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整军饬武的意思

zhěngjūnchì

整军饬武



拼音zhěng jūn chì wǔ

注音ㄓㄥˇ ㄐㄨㄣ ㄔˋ ㄨˇ

解释整顿军队,治理武备。

出处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鉴于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饬武,不足以图存,乃于光绪乙未(1895年),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

感情整军饬武是中性词。

繁体整軍飭武

近义整军经武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ěng   注音  ㄓㄥˇ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攴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86  GKIH  五笔98  SKTH  仓颉  DKMYM  郑码  FJAI  四角  58101  结构  上下电码  2419  区位  5391  统一码  6574  笔顺  一丨フ一丨ノ丶ノ一ノ丶一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整的拼音:zhěng(ㄓㄥˇ)  

⒈ 有秩序,不乱:整齐。整洁。整然有序。

⒉ 治理:整治。整改。整编。整饬(a.使有条理,整顿;b.整齐,有条理)。整装待发。

⒊ 修理,修饰:整形。整旧如新。

⒋ 完全无缺,没有零头:整体。完整。

⒌ 使人吃苦头:整人。

⒍ 搞,弄:咋整的?

统一码

整字UNICODE编码U+6574,10进制: 25972,UTF-32: 00006574,UTF-8: E6 95 B4。

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plete、full、who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攵、从束、从正声

English

orderly, neat, tidy; who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整的拼音: zhě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从攴(   )从束从正,正亦声。攴是敲打,束是约束,使之归于正。合起来表示整齐。本义:整齐)

(2) 同本义 [neat;tidy;in good order]

整,齐也。——《说文》

整设于屏外。——《礼记·月令》。注:“整,正列也。”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整娖(整齐,条理分明);整立(整齐地矗立);整扮(打扮整齐);整设(整齐阵列);整蔚(整齐而华丽)

(4) 端正,端庄 [regular]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世说新语》

(5) 又如:整心(正心,端正思想);整秀(端庄俊秀);整身(身体端正,穿戴整齐);整美(端正美好)

(6) 整个;完整;全部在内 [whole;complete;total;entire]

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儒林外史》

(7) 又如:十二点整;整夜不眠;整年;整月;整一(统一)

词性变化

整的拼音: zhěng  

〈词性:动〉

(1) 整理;整治 [put in order]

整法度。(整顿法令制度。)——《后汉书·张衡传》

整羁鞘。——《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整旅(整顿军队);整比(整理排比);整弁(整冠);整休(一面整顿,一面休息);整次(整理编次);整抖(整理);整束(整理收拾);整兵(整饬军队)

(3) 修补,修理 [mend;renovate;repair]

庆基殿如的有损漏,只令三司差官整补,不得理为劳绩。—— 宋· 欧阳修《论罢修奉先寺等状》

(4) 又如:整刷(整治刷新);整拾(整修,收拾)

(5) 使吃苦头 [fix;punish]。如:整人;整篓洒油,满地检芝麻(抓了小头,丢了大头,吃了苦头)

(6) 准备 [be ready;do]

到那日,也少不的要整两席齐整酒席,…你与我料理料理。——《金瓶梅》

(7) 又如:整制(备办;操办);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常用词组

整备、整编、整饬、整除、整除数、整党、整地、整点、整队、整顿、整风、整改、整个、整洁、整理、整脸儿、整流、整流器、整年累月、整平、整齐、整人、整容、整饰、整数、整肃、整套、整体、整天、整形、整修、整训、整整、整整齐齐、整治、整装、整装待发

  拼音  jūn   注音  ㄐㄨㄣ   繁体    
部首  冖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PLJ  仓颉  BKQ  郑码  WWHE  四角  37504  结构  上下电码  6511  区位  3092  统一码  519B  笔顺  丶フ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军(軍)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⒉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⒊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统一码

军字UNICODE编码U+519B,10进制: 20891,UTF-32: 0000519B,UTF-8: E5 86 9B。

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y corp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军的拼音:

jū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  ,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encircle]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attack and kill]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command;battle]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be stationed]。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join the army]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词性变化

