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ào hú lú huà piáo
注音ㄓㄠˋ ㄏㄨˊ ㄌㄨˊ ㄏㄨㄚˋ ㄆ一ㄠˊ
解释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例子学习先进经验不能照葫芦画瓢。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模仿。
谜语写生
感情照葫芦画瓢是中性词。
繁体炤葫蘆畫瓢
近义依样画葫芦、照猫画虎
反义标新立异
英语copy(imitate)
俄语повторять как попугáй(копироват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照的拼音:zhào(ㄓㄠˋ)
⒈ 光线射在物体上:日照。照耀。照射。
⒉ 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或其他人物的影像:照镜子。
⒊ 摄影:照相。拍照。
⒋ 画像或相片:小照。写照。
⒌ 看顾:照管。照顾。
⒍ 按着,依着:依照。遵照。照搬。照本宣科。
⒎ 凭证:护照。牌照。执照。
⒏ 知晓:心照不宣。肝胆相照。
⒐ 通知,通告:知照。照会。
⒑ 对着,向着:照壁。照敌人开枪。
⒒ 查对:对照。查照。
照字UNICODE编码U+7167,10进制: 29031,UTF-32: 00007167,UTF-8: E7 85 A7。
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照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㷖昭曌炤燳瞾
according to、license、notify、photograph、reflect、shine
形声:从灬、昭声
shine, illumine, reflect
详细解释◎ 照的拼音:
炤 zh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bright]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3) 另见 zhāo
◎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动〉
(1) 照射,照耀 [shine;illuminate;light up]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reflect]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take care of]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take (a picture)]。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understand]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 )。显示[show]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名〉
(1) 日光 [sunlight]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photograph]。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license]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介〉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to;towards;in the direction of; etc.]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according to]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than]。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照搬、照办、照本宣科、照壁、照常、照抄、照度、照登、照发、照顾、照管、照会、照旧、照看、照理、照例、照亮、照料、照猫画虎、照明、照明弹、照片、照片子、照射、照说、照相、照相机、照眼、照样、照妖镜、照耀、照应、照映、照章、照直、照准
葫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葫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
⒉ 大蒜的别称。
葫字UNICODE编码U+846B,10进制: 33899,UTF-32: 0000846B,UTF-8: E8 91 AB。
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瓠
形声:从艹、胡声
bottle-gourd
详细解释◎ 葫的拼音: hú
〈词性:名〉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古]∶蒜或大蒜的别名 [garlic]
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尔雅翼》
葫芦
芦的拼音:lú(ㄌㄨˊ)
⒈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⒉ 姓。
芦字UNICODE编码U+82A6,10进制: 33446,UTF-32: 000082A6,UTF-8: E8 8A A6。
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蘆
形声
rushes, reeds
详细解释◎ 芦的拼音:
蘆 lú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radish]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reed],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芦柴、芦荡、芦笛、芦根、芦沟桥、芦花、芦荟、芦笋、芦苇、芦芽、芦竹
画(畫)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绘图:绘画。画图。画像。画地为牢。画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⒉ 图像:画面。画片。画坛。画板。画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画外音。图画。诗中有画。
⒊ 写,签押,署名:画到。画卯。画押。画供。
⒋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画。指手画脚。“曲终收拨当心画”。
⒌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画。
⒍ 同“划1”。
画字UNICODE编码U+753B,10进制: 30011,UTF-32: 0000753B,UTF-8: E7 94 BB。
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畫畵
describe、draw、fecit、paint、painting、picture
绘
象形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详细解释◎ 画的拼音:
畫 huà
〈词性:动〉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yù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divide]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draw;paint]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be decorated with paintings or pictures]。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sign]。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write]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gesticulate]。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stop]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plan;plot]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educate]。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a horizontal stroke]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画的拼音:
畫 huà
〈词性:名〉
(1) 成品画 [drawing;painting;picture]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plot;plan]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stroke]。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horizontal stroke in a Chinese character]。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veins;lines]。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画板、画报、画笔、画饼、画饼充饥、画布、画册、画地而趋、画地为牢、画舫、画符、画幅、画稿、画稿、画工、画虎类狗、画家、画架、画匠、画境、画卷、画刊、画框、画廊、画龙点睛、画卯、画眉、画面、画皮、画片、画谱、画人、画蛇添足、画室、画士、画坛、画帖、画图、画图、画外音、画像、画像、画押、画影图形、画苑、画院、画展、画轴、画字
瓢的拼音:piáo(ㄆ一ㄠˊ)
⒈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瓢泼大雨。
⒉ 形状像瓢的:瓢虫。瓢儿菜。
瓢字UNICODE编码U+74E2,10进制: 29922,UTF-32: 000074E2,UTF-8: E7 93 A2。
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㼼
形声:从瓜、票声
ladle made from dried gourd
详细解释◎ 瓢的拼音: piáo
〈词性:名〉
(1)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gourd;calabash]
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
瓢,瓠勺也。——《三苍》
一瓢饮。——《论语》
(2) 又如:瓢冠(瓜瓢形的僧帽);瓢堂(简陋的堂室)
(3) 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 [gourd ladle]。如:瓢杓(剖开葫芦制成的酒器);瓢壶(盛酒的器具);瓢把子(江湖黑话。土匪头子);瓢箪(饮食只有一瓢水,一篮饭。比喻清寒穷困);瓢勺(把老熟的葫芦剖成两半所做成的勺子)
(4) 量词。用以量水、酒 [gourd ladle]。如:一瓢水
瓢泼、瓢泼大雨、瓢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