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ào zhāng bàn shì
注音ㄓㄠˋ ㄓㄤ ㄅㄢˋ ㄕˋ
解释按照规定办理事情。
出处陈世旭《将军镇》第十章三:“那就更得让她学会照章办事。国有国法,院有院规,不然,还得了?”
例子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至少没那么不知趣,会去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警察和赞美诗》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照章办事是中性词。
繁体炤章辦事
近义公事公办
反义徇私舞弊
英语do someth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俄语действовать по заведённому порядку
动物生肖牛,虎,蛇
照的拼音:zhào(ㄓㄠˋ)
⒈ 光线射在物体上:日照。照耀。照射。
⒉ 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或其他人物的影像:照镜子。
⒊ 摄影:照相。拍照。
⒋ 画像或相片:小照。写照。
⒌ 看顾:照管。照顾。
⒍ 按着,依着:依照。遵照。照搬。照本宣科。
⒎ 凭证:护照。牌照。执照。
⒏ 知晓:心照不宣。肝胆相照。
⒐ 通知,通告:知照。照会。
⒑ 对着,向着:照壁。照敌人开枪。
⒒ 查对:对照。查照。
照字UNICODE编码U+7167,10进制: 29031,UTF-32: 00007167,UTF-8: E7 85 A7。
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照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㷖昭曌炤燳瞾
according to、license、notify、photograph、reflect、shine
形声:从灬、昭声
shine, illumine, reflect
详细解释◎ 照的拼音:
炤 zh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bright]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3) 另见 zhāo
◎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动〉
(1) 照射,照耀 [shine;illuminate;light up]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reflect]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take care of]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take (a picture)]。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understand]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 )。显示[show]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名〉
(1) 日光 [sunlight]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photograph]。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license]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介〉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to;towards;in the direction of; etc.]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according to]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than]。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照搬、照办、照本宣科、照壁、照常、照抄、照度、照登、照发、照顾、照管、照会、照旧、照看、照理、照例、照亮、照料、照猫画虎、照明、照明弹、照片、照片子、照射、照说、照相、照相机、照眼、照样、照妖镜、照耀、照应、照映、照章、照直、照准
章的拼音:zhāng(ㄓㄤ)
⒈ 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
⒉ 条目,规程: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
⒊ 修理:杂乱无章。
⒋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章。
⒌ 戳记:图章。盖章。
⒍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章。领章。徽章。像章。
⒎ 奏本:奏章。本章。
⒏ 古同“彰”,彰明。
⒐ 姓。
章字UNICODE编码U+7AE0,10进制: 31456,UTF-32: 00007AE0,UTF-8: E7 AB A0。
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嫜樟漳暲遧障鱆
badge、chapter、order、sura
会意
composition; chapter, section
详细解释◎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量〉
(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 同本义。今称“乐章” [a song]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3)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4) 棵;根 [a tree]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名〉
(1)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figure;decorative pattern]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章采(花纹和色彩);章服(按官品而花饰不同的官服);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章绣(华丽的刺绣品)
(3) 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colored silks]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
(4)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article;chapter;paragraph]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缁衣》章。——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章什(指诗歌的篇章);章指(于每篇文章之末,总括其大义,或用韵语写成,称为章指);章句(文章的段落称章;词意完整,可以成言的称句);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小儒生)
(6) 法规;规章[institutions;decrees and regulations]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 谢瞻《张子房》
(7) 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8) 法律条目 [clauses and subclauses]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
(9) 又如:约法三章;简章;党章
(10) 印章[seal]
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核舟记》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公章;图章;私章;章印(指官印);章组(官印以及佩带);章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12) 标记;徽章[badge;medal]
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刘向《说苑》
(13) 又如:章表(标记;象征)
(14) 指旌旗 [flag]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
(15) 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
(16) 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written report to the emperor]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17) 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驕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8) 大木材 [big timber]
东园主章。——《汉书·百官公卿表》
(19) 姓
◎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形〉
(1)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 [remarkable]
平章百姓。——《书·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2) 又如:章灼(明白显著。光辉照耀);章章(显明的样子。同“彰彰”);章然(明显的样子)
(3) 条理化 [systematic]
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韩愈《送孟东野序》
◎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动〉
(1) 显示;表明[become visible]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
(2)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3) 通“彰”。彰明,表彰 [give commendation]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4)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
(5) 上奏章告发 [inform against]
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
(6)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章程、章法、章甫、章回体、章节、章京、章句、章台、章鱼、章则、章子
办(辦)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处理:办公。办事。办理。
⒉ 处分:惩办。法办。首恶必办。
⒊ 置备:办置。办货。
⒋ 创设:创办。兴(xīng )办。
办字UNICODE编码U+529E,10进制: 21150,UTF-32: 0000529E,UTF-8: E5 8A 9E。
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辦
do、handle、manage
形声
manage, do, handle; deal with
详细解释◎ 办的拼音:
辦 b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力,辡声。力取致力之意。本义:办理;治理)
(2) 同本义 [handle;manage;do]
办,致力也。——《说文新附》
卿能办之者诚决。——《资治通鉴》
(3) 又如:办案;办事;办理
(4) 做,干 [do]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怎么办;群众发动起来了,事情就好办了
(6) 创设,经营,管理 [found;run]
是年,谢庄办团。——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办工厂;办学校;办报;办卖(变卖)
(8) 准备,操办 [prepare]
船、粮、战具俱办。——《资治通鉴》
(9) 又如:办酒(备办酒席);办丧事
(10) 惩罚 [punish]
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三国志·费祎传》
(11) 又如:办罪;严办;首恶必办
(12) 做成;做好;能做到 [accomplish;achieve]
食未为而景仁为 玄所召。——《南史·谢裕传》
趋为诸将军办装。——《后汉书·彭宠传》
◎ 办的拼音:
辦 bàn
〈词性:名〉
“办公室”的简称 [office]。如:侨办;工交办
办案、办报、办不到、办差、办得到、办法、办公、办公室、办公桌、办好、办理、办事、办事处、办事员、办罪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㕝亊叓剚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形声:从史、之省声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