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ǎn guān duó ài
注音ㄓㄢˇ ㄍㄨㄢ ㄉㄨㄛˊ ㄞˋ
解释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出处刘伯承《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
例子[红三军]一路上克服了……严重困难,跋山涉水,斩关夺隘,粉碎了敌人的前堵后追,消灭许多敌人。许光达等《湘鄂西和湘鄂川黔的武装斗争》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感情斩关夺隘是中性词。
繁体斬關奪隘
动物生肖牛,虎,蛇
斩(斬)的拼音:zhǎn(ㄓㄢˇ)
⒈ 砍断:斩断。斩首。斩决。斩除。斩草除根。斩钉截铁。先斩后奏。披荆斩棘。
斩字UNICODE编码U+65A9,10进制: 26025,UTF-32: 000065A9,UTF-8: E6 96 A9。
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斬
behead、chop、cut、lop
会意:从车、从斤
cut, chop, sever; behead
详细解释◎ 斩的拼音:
斬 zhǎn
〈词性:动〉
(1)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2) 同本义 [behead;decapitate;chop sb.'s head off;chop;kill]
斩,截也。——《说文》
斩,杀也。——《尔雅·释诂》
国既卒斩。——《诗·小雅·节南山》
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释名·释丧制》
掌斩杀贼谍而膊之。——《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
不从令者斩。——《墨子·备城门》
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
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斩使(斩杀来使);斩棺戮尸(劈开棺木,刺杀尸体);斩立决(处斩刑决不待时);斩馘(杀头并取左耳,以计功);问斩(斩首);斩首
(4) 砍;砍断 [chop;cut down]
斩荆棘。——宋· 苏洵《六国论》
斩刈杀伐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斩伐(砍伐);斩祀(砍伐神祠近旁的树);斩祛(斩断其袖。借指旧怨);斩绝(斩断;断绝);斩断(砍断;切断);斩关(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
(6) 断绝 [break off;dissociate]
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三国演义》
(7) 又如:斩夫之祀(断绝夫家的祭祀);斩了(断了;绝了)
(8) 剪裁,特指丧服不缉下边 [tailor; cut out a garment]
齐晏桓子卒, 晏婴粗缳,斩。——《左传·襄公十七年》
(9) 又如:斩衰(粗麻布丧服,不缝边,是五种丧服中最重的,服期三年)
(10) 用同“眨”。眼睛一睁一闭 [wink]
还斩眼动鳞。——《西游记》
(11) 又如:斩眼(眨眼);斩眉多梭眼(挤眉弄眼)
◎ 斩的拼音:
斬 zhǎn
〈词性:副〉
(1) 非常;特别 [very;special]
老远地便见有多少洋枪队,由教习打着外国口号,一斩齐地走了上来。——《老残游记》
(2) 又如:斩平(特别平整);斩截(干脆;利落);斩新(簇新;全新)
斩草除根、斩钉截铁、斩获、斩决、斩首
关(關)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闭,合拢: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 )。
⒉ 拘禁:关押。关禁。
⒊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 )。关津。嘉峪关。
⒋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关。关税。
⒌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关节。难关。年关。
⒍ 牵连,联属: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
⒎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关饷。
⒏ 姓。
关字UNICODE编码U+5173,10进制: 20851,UTF-32: 00005173,UTF-8: E5 85 B3。
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關関闗
barrier、cut、pass、shut、turn off、close
闭、合、启、开
形声:从门、关声
frontier pass; close; relation
详细解释◎ 关的拼音:
關、関 gu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门,丱( guān )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2) 门闩。闩门的横木 [bolt;bar]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关牡(门闩。也叫门牡);关楗(关闭门户用的横木或木闩);关龠(门上横木。用来闩门)
(4) 关口,隘门 [frontier pass]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关石(关口征赋所用的量器名);关令(守关口的官吏。即关尹);关梁(关口和桥梁)
(6) 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key;critical juncture]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关目(剧本或故事的情节。引申为演出);关捩(机关);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关捩子(机关;机轴)
(8) 人体的重要孔窍或肢体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
肾者,胃之关也。——《素问·水热穴论》
(9) 又如:三关(即耳、眼、口);四关(即耳、眼、口、鼻);关元(人体经穴名之一。在脐下三寸处);关窍(人体的孔穴;诀窍,窍门)
(10) 征收关税的机构、组织或程序 [customs;custom house]
昔者文王之治 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验关;结关;关栈(税关所设置用来供未经通关的货物积存的仓库。也叫保税仓库)
