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甄心动惧的意思

zhēnxīndòng

甄心动惧



拼音zhēn xīn dòng jù

注音ㄓㄣ ㄒ一ㄣ ㄉㄨㄥˋ ㄐㄨˋ

解释敬慎而保持警惕。

出处《逸周书·道法》:“甄心动惧日顷。”

例子《文献通考·经籍五》:“独顷公有赂王请命之事,其谥又为甄心动惧之名,如汉诸侯王必其尝以罪谪,然后加以此谥,以是意其必有弃贤用佞之失。”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甄心动惧是中性词。

繁体甄心動懼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ēn   注音  ㄓㄣ   
简体部首  瓦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瓦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SFGN  五笔98  SFGY  仓颉  MGMVN  郑码  FJYS  四角  11117  结构  左右电码  3914  区位  5371  统一码  7504  笔顺  一丨フ丨丨一一丨一一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甄的拼音:zhēn(ㄓㄣ)  

⒈ 审查,鉴别:甄审。甄别。甄选。甄录(选择录用)。甄品(鉴别品评)。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⒉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甄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⒊ 姓。

统一码

甄字UNICODE编码U+7504,10进制: 29956,UTF-32: 00007504,UTF-8: E7 94 84。

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甄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criminate、distinguish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o examine, discern; to grade; a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甄的拼音: zhēn  

(1) (形声。从瓦。从“瓦”与陶器有关。本义:制做陶器的转轮)

(2) 同本义 [craggan]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晋· 潘尼《释奠颂》

甄陶品类。——《后汉书》

(3) 军了的左右两翼 [both flanks]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 许朝督右甄。—— 房玄龄《晋书·周访传》

(4) 姓

词性变化

甄的拼音: zhēn  

(1) 制作陶器 [make pottery]

既陶既甄。——《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2) 甄别,鉴别 [discriminate]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3) 审定,审察 [examine]。如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4) 选拔 [select]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

甄赏(选拔奖励)

甄进(选拔任用)

甄擢(选拔擢用)

(6) 昭显;表彰 [commend]

甄勒勋绩,永昭于后。——《成皋令任君碑》。

(7) 又如:

甄沐(表彰赏赐)

甄表(旌表,表彰)

甄酬(表彰赏赐)

(8) 造就,培养 [bring up]

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9) 又如:

甄育(培养)

甄物(陶治百姓)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常用词组

甄拔、甄别、甄录、甄审、甄选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FCLN  五笔98  FCET  仓颉  MIKS  郑码  BDZY  四角  14727  结构  左右电码  0520  区位  2215  统一码  52A8  笔顺  一一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动(動)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⒉ 使开始发生:发动。

⒊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⒋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⒌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⒍ 非静止的:动画。

⒎ 可变的:动产。

⒏ 行为:举动。动作。

⒐ 常常:动辄得咎。

统一码

动字UNICODE编码U+52A8,10进制: 21160,UTF-32: 000052A8,UTF-8: E5 8A A8。

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動働㣫

汉英互译

act、move、stir、u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act;break out;show effect]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move;stir]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wave;shake;shock]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response;move;touch]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bud;germinate]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do;operate;work]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use]。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change;alter]。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词性:方〉∶吃 [eat]。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词性变化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副〉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常用词组

动笔、动兵、动不动、动产、动词、动粗、动掸、动荡、动荡、动电、动肝火、动工、动滑轮、动画片、动画影片、动火、动机、动静、动觉、动口、动力、动量、动乱、动脉、动脉硬化、动脉注射、动摩擦、动摩擦、动脑子、动能、动怒、动魄惊心、动片、动气、动情、动人、动人心弦、动容、动身、动手、动手术、动态、动弹、动听、动土、动问、动窝儿、动武、动物、动物园、动向、动心、动心骇目、动刑、动凶、动摇、动议、动因、动用、动员、动员令、动辄、动辄得咎、动嘴、动作

  拼音    注音  ㄐㄨˋ   繁体    
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NHWY  仓颉  PBMC  郑码  ULO  四角  97081  结构  左右电码  2040  区位  3069  统一码  60E7  笔顺  丶丶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惧(懼)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害怕:恐惧。惧怕。惧惮。惧怯。惧色。临危不惧。

统一码

惧字UNICODE编码U+60E7,10进制: 24807,UTF-32: 000060E7,UTF-8: E6 83 A7。

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懼愳

汉英互译

dread、fear

造字法

形声:从忄、具声

English

fear, be afraid of, dre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惧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be afraid of;dread;fear]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 [形]∶惊慌失措的样子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threaten]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常用词组

惧内、惧怕、惧怯、惧色

甄心动惧: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