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乍毛变色的意思

zhàmáobiàn

乍毛变色



拼音zhà máo biàn sè

注音ㄓㄚˋ ㄇㄠˊ ㄅ一ㄢˋ ㄙㄜˋ

解释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出处

繁体乍毛變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à   注音  ㄓㄚˋ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THFD  五笔98  THFF  仓颉  OS  郑码  MAID  四角  80211  结构  单一电码  0038  区位  5307  统一码  4E4D  笔顺  ノ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乍的拼音:zhà(ㄓㄚˋ)  

⒈ 忽然:乍冷乍热。乍暖还寒。

⒉ 刚,起初:新来乍到。

⒊ 张开,鼓起:乍着胆子(勉强鼓起勇气)。

⒋ 姓。

统一码

乍字UNICODE编码U+4E4D,10进制: 20045,UTF-32: 00004E4D,UTF-8: E4 B9 8D。

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乍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rst、for the first time、spread、suddenl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irst time, for the first ti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乍的拼音: zhà  

〈词性:副〉

(1) (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2) 同本义 [suddenly;abruptly]

乍,暂也。——《广雅》

今人乍见孺子。——《孟子》

银瓶乍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雷霆乍惊。——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离乍(分离很骤然);乍乍(忽然);江上渔火乍明乍灭;乍冷乍热,天气很不正常

(4) 刚;才 [first;at the beginning]

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乍出于匣。

(5) 又如:春寒乍暖,又下起了毛毛细雨;大雨乍停,球赛又继续进行

(6) 初;开始 [for the first time]

韶光明媚,乍晴转暖清明后。——柳永《笛家弄词》

(7) 又如:初来乍到,情况又不大了解,怎能乱发议论呢!老战友分别多年,乍一见面内心多高兴!

(8) 正;恰 [just]

归去潒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后周· 和凝《抛球乐》

凉透小帘栊,乍夜长迟睡。——张翥《真珠帘》

(9) [代]∶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怎”、“哪” [what]

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西游记》

词性变化

乍的拼音: zhà  

<连>

(1) 或者 [or]

或卷或舒,乍轻乍重。——秦· 李斯《用笔法》

(2) 宁可 [would rather]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唐· 李白诗

乍的拼音: zhà  

〈词性:动〉

(1) 伸开;伸展 [spread;extend]。如:乍翅

(2) 因害怕而颤动 [shake]

不由我意张狂,心惊乍。——佚名《鸳鸯被》

(3) 耸;竖 [erect]

直气得胡髭眉花一乍一乍的。——《红旗谱》

(4) 又如:毛乍(汗毛竖起)

乍的拼音: zhà  

〈词性:形〉

俏丽的 [pretty]

俺那小姐呵,打扮的身子儿乍。——《西厢记》

常用词组

乍看、乍猛的、乍然

  拼音  máo   注音  ㄇㄠˊ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TFNV  五笔98  ETGN  仓颉  HQU  郑码  MH  四角  20714  结构  单一电码  3029  区位  3511  统一码  6BDB  笔顺  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毛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⒉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⒊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⒋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⒌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⒍ 行动急躁:毛躁。

⒎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⒏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⒐ 货币贬值:钱毛了。

⒑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⒒ 姓。

统一码

毛字UNICODE编码U+6BDB,10进制: 27611,UTF-32: 00006BDB,UTF-8: E6 AF 9B。

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careless、feather、gross、hair、mildew、scared、semifinishe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beasts]。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feather]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hide]。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grass and tree;corn]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m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

(10) 姓

词性变化

毛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多而细碎 [hairy]。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2)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little,small]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3)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4) 不纯净 [gross]。如:毛重;毛利

(5) 半加工的;粗糙的 [rough;semi-finished]。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动〉

(1) 发火;发怒 [get angry]。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depreciate]。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feel nervous;flurried]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常用词组

毛笔、毛边、毛边纸、毛病、毛玻璃、毛布、毛糙、毛虫、毛刺、毛地黄、毛豆、毛发、毛纺、毛骨悚然、毛孩、毛孩子、毛烘烘、毛火虫、毛巾、毛举、毛举细故、毛孔、毛口、毛拉、毛蓝、毛蓝布、毛料、毛驴、毛毛、毛毛虫、毛毛楞楞、毛毛腾腾、毛毛雨、毛囊、毛呢、毛坯、毛蓬蓬、毛皮、毛票、毛钱儿、毛渠、毛茸、毛茸茸、毛石、毛收入、毛手毛脚、毛遂自荐、毛太纸、毛毯、毛头毛脑、毛头小子、毛息、毛细管、毛细现象,毛细作用、毛线、毛丫头、毛样、毛衣、毛蚴、毛羽鳞鬣、毛躁、毛毡、毛织品、毛重、毛猪、毛竹、毛装、毛子

  拼音  biàn   注音  ㄅ一ㄢˋ   繁体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OCU  仓颉  YCE  郑码  SKXS  四角  0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6239  区位  1768  统一码  53D8  笔顺  丶一丨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统一码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變変㜻㣐

汉英互译

become、chang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词性变化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常用词组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

  拼音    注音  ㄙㄜˋ   
部首  色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QCB  仓颉  NAU  郑码  RYIA  四角  27717  结构  上下电码  5331  区位  4111  统一码  8272  笔顺  ノフ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色的拼音:sè(ㄙㄜˋ)  

⒈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

⒉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⒊ 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⒋ 种类:各色用品。

⒌ 品质,质量: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⒍ 妇女美貌:姿色。色艺。

⒎ 情欲:色情。好(hào  )色。

统一码

色字UNICODE编码U+8272,10进制: 33394,UTF-32: 00008272,UTF-8: E8 89 B2。

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or、expression、hue、kind、quality、scene、woman's looks

造字法

会意:像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看其脸色

English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色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look;countenance;expression]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color]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good looks;woman’s looks;beauty]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lewdness;erotic]。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material appearance of things]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exterior;outward appearance]。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kinds]。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personal details]

吏部预选者甚多,[卢]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the percentage of gold or silver in a coin,etc.]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omen]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landscape;scenery]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quality]。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color of the sky and time of the day it shows]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词性变化

色的拼音:   

〈词性:动〉

(1) 生气;变脸 [get angry]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surprise]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常用词组

色斑、色标、色彩、色胆、色胆如天、色调、色度、色光、色鬼、色觉、色拉、色狼、色厉内荏、色盲、色迷、色谱、色情、色情狂、色弱、色散、色色俱全、色授魂与、色衰爱弛、色素、色相、色夷、色艺、色艺双绝、色釉、色欲、色晕、色泽、色诊

基本词义

色的拼音: shǎi  

〈词性:名〉

(1) 颜色 [color]——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dice]。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