(12) 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互相质询 [a document]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关牒(公文);关报(用文书通知;禀报);关白(禀报;通告);关文札牒(古时官府颁行的文书或通行证件)
◎ 关的拼音:
關 guān
〈词性:动〉
(1) 合拢,闭门 [shut;close]
关,闭也。——《方言十二》
关,界上之门也。——《周礼·司关》注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又如:关门吃饭(比喻一心一意过日子);关门落闩(比喻到了顶峰,极限)
(3) 引申为幽禁、禁闭 [lockup]。如:关在牢里;关押
(4) 通“贯”。贯通,贯穿 [pass through]
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转輠者。——《礼记·杂记下》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汉书·司马迁传》
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汉书·王嘉传》
《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汉· 王充《论衡·程材》
(5) 又如:关穿(关联贯穿);关通(贯通,沟通);关合(贯通;吻合)
(6) 牵连,涉及 [involve in]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枉法。——《红楼梦》
(7) 又如:关天(关系于天命);关着(牵涉;别着,带着);关接(接触);关风(涉及风趣,有味)
(8) 闭掉,切断电源使中断 [turn off]。如:关收音机
(9) 暂停营业或终止营业日 [close down]。如:镇上已关了好几家店铺
(10) 支领,领取 [draw;receive]
三军尽关了粮赏。——《水浒》第五十五回
(11) 又如:关领(支取,领取);关请(领取);关支(领取;支出,发放);关发(颁发;发放);关饷(发薪金);关给(发放,供给)
(12) 关心 [be concerned with]。如:关应(关顾照应);关意(放在心上);关思(留心思考);关念(关心挂念)
(13) 通“弯”。引弓 [draw (bow)]
越人关弓而射之。——《孟子·告子下》
豹则关矣。——《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关碍、关隘、关报、关闭、关岛、关东、关防、关顾、关汉卿、关河、关怀、关键、关节、关节痛、关节炎、关津、关紧、关禁、关口、关联、关门、关门、关门打狗、关门大吉、关内、关卡、关切、关山、关涉、关市、关税、关头、关外、关系、关系户、关系网、关系学、关厢、关小、关心、关押、关于、关羽、关张、关照、关中、关注、关子
夺(奪)的拼音:duó(ㄉㄨㄛˊ)
⒈ 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
⒉ 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
⒊ 冲开:夺门而出。
⒋ 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⒌ 晃动:光彩夺目。
⒍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夺。
⒎ 漏掉(文字):第八行夺一字。
夺字UNICODE编码U+593A,10进制: 22842,UTF-32: 0000593A,UTF-8: E5 A4 BA。
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奪
contend for、deprive、seize
予
会意:从大、从寸
take by force, rob, snatch
详细解释◎ 夺的拼音:
奪 du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lose]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seize;rob]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force one's way]。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win]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deprive]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夺标、夺得、夺冠、夺魁、夺路、夺门而出、夺目、夺取、夺去、夺权、夺神、夺志、夺走
隘的拼音:ài(ㄞˋ)
⒈ 险要的地方:隘口。要隘。关隘。险隘。
⒉ 狭窄:隘巷。隘路。狭隘。
⒊ 穷:隘穷。隘窘。贫隘。
隘字UNICODE编码U+9698,10进制: 38552,UTF-32: 00009698,UTF-8: E9 9A 98。
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隘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阸塧阨
narrow、pass
形声:从阝、益声
narrow, confined; a strategic pass
详细解释◎ 隘的拼音: ài
〈词性:形〉
(1) (形声。籀文从阜,益声。阜,土山,从“阜”的字多与地势有关。本义:狭窄;狭小)
(2) 同本义 [narrow]
隘,陋也。——《说文》
君子以为隘矣。——《礼记·礼器》。注:“狭陋也。”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古诗十九首》
诞置之隘巷,牛间腓字之。——《诗·大雅·生民》
(3) 引申为心胸狭窄 [narrow-minded;intolerent]
伯夷隘, 柳下惠不恭。——《孟子·公孙丑上》
或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5) 又如:狭隘(宽度小; [心胸、气量、见识] 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不宏大)
◎ 隘的拼音: ài
〈词性:名〉
(1) 险要的通道,通常处在陡峭山谷的两个山峰之间 [defile;bottleneck;pass]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左思《蜀都赋》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要隘(险要的关口)
隘谷、隘口、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