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啧啧称赞的意思

chēngzàn

啧啧称赞



拼音zé zé chēng zàn

注音ㄗㄜˊ ㄗㄜˊ ㄔㄥ ㄗㄢˋ

解释啧啧:咂嘴声,表示赞叹。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戴宗啧啧称赞道:‘好个留侯!’”

例子季羡林《上海菜市场》:“一方面啧啧称赞,一方面又跃跃欲试,也都想买点什么。”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啧啧称赞是中性词。

繁体嘖嘖稱贊

近义啧啧称羡、啧啧赞美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ㄗㄜˊ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GMY  仓颉  RQMO  郑码  JCLO  四角  65082  结构  左右电码  0862  区位  6385  统一码  5567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啧(嘖)的拼音:zé(ㄗㄜˊ)  

⒈ 争辩,人多嘴杂:啧有烦言。

⒉ 古同“赜”,深奥。

统一码

啧字UNICODE编码U+5567,10进制: 21863,UTF-32: 00005567,UTF-8: E5 95 A7。

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啧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嘖㖽

汉英互译

chick of the tongue、tut-tut

造字法

形声:从口、责声

English

interjection of approval or admir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啧的拼音:

  

〈词性:动〉

(1) 大呼,大声喊叫 [cry out]

啧,大呼也。从口,责声。——《说文》。字亦作赜。按,大呼者唶字之训。此字当训争言也。

(2) 争辩 [argumentative]

啧有烦言。——《左传·定公四年》

啧然而不类。——《荀子·正名》

啧啧怒语,与人相拒。——汉· 蔡邕《短人赋》

(3) 又如:啧言(责备的议论);啧室(多人集议之处)

(4) 咂嘴 [click of the tongue]。如:啧口;啧巴(形容咂嘴的样子);啧声(做声,出声)

词性变化

啧的拼音:

  

〈词性:名〉

同“赜”。事物的幽深、细微处 [profundities]

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啧的拼音:

  

<象>

鸟声。多叠用 [chirping]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唐· 储光羲《野田黄雀行》

啧的拼音:

  

<叹>

表示赞叹 [praise]

那女子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水浒全传》

常用词组

啧有烦言、啧啧

  拼音    注音  ㄗㄜˊ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GMY  仓颉  RQMO  郑码  JCLO  四角  65082  结构  左右电码  0862  区位  6385  统一码  5567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啧(嘖)的拼音:zé(ㄗㄜˊ)  

⒈ 争辩,人多嘴杂:啧有烦言。

⒉ 古同“赜”,深奥。

统一码

啧字UNICODE编码U+5567,10进制: 21863,UTF-32: 00005567,UTF-8: E5 95 A7。

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啧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嘖㖽

汉英互译

chick of the tongue、tut-tut

造字法

形声:从口、责声

English

interjection of approval or admir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啧的拼音:

  

〈词性:动〉

(1) 大呼,大声喊叫 [cry out]

啧,大呼也。从口,责声。——《说文》。字亦作赜。按,大呼者唶字之训。此字当训争言也。

(2) 争辩 [argumentative]

啧有烦言。——《左传·定公四年》

啧然而不类。——《荀子·正名》

啧啧怒语,与人相拒。——汉· 蔡邕《短人赋》

(3) 又如:啧言(责备的议论);啧室(多人集议之处)

(4) 咂嘴 [click of the tongue]。如:啧口;啧巴(形容咂嘴的样子);啧声(做声,出声)

词性变化

啧的拼音:

  

〈词性:名〉

同“赜”。事物的幽深、细微处 [profundities]

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啧的拼音:

  

<象>

鸟声。多叠用 [chirping]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唐· 储光羲《野田黄雀行》

啧的拼音:

  

<叹>

表示赞叹 [praise]

那女子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水浒全传》

常用词组

啧有烦言、啧啧

  拼音  chēng chèn chèng   
注音  ㄔㄥ ㄔㄣˋ ㄔㄥˋ   繁体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QIY  仓颉  HDNF  郑码  MFRK  四角  27992  结构  左右电码  4468  区位  1938  统一码  79F0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称(稱)的拼音:chēng(ㄔㄥ)  

⒈ 量轻重:称量(liáng   )。

⒉ 叫,叫做:自称。称呼。称帝。称臣。称兄道弟。

⒊ 名号:名称。简称。称号。称谓。职称。

⒋ 说:声称。称快。称病。称便。

⒌ 赞扬:称道。称许。称颂。称赞。

⒍ 举:称兵。称觞祝寿。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ㄔㄣˋ)  

⒈ 适合:称心。称职。相称。匀称。对称。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g(ㄔㄥˋ)  

⒈ 同“秤”。

统一码

称字UNICODE编码U+79F0,10进制: 31216,UTF-32: 000079F0,UTF-8: E7 A7 B0。

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稱爯偁穪

汉英互译

call、name、say、weigh up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all; name, brand; address; s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  

〈词性:动〉

(1) 符合,相当 [fit;match;suit]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对称;相称;称合(相当);称任(称职,犹胜任);称位(与职位相符)