军的拼音:

jūn  

〈词性:名〉

(1) 军队 [armed forces;army;troops]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corps]。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arms of the services]。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soldier]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barracks]。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prefecture in the Sung dynasty]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place guarded by armymen],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position]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常用词组

军备、军操、军车、军船、军刀、军队、军阀、军法、军费、军风、军服、军港、军工、军功、军官、军管、军规、军棍、军国主义、军号、军徽、军婚、军火、军机、军机处、军籍、军纪、军舰、军阶、军界、军垦、军礼、军吏、军粮、军龄、军令、军令状、军旅、军马、军帽、军门、军民、军命、军棋、军旗、军器、军情、军区、军权、军犬、军人、军容、军师、军实、军士、军事、军书、军属、军帖、军统、军团、军威、军委、军伍、军务、军衔、军饷、军校、军械、军心、军需、军需品、军训、军衣、军医、军营、军用、军邮、军援、军乐、军运、军长、军政、军职、军制、军种、军众、军装、军资

  拼音  chì   注音  ㄔˋ   繁体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QNTL  五笔98  QNTE  仓颉  NVOKS  郑码  OXMY  四角  28727  结构  左右电码  7389  区位  6633  统一码  996C  笔顺  ノフフノ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饬(飭)的拼音:chì(ㄔˋ)  

⒈ 整顿,使整齐:整饬纪律。

⒉ 古同“敕”,告诫,命令。

⒊ 谨慎:“程元凤谨饬有余,而乏风节”。

⒋ 古同“饰”,巧饰。

统一码

饬字UNICODE编码U+996C,10进制: 39276,UTF-32: 0000996C,UTF-8: E9 A5 AC。

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饬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order; command; give comm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饬的拼音:

c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从力,食声。本义:修整,整治)

(2) 同本义 [readjust]

饬,致坚也。——《说文》

周军饬垒。——《国语·吴语》。注:“治也。”

饬曲岸之际。——《淮南子·本纪》

戎车既饬。——《诗·小雅·六月》

(3) 又如:整饬;饬装(整备行装);饬兵(整顿军队)

(4) 命令 [order]。如:饬差(责令派人);饬知(上级官署给属官的告谕公文);饬查(命令下属调查)

(5) 告诫。通“敕”[admonish]

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史记·五帝本纪》

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说苑·修文》

双饬众官,各慎其职。——《汉书·五行志上》

欲令戒饬。——《汉书·杨恽传》

(6) 又如:饬厉(告诫勉励。也作敕厉);饬勉(告诫勉励)

(7) 指责 [reproach]。如:饬责(斥责)

词性变化

饬的拼音:

chì  

〈词性:形〉

(1) 谨慎;恭敬 [respectful]

饬者,谨也,敬也。——《匡缪正俗》八

(2) 又如:饬备(谨慎防备);饬愿(谨慎诚实)

常用词组

饬令

  拼音    注音  ㄨˇ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GAHD  五笔98  GAHY  仓颉  MPYLM  郑码  AHII  四角  1314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2976  区位  4668  统一码  6B66  笔顺  一一丨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武的拼音:wǔ(ㄨˇ)  

⒈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⒊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⒋ 姓。

统一码

武字UNICODE编码U+6B66,10进制: 27494,UTF-32: 00006B66,UTF-8: E6 AD A6。

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erce、military、valiant、wushu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武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valiant]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词性变化

武的拼音:   

〈词性: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military]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soldier]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footstep]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dance]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footprint]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Wu prefecture]。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percussion instrument]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武的拼音:   

〈词性:动〉

继承 [inherit]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武的拼音:   

〈词性:量〉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half step]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常用词组

武备、武打、武旦、武斗、武断、武夫、武工、武工队、武功、武官、武汉、武火、武将、武警、武净、武举、武库、武力、武略、武林旧事记、武庙、武器、武人、武生、武士、武士道、武术、武侠、武艺、武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