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招架不住的意思

zhāojiàzhù

招架不住



拼音zhāo jià bù zhù

注音ㄓㄠ ㄐ一ㄚˋ ㄅㄨˋ ㄓㄨˋ

解释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内便走。”

例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因农民起来形势甚猛,地主阶级招架不住,其武装势力大部分投降农会。”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不能抵挡。

谜语蚂蚁驮砖头

感情招架不住是中性词。

近义担当不起

反义一夫当关

英语can't ward off blows

俄语не выдержать удáра

日语たちうちできない

德语nicht parieren kǒnn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āo   注音  ㄓㄠ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VKG  仓颉  QSHR  郑码  DYJ  四角  57062  结构  左右电码  2156  区位  5348  统一码  62DB  笔顺  一丨一フ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招的拼音:zhāo(ㄓㄠ)  

⒈ 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

⒉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

⒊ 应接:招待宾客。

⒋ 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

⒌ 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

⒍ 同“着”。

⒎ 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统一码

招字UNICODE编码U+62DB,10进制: 25307,UTF-32: 000062DB,UTF-8: E6 8B 9B。

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ttract、beckon、confess、enlist、recruit、tease、trick

造字法

形声:从扌、召声

English

beckon, summon; recruit, lev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招的拼音: zhāo  

〈词性:动〉

(1)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 同本义 [beckon]

招,手呼也。——《说文》

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楚辞·招魂序》

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3) 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导求);招招(招呼的样子);招诱(招唤劝导);招护(招呼,关照);招应(招呼、理睬)

(4) 招收;招募 [recruit;enlist;enroll]

上招贤良。——《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招拔(召来并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军(招募士兵)

(6) 邀请 [invite]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7) 又如:招宴(邀请参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请);招饮(招人宴饮)

(8) 招致;招惹 [provoke]

满招损,谦受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引《书·大禹谟》

招而不至。——汉· 贾谊《论积贮疏》

招越蜀呔怪。——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招风惹雨(招惹是非);招风揽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来祸福);招振(招致擢用)

(10) 招供,供认 [confess]

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11) 又如:招状(供状);招款(招状);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认;认罪或认错)

(12) 逗引 [seduce]

今夫赵女 郑姬,设形容,…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

(13) 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

(14) 招抚;招安 [offer amnesty and enlistment to rebels]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宋· 庄季裕《鸡肋篇》

(15) 又如:招讨(招抚征讨);招慰(招抚);招怀(招抚)

(16) 招揽 [solicit]。如:招选(延揽选拔);招悦(招揽而使人乐从);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17) 摇动;挥舞 [wave]

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水浒全传》

(18) 又如:招飐(招展)

(19) 招赘;招婿 [have the groom move into one’s house after the marriage]

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元· 乔吉《金钱记》

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宋·无名氏《错立身》

(20) 又如:不招(不当上门女婿);招嫁(招赘与出嫁)

(21) 通“挢”( jiǎo  )。举起[raise]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庄子·骈拇》

操其觚招其末——《淮南子·主术》。注:“招,举也。”

招八州而朝同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词性变化

招的拼音: zhāo  

〈词性:名〉

(1) 策略 [move]。如:他回到下处,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绝招;妙招

(2) 靶子 [target]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本生》

(3) 口供,供词 [oral confession]。如:长状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时要斩人

(4) 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 [flag]。如:酒招

(5) 姓

常用词组

招安、招标、招兵、招兵买马、招财进宝、招待、招待会、招待所、招待员、招风、招风惹草、招抚、招工、招供、招股、招雇、招唤、招魂、招集、招架、招考、招徕、招揽、招领、招骂、招门纳婿、招募、招纳、招女婿、招牌、招聘、招亲、招请、招惹、招认、招生、招事、招收、招手、招数、招贴、招贴画、招降、招降纳叛、招笑儿、招眼、招摇、招摇过市、招摇撞骗、招引、招诱、招灾、招灾惹祸、招展、招致、招赘、招子、招租

