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振奋人心的意思

zhènfènrénxīn

振奋人心



拼音zhèn fèn rén xīn

注音ㄓㄣˋ ㄈㄣˋ ㄖㄣˊ ㄒ一ㄣ

解释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出处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例子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峻青《火把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使人振作。

感情振奋人心是中性词。

繁体振奮人心

近义鼓舞人心

英语heart-stirring(soul-stirring)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èn   注音  ㄓㄣ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FE  仓颉  QMMV  郑码  DGH  四角  51032  结构  左右电码  2182  区位  5381  统一码  632F  笔顺  一丨一一ノ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振的拼音:zhèn(ㄓㄣˋ)  

⒈ 搬动,挥动: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⒉ 奋起,兴起: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

⒊ 古同“赈”,救济。

⒋ 古同“震”,威震。

统一码

振字UNICODE编码U+632F,10进制: 25391,UTF-32: 0000632F,UTF-8: E6 8C AF。

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ace up、flap、shake

造字法

形声:从扌、辰声

English

raise, excite, arouse a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振的拼音: zhèn  

(1)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 同本义 [relieve]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remedy; save; rescue]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6) 抖动;摇动 [vibrate;shake]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 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8) 举起;挥动 [hold up; brandish]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9)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10) 通“震”。震憾;震惊 [astound]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11)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3) 整治,整顿 [reorganize]

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14) 又如:振兵(整顿部队);振旅(整顿部队);振饬(整顿);振举(整顿恢复);振核(整顿考核);振容(整容);振饰(整理修饰)

(15) 振作;奋起 [stir oneself to action]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17) 消除 [abandon]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18)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19) 发出;生长 [sprout; grow]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词性变化

振的拼音: zhèn  

常用词组

振臂、振臂一呼、振怖、振颤、振荡、振动、振奋、振幅、振救、振恐、振聋发聩、振慑、振刷、振兴、振翼、振振有辞、振子、振作

  拼音  fèn   注音  ㄈㄣˋ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DLF  仓颉  KW  郑码  GDKI  四角  40608  结构  上下电码  1164  区位  2360  统一码  594B  笔顺  一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奋(奮)的拼音:fèn(ㄈㄣˋ)  

⒈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奋飞。奋翅。

⒉ 振作,鼓劲,振动:奋起。奋力。奋勇。奋不顾身。振奋。勤奋。兴奋。

⒊ 提起,举起:奋臂。奋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奋笔疾书。

统一码

奋字UNICODE编码U+594B,10进制: 22859,UTF-32: 0000594B,UTF-8: E5 A5 8B。

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t vigorously、raise

造字法

形声:从大、田声

English

strive, exert effort; arou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奋的拼音:

fè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2) 同本义 [(said of a bird)to take wing]

奮,翚也。——《说文》

奋隼归凫。——张衡《西京赋》

羽翼奋也。——《淮南子·原道》

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尔雅·释鸟》

不能奋飞。——《诗·邶风·柏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奋翅(振翼起飞);奋翼(振翼高飞);奋翔(振翼高飞);奋鳞(龙腾飞);奋翮(展翅,振羽)

(4) 鼓起劲来,振作 [raise;exert oneself;act vigorously]

奋,振也。——《广雅·释言》

拔刀奋起,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奋烈(振奋威武);奋信(振奋伸张);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奋气(奋发振作)

(6) 震动 [shake]

雷出地奋。——《易·豫》

奋,动也。——《广雅》

(7) 又如:奋首(摇头,表示疲困);奋髯(抖动胡须);奋蹄(振蹄)

(8) 奋力;施展;发挥 [dash ahead;put to good use]

奋至德之光。——《史记·乐书》。集解:“发也。”

王奋厥武。——《诗·大雅·常武》

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9) 又如:奋张(有力地伸展、张开);奋末(四肢用力)

(10) 挥动;举起;舞动 [wield]

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明· 魏禧《大铁椎传》

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马中锡《中山狼传》

(11) 又如:奋臂(有力地举臂,表示振奋);奋袂(举袖,挥袖,形容振奋);奋笔(提笔疾书);奋戈(使劲挥舞干戈)

常用词组

奋笔疾书、奋不顾身、奋斗、奋发、奋发图强、奋飞、奋力、奋起、奋起直追、奋武扬威、奋勇、奋战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