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ěng jūn jīng wǔ
注音ㄓㄥˇ ㄐㄨㄣ ㄐ一ㄥ ㄨˇ
解释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
例子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整军经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整军经武是褒义词。
繁体整軍經武
近义整军饬武
动物生肖牛,虎,蛇
整的拼音:zhěng(ㄓㄥˇ)
⒈ 有秩序,不乱:整齐。整洁。整然有序。
⒉ 治理:整治。整改。整编。整饬(a.使有条理,整顿;b.整齐,有条理)。整装待发。
⒊ 修理,修饰:整形。整旧如新。
⒋ 完全无缺,没有零头:整体。完整。
⒌ 使人吃苦头:整人。
⒍ 搞,弄:咋整的?
整字UNICODE编码U+6574,10进制: 25972,UTF-32: 00006574,UTF-8: E6 95 B4。
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愸
complete、full、whole
零
会意兼形声:从攵、从束、从正声
orderly, neat, tidy; whole
详细解释◎ 整的拼音: zhě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从攴( pū )从束从正,正亦声。攴是敲打,束是约束,使之归于正。合起来表示整齐。本义:整齐)
(2) 同本义 [neat;tidy;in good order]
整,齐也。——《说文》
整设于屏外。——《礼记·月令》。注:“整,正列也。”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整娖(整齐,条理分明);整立(整齐地矗立);整扮(打扮整齐);整设(整齐阵列);整蔚(整齐而华丽)
(4) 端正,端庄 [regular]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世说新语》
(5) 又如:整心(正心,端正思想);整秀(端庄俊秀);整身(身体端正,穿戴整齐);整美(端正美好)
(6) 整个;完整;全部在内 [whole;complete;total;entire]
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儒林外史》
(7) 又如:十二点整;整夜不眠;整年;整月;整一(统一)
◎ 整的拼音: zhěng
〈词性:动〉
(1) 整理;整治 [put in order]
整法度。(整顿法令制度。)——《后汉书·张衡传》
整羁鞘。——《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整旅(整顿军队);整比(整理排比);整弁(整冠);整休(一面整顿,一面休息);整次(整理编次);整抖(整理);整束(整理收拾);整兵(整饬军队)
(3) 修补,修理 [mend;renovate;repair]
庆基殿如的有损漏,只令三司差官整补,不得理为劳绩。—— 宋· 欧阳修《论罢修奉先寺等状》
(4) 又如:整刷(整治刷新);整拾(整修,收拾)
(5) 使吃苦头 [fix;punish]。如:整人;整篓洒油,满地检芝麻(抓了小头,丢了大头,吃了苦头)
(6) 准备 [be ready;do]
到那日,也少不的要整两席齐整酒席,…你与我料理料理。——《金瓶梅》
(7) 又如:整制(备办;操办);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整备、整编、整饬、整除、整除数、整党、整地、整点、整队、整顿、整风、整改、整个、整洁、整理、整脸儿、整流、整流器、整年累月、整平、整齐、整人、整容、整饰、整数、整肃、整套、整体、整天、整形、整修、整训、整整、整整齐齐、整治、整装、整装待发
军(軍)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⒉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⒊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军字UNICODE编码U+519B,10进制: 20891,UTF-32: 0000519B,UTF-8: E5 86 9B。
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軍
army corps
会意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详细解释◎ 军的拼音:
軍 jū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 ,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encircle]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attack and kill]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command;battle]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be stationed]。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join the army]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 军的拼音:
軍 jūn
〈词性:名〉
(1) 军队 [armed forces;army;troops]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corps]。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arms of the services]。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soldier]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barracks]。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prefecture in the Sung dynasty]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place guarded by armymen],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position]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军备、军操、军车、军船、军刀、军队、军阀、军法、军费、军风、军服、军港、军工、军功、军官、军管、军规、军棍、军国主义、军号、军徽、军婚、军火、军机、军机处、军籍、军纪、军舰、军阶、军界、军垦、军礼、军吏、军粮、军龄、军令、军令状、军旅、军马、军帽、军门、军民、军命、军棋、军旗、军器、军情、军区、军权、军犬、军人、军容、军师、军实、军士、军事、军书、军属、军帖、军统、军团、军威、军委、军伍、军务、军衔、军饷、军校、军械、军心、军需、军需品、军训、军衣、军医、军营、军用、军邮、军援、军乐、军运、军长、军政、军职、军制、军种、军众、军装、军资
经(經)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经线。经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⒉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⒊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
⒋ 治理,管理:经理。经营。经商。经济。经纪。经天纬地。
⒌ 通过:经过。经历。经验。经手。经办。经年累月。经久不息。
⒍ 禁受:经受。经风雨,见世面。
⒎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经常。经费。荒诞不经。
⒏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经脉。经络。
⒐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经。曾经。
⒑ 缢死,上吊:自经。
⒒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经。经血。
⒓ 古同“京”,数目。
⒔ 姓。
经字UNICODE编码U+7ECF,10进制: 32463,UTF-32: 00007ECF,UTF-8: E7 BB 8F。
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經坕経
after、by、classics、scripture、constant、endure、manage、deal in、by way、by way of、via
形声:从纟、声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详细解释◎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warp]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longitude]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principle]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classics]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menses;menstruation]。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channels]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Confucianist classics]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Jing town]。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footpath;road]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动〉
(1) 治理 [administer]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go through]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manage;run]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measure;plan]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hang]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形〉
(1) 正常;经常 [normal;regular;ordinary]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经办、经编、经部、经产妇、经常、经典、经度、经费、经风雨见世面、经管、经过、经籍、经纪、经纪人、经济、经济犯罪、经济规律、经济合同、经济基础、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久、经久不衰、经久不息、经卷、经理、经历、经略、经略、经纶、经络、经年、经年累月、经期、经纱、经商、经师、经始、经世、经手、经首、经受、经售、经书、经水、经天纬地、经痛、经纬、经纬度、经纬仪、经文、经线、经销、经心、经行、经学、经血、经验、经义、经意、经营、经用、经由、经院、经传、经子
◎ 经的拼音:
經 jìng
〈词性:动〉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spin]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词性: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comb the yarn in order to make it warp threads]。如:经纱
(3) 另见 jīng
武的拼音:wǔ(ㄨˇ)
⒈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⒊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⒋ 姓。
武字UNICODE编码U+6B66,10进制: 27494,UTF-32: 00006B66,UTF-8: E6 AD A6。
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䟼
fierce、military、valiant、wushu
文
会意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详细解释◎ 武的拼音: wǔ
〈词性:形〉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valiant]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 武的拼音: wǔ
〈词性: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military]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soldier]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footstep]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dance]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footprint]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Wu prefecture]。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percussion instrument]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 武的拼音: wǔ
〈词性:动〉
继承 [inherit]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 武的拼音: wǔ
〈词性:量〉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half step]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武备、武打、武旦、武斗、武断、武夫、武工、武工队、武功、武官、武汉、武火、武将、武警、武净、武举、武库、武力、武略、武林旧事记、武庙、武器、武人、武生、武士、武士道、武术、武侠、武艺、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