  拼音  jià   注音  ㄐ一ㄚ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LKSU  五笔98  EKSU  仓颉  KRD  郑码  YMJF  四角  46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665  区位  2860  统一码  67B6  笔顺  フ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架的拼音:jià(ㄐ一ㄚˋ)  

⒈ 用做支承的东西:书架。衣架。绞架。

⒉ 支承,搀扶:架桥。架不住。架空。

⒊ 互相殴打,争吵:打架。劝架。

⒋ 量词,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五架飞机。

⒌ 捏造,虚构:架词诬控。

⒍ 古同“驾”,凌驾。

统一码

架字UNICODE编码U+67B6,10进制: 26550,UTF-32: 000067B6,UTF-8: E6 9E B6。

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ght、frame、kidnap、put up、rack、support、withstand

造字法

形声:从木、加声

English

rack, stand, prop; prop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架的拼音: jià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加声。本义:棚架)

(2) 同本义 [shed frame]

葡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齐民要术·种桃》

(3) 搁置或支持东西的用具 [rack;stand;shelf]

借书满架。——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十字架;三脚架;架桩(原指吃完鸡鸭剩的骨架,江湖暗语指人的尸体);架阁(官署中用以保存公文案卷的木架;借指耽搁,放在一旁不管)

(5) 框架 [frame]。如:屋架;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架格(架子,构架);架构(间架结构)

词性变化

架的拼音: jià  

〈词性:动〉

(1) 建造;搭设;支撑 [put up;erect;prop;build]

架梁之椽。——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架大炮击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架挂(架设,悬挂);架屋叠床(屋上架屋,床上叠床);架造(建造);架构(构筑,建造)

(3) 搀扶 [support]。如:架把(方向。搀扶);架逃(搀扶着逃走)

(4) 超越,凌驾 [tower; surpass; override]

大略驾群才。——李白《古风》

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钟嵘《诗品》

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

(5) 又如:架景(高耸层叠的景象);架殿(层出高耸的宫殿)

(6) 用强力拖拉;绑架 [kidnap]。如:架票(绑票);架落(挟持;怂恿);架弄(硬拖硬拉)

(7) 驾驶;驾御 [drive]。如:架海(驾海。犹航海);架羊(以羊驾车)

(8) 争吵 [quarrel;fight]。如:打群架;吵架

(9) 捏造,虚构 [fabricate]。如:架诳(说谎);架弄(哄劝;摆弄);架言(假说;谎称);架谎(捏造言词说谎话)

(10) 挡架,不让进入 [fend off]

举起一根满堂红,架住宝刀。——《西游记》

(11) 又如:架隔(架隔遮截。伸手阻拦);架数(招数;技法);架手(架势;出手);他一刀砍来,我拿枪架住

架的拼音: jià  

〈词性:量〉

(1) 两柱之间为一架 [distance between posts]

三品,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新唐书》

(2) 用于由某些机件构成的或有支架的物体。如:一架飞机;五架照相机;三架电风扇

架的拼音: jià  

<象>

鸟鸣声 [chirp]。如:架架格格( —gē  鸟鸣声);架犁(鸟名。以其叫声而名)

常用词组

架不住、架次、架空、架桥、架儿、架设、架势、架子、架子车、架子猪

  拼音  bù fǒu   注音  ㄅㄨˋ ㄈㄡˇ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II  五笔98  DHI  仓颉  MF  郑码  GI  四角  1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8  区位  1827  统一码  4E0D  笔顺  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不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统一码

不字UNICODE编码U+4E0D,10进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否柎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不的拼音:   

〈词性: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词性:古〉

同“否”(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不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不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丕”(  )。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  );“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常用词组

