门

  拼音    注音  ㄆ一ˊ   
部首  皮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HCI  五笔98  BNTY  仓颉  DHE  郑码  XI  四角  40247  结构  单一电码  4122  区位  3804  统一码  76AE  笔顺  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皮的拼音:pí(ㄆ一ˊ)  

⒈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⒉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⒊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⒋ 表面:地皮。

⒌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⒍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⒎ 不老实,淘气:顽皮。

⒏ 指橡胶:胶皮。皮球。

⒐ 姓。

统一码

皮字UNICODE编码U+76AE,10进制: 30382,UTF-32: 000076AE,UTF-8: E7 9A AE。

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ll、husk、peel、skin、tegumen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皮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peel]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become soft and soggy]。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词性变化

皮的拼音:   

〈词性:名〉

(1) 兽皮 [hide]。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skin]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fur coat;leather]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cover]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sheet;film]。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皮的拼音:   

〈词性:形〉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surface;superficial]。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naughty]。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case-hardened]。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ginned]。如:皮棉

常用词组

皮袄、皮板、皮板儿、皮包、皮包公司、皮包骨,皮包骨头、皮鞭、皮尺、皮带、皮袋、皮蛋、皮筏、皮肤、皮肤病、皮革、皮猴儿、皮花、皮黄、皮婚、皮货、皮夹、皮夹子、皮匠、皮筋儿、皮开肉绽、皮里阳秋、皮脸、皮脸儿、皮毛、皮棉、皮面、皮囊、皮袍,皮袍儿、皮球、皮肉、皮肉之苦、皮褥子、皮软、皮绳、皮条、皮桶子、皮下、皮下注射、皮相、皮硝、皮笑肉不笑、皮鞋、皮鞋油、皮屑、皮癣、皮靴、皮牙孜、皮炎、皮衣、皮影戏、皮张、皮掌、皮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脂、皮纸、皮质、皮重、皮子

  拼音  zéi   注音  ㄗㄟˊ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ADT  仓颉  BOIJ  郑码  LOHG  四角  73850  结构  左右电码  6329  区位  5284  统一码  8D3C  笔顺  丨フノ丶一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贼(賊)的拼音:zéi(ㄗㄟˊ)  

⒈ 偷东西的人,盗匪: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⒉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贼。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⒊ 害,伤害: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⒋ 邪的,不正派的:贼心不死。

⒌ 狡猾:贼溜溜。

⒍ 副词,很:贼冷。贼亮。贼横(hèng   )。

统一码

贼字UNICODE编码U+8D3C,10进制: 36156,UTF-32: 00008D3C,UTF-8: E8 B4 BC。

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賊戝

汉英互译

thief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hief, traitor; k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2) 同本义 [cruelly injure or kill;harm;hurt]

贼,败也。——《说文》

害良为贼。——《荀子·修身》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庄子·秋水》

毁则为贼。——《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

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又如:贼毫(书法的败笔。指笔锋之劣);贼伦(毁弃伦常,败坏道德);贼仁(毁弃仁爱);贼蚀(受到的歪曲损害);贼义(毁弃道义);贼害(残害、伤害);贼蠹(危害);贼殃(祸害)

(4) 特指杀害 [kill;slaughter;murder]

贼民之主,不忠。——《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骤谏, 公患之,使鉏贼之。

杀人不忌为贼。——《左传·昭公十四年》

刑杀不正谓之贼。——《烈女传·辩通》

(5) 又如:贼斗(残杀格斗);贼残(残害);贼场(讨贼的战场);贼杀(杀害);贼性(残杀之性);贼刑(刑杀);贼诛(杀害)

词性变化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名〉

(1) 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traitor;enemy;evildoer;bad person]

商君, 秦之贼。 秦强而贼入 魏,弗归,不可。——《史记·商君列传》

讨贼复兴之效。——诸葛亮《出师表》

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几落贼手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贼中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西后及贼臣忌益甚。(贼臣,指当时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卖国贼;工贼;贼子(反叛,叛乱或叛逆的人);贼臣(叛逆不忠的臣子);贼官(为敌方效力的伪官)

(3) 刺客,杀人的人 [murderer]

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史记·留侯世家》

燕王昏乱,其太子 丹乃阴令 荆轲为贼。——《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偷窃或抢劫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用贼,多指抢劫财物者,后来才指偷窃者) [thief]

使长安丞 龚奢叩堂户晓贼。——《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方苞《狱中杂记》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一贼提刀。

贼应声落马。

令贼知也。

(5) 又如:盗贼(强盗和小偷);窃贼(小偷儿);贼不空手(比喻势在必得);贼属(贼寇的家眷亲属)

(6) 骂人的字眼 [curse word]

老贼欲废汉自立。——《资治通鉴》

与老贼势不两立。

贼臣忌益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此乃荣贼。

(7) 祸害 [calamity; disaster]

淫侈之欲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贾谊《论积贮疏》

(8) 敌人;仇敌 [enemy]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敌人的气焰正嚣张。氛,气,气焰。方,副词。炽,火旺盛。)——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形〉

(1) 邪恶,不正派 [furtive]

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史记·龟策列传》

(2) 又如:贼贱(卑贱;下贱);贼尘(有害的灰尘。喻欺君罔上者);贼忒忒(形容眼神不正派);贼智(鬼点子,狡猾办法);老鼠真贼

(3) 残暴;狠毒 [cruel and ferocious]

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汲黯列传》

[郭解]少时阴贼。——《史记·游侠列传》

(4) 又如:贼深(心肠残酷,用法深刻);贼暴(残虐;暴虐);贼悍(残暴凶悍)

贼的拼音:

zéi  

〈词性:副〉

〈词性:方〉∶很;非常 [extremely]。多用于令人不满的或不正常的情况。如:贼冷;贼亮(光亮之极)

常用词组

贼巢、贼船、贼风、贼骨头、贼喊捉贼、贼溜溜、贼眉溜眼、贼死、贼头贼脑、贼窝、贼心、贼心不死、贼星、贼眼、贼赃、贼走关门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贼皮贼骨: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