(3) 另见 chēng;chèng  

常用词组

称身、称体裁衣、称心、称心如意、称愿、称职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爯( chēng  )声。( chèng  )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 测定重量[weigh]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3) 又如:称物(衡量物之多少,轻重);称亭(称量平正);称验(过称检验)。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称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来办理);称斤约两(比喻权衡得失);称功(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

(4)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call]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清· 侯方域《马伶传》

(5) 又如:自称;通称;称名(称呼名字);称作(叫做);统称(总起来叫);称讳(称呼名字);称孤(称王,称帝)

(6) 述说;声称 [say]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史记·陈涉世家》

(7) 又如:口称(口头上说);宣称(声称)

(8) 举起 [raise]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9) 又如:称觥(举杯祝酒);称觞(举杯敬酒)

(10) 称赞,赞扬 [praise]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汉书·刘向传》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尝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称扬(称赞,赞许);称赏不已(连连称赞);称奖(称赞夸奖)

(12) 举事,领兵造反 [start an uprising]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13) 又如:称乱(举兵作乱)

(14) 举荐[recommend]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称贤(举用贤能);称荐(举荐)

词性变化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名〉

(1) 称呼。称谓 [title]。如:尊称;敬称;谦称;卑称;爱称;美称;昵称

(2) 名称 [name]。如:俗称;别称;统称;简称;职称;美称

(3) 另见 chèn;chèng  (秤)

常用词组

称霸、称便、称兵、称病、称臣、称贷、称道、称帝、称孤道寡、称号、称呼、称快、称量、称赏、称述、称颂、称叹、称王称霸、称为、称谓、称贤荐能、称羡、称谢、称兄道弟、称雄、称许、称引、称誉、称赞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g  

〈词性:名〉

(1)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steelyard]

称,铨也。——《说文》

角斗称。——《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

(2) 又如:过称(用秤量)

(3) 另见 chèn,chēng  

  拼音  zàn   注音  ㄗㄢ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TFQM  仓颉  HUBO  郑码  MBRL  四角  24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63  区位  5262  统一码  8D5E  笔顺  ノ一丨一ノフノ一丨一ノフ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赞(贊)的拼音:zàn(ㄗㄢˋ)  

⒈ 帮助,辅佐:赞助。赞划。赞襄(协助)。赞理。赞成。

⒉ 主持礼仪:赞礼。

⒊ 夸奖,称扬:赞叹。赞许。赞扬。赞和(  )。赞颂。赞赏。赞词。赞誉。称赞。

⒋ 一种文体,用于颂扬人物:小赞。像赞。

统一码

赞字UNICODE编码U+8D5E,10进制: 36190,UTF-32: 00008D5E,UTF-8: E8 B5 9E。

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贊賛讚

汉英互译

assist、commend、favour、praise、suppor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help, support, assist, a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赞的拼音:

贊、賛 zàn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 同本义 [introduce;present]

赞,见也。——《说文》。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3)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4) 导引 [guide]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国语》

(5)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6) 辅佐,佐助 [assist]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书·大禹谟》

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仪礼·乡饮酒礼》

卿大夫赞君。——《礼记·明堂位》

子若能以忠信赞君。——《国语·晋语》

赞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赞军校尉。(武官名,相当于参谋。)

(7) 又如:赞善(官名。唐始置,为太子属官,掌司从、辅佐);赞元理化(辅佐皇帝推行德化);赞翼(辅助);赞赞(努力帮助)

(8) 称颂;赞美 [praise;eulogize]

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心计交赞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9) 又如:赞拜(臣子朝拜皇帝时,赞礼的人在旁唱礼);盛赞(极力称赞);赞尚(看重别人的长处并加以称扬)

(10) 告诉;介绍 [make known; acquaint one with; inform; introduce]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明白 [understand]

总百氏,赞篇章。——《汉书》

(12) 又如:赞阅(明察历练)

(13) 参与 [participate in]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

(14) 又如:赞议(参议);赞决(参与决策)

(15) 选拔 [select; choose]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礼记·月令》

词性变化

赞的拼音:

zàn  

〈词性:名〉

(1) 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 [ode]。如:天安门赞

(2) 对某人或某事(如对死者的品质和贡献)的赞颂 [eulogy]。如:像赞;赞评(史家的赞词与评论)

(3) 司仪 [master of ceremonies]

伊陟赞于巫咸。——《书·咸有一德》

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赞仪(司礼之人);赞撤(古代祭祀完毕,大祝帮助小祝撤去祭器)

(5) 姓

赞的拼音:

zàn  

〈词性:动〉

(1) 称赞;颂扬 [praise;eulogize]

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后汉书》

下诏褒赞。——《三国志·许褚传》

(2) 又如:赞述(欣赏他人的美善而加以称扬)

(3) 辅佐,帮助 [assist]

幽赞天地。——汉《白石神君碑》

幽赞神明。——汉《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赞拜王庭。——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赞的拼音:

zàn  

〈词性:名〉

(1) 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eulogy]。如:像赞;小赞

(2) 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ode]

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常用词组

赞比西河、赞不绝口、赞成、赞词、赞礼、赞美、赞美诗、赞佩、赞赏、赞颂、赞叹、赞同、赞许、赞扬、赞语、赞誉、赞助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