不碍、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备、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变、不便、不辨菽麦、不…不…、不才、不才、不测、不曾、不差、不差毫发、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话、不成器、不成人、不成体统、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痴不聋、不齿、不耻、不耻下问、不啻、不出所料、不辞、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错、不打不相识、不打价儿、不打紧、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对头、不殆、不待、不单、不丹、不但、不当、不当紧、不当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开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领、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号、不等式、不点儿、不丁点儿、不定、不定方程、不动产、不动声色、不冻港、不独、不端、不断、不对、不对茬儿、不对劲、不对头、不二、不二法门、不二价、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费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红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气、不服水土、不该、不干不净、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尴不尬、不赶趟、不敢、不敢当、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够、不够、不顾而唾、不关痛痒、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规矩、不轨、不过、不过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坏、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时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怀好意、不欢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时、不即不离、不计、不计、不计其数、不济、不济事、不假思索、不检点、不减、不见、不见得、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经传、不见舆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结盟国家、不结盟运动、不价、不禁、不仅、不仅…而且、不尽、不尽然、不近人情、不经意、不经之谈、不景气、不胫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觉、不绝如缕、不刊、不刊之论、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言状、不堪一击、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企及、不可胜数、不可收拾、不可思议、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赖、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劳而获、不冷不热、不理、不理睬、不理会、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锋芒、不露声色、不伦不类、不论、不论、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钱、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谋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旧恶、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则鸣、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会、不期而遇、不齐、不起眼、不情之请、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然、不让、不饶、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说、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胜、不胜桮杓、不胜枚举、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一丁、不时、不时之需、不实之词、不食烟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业、不是、不是味儿、不顺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随和、不疼不痒、不腆、不同凡响、不痛不痒、不瘟不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青红皂白、不务正业、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详、不祥之兆、不像话、不消说、不肖、不肖子孙、不孝、不谐、不屑、不屑一顾、不屑置辩、不懈、不兴、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边幅、不朽、不朽、不许、不恤、不宣而战、不学无术、不逊、不言而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要、不要紧、不要脸、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遗余力、不已、不以为然、不义、不义之财、不意、不亦、不亦乐乎、不翼而飞、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与、不育、不遇、不远万里、不约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话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择手段、不怎么样、不折不扣、不争、不争气、不正之风、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轻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取、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不足信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YGG  仓颉  OYG  郑码  NSC  四角  20214  结构  左右电码  0145  区位  5501  统一码  4F4F  笔顺  ノ丨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住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居住。住宿。住房。住户。

⒉ 停,止,歇下:住手。雨住了。

⒊ 动词的补语(a.表示稳当或牢固,如“站住”;b.表示停顿或静止,如“他愣住了”。c.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力量够得上,如“支持不住了”)。

统一码

住字UNICODE编码U+4F4F,10进制: 20303,UTF-32: 00004F4F,UTF-8: E4 BD 8F。

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ouse、belong、reside

造字法

形声:从亻、主声

English

reside, live at, dwell, lodge; st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住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2) 同本义(站住) [stay]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后汉书·蓟子训传》

春光已向梅梢住。——《后汉书》

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南齐书·张融传》

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萧悫《春日曲水》

(3) 又如:住歇(停止,停歇);住滞(停留);住后(留后;殿后);住锡(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4) 停止 [stop]

杜请 裴追之, 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 杜许。——《世说新语·方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5) 又如:住脚(止步);住罢(停止)

(6) 暂居;居住 [reside]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

住近湓江。

人道寄奴曾住。—— 宋· 辛弃疾《永遇乐》

(8) 又如: 住坐(居住);住室(供人居住的房间)

(9) 住宿;过夜 [stay;pass the night;put up for the night]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10) [be stationed]

家本清河住 王城,须凭弓箭得巧各。—— 令狐楚《少年行》

(11) 保留 [keep]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住枝。——白居易《母别子》

词性变化

住的拼音: zhù  

<动补>

(1) 做动词的补语

(2) 表示牢固或稳当

众人向前,一个带住婆子,三四个带住唐牛儿,把他横拖倒拽,直推进 郓城县里来。——《水浒全传》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 王夫人抱住板子。——《红楼梦》

(3) 表示停止或静上

我给你个好主意,虎姑娘立住了,面对面地对他说,…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 老舍《骆驼祥子》

(4) 跟“得”或“不”连用。表示能否胜任或能否够得上

那祝龙当敌 秦明不住,拍马便走。——《水浒全传》

常用词组

住持、住地、住房、住户、住家、住居、住口、住手、住宿、住所、住校、住院、住宅、住宅区、住址、住嘴

招架不住: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