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振缨公朝的意思

zhènyīnggōngcháo

振缨公朝



拼音zhèn yīng gōng cháo

注音ㄓㄣˋ 一ㄥ ㄍㄨㄥ ㄔㄠˊ

解释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出处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振缨公朝是中性词。

近义振缨中朝、振缨王室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èn   注音  ㄓㄣ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FE  仓颉  QMMV  郑码  DGH  四角  51032  结构  左右电码  2182  区位  5381  统一码  632F  笔顺  一丨一一ノ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振的拼音:zhèn(ㄓㄣˋ)  

⒈ 搬动,挥动: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⒉ 奋起,兴起: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

⒊ 古同“赈”,救济。

⒋ 古同“震”,威震。

统一码

振字UNICODE编码U+632F,10进制: 25391,UTF-32: 0000632F,UTF-8: E6 8C AF。

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ace up、flap、shake

造字法

形声:从扌、辰声

English

raise, excite, arouse a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振的拼音: zhèn  

(1)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 同本义 [relieve]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remedy; save; rescue]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6) 抖动;摇动 [vibrate;shake]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 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8) 举起;挥动 [hold up; brandish]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9)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10) 通“震”。震憾;震惊 [astound]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11)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3) 整治,整顿 [reorganize]

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14) 又如:振兵(整顿部队);振旅(整顿部队);振饬(整顿);振举(整顿恢复);振核(整顿考核);振容(整容);振饰(整理修饰)

(15) 振作;奋起 [stir oneself to action]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17) 消除 [abandon]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18)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19) 发出;生长 [sprout; grow]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词性变化

振的拼音: zhèn  

常用词组

振臂、振臂一呼、振怖、振颤、振荡、振动、振奋、振幅、振救、振恐、振聋发聩、振慑、振刷、振兴、振翼、振振有辞、振子、振作

  拼音  yīng   注音  一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XMMV  仓颉  VMBOV  郑码  ZLLZ  四角  27144  结构  左右电码  4964  区位  5107  统一码  7F28  笔顺  フフ一丨フノ丶丨フノ丶フ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缨(纓)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

⒉ 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

⒊ 带子,绳子:长缨。

统一码

缨字UNICODE编码U+7F28,10进制: 32552,UTF-32: 00007F28,UTF-8: E7 BC A8。

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缨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纓绬䋝

汉英互译

tassel

造字法

形声:从纟、婴声

English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缨的拼音:

y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2) 同本义 [cap or hat ribbon]

缨,冠系也。——《说文》

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

(4)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coloured ribbon]。亦用以系香囊。如:缨徽(妇女所佩的香囊)

(5)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leather ribbon]

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 薛注:“缨,马鞅也。”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以缨拾矢可也。——《礼记·曲礼下》。注:“缨,缨卷也。”

(6) 又如:缨缴(被系有绳子的箭所射中);缨铰(捆绑人的绳子与枷锁。比喻拘限)

(7) 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tasse1]。如:红缨;帽缨;缨佩(以缨纽为佩饰);缨蕤(帽子的垂饰);缨徽(妇女所佩带的香囊)

词性变化

缨的拼音:

yīng  

〈词性:动〉

(1) 缠绕、系牵。通“婴” [twine]

而不缨垢氛。——谢灵运《述祖德》。 李善注:“缨,绕也。”

(2) 又如:缨情(犹系心)

(3) 遭受 [suffer from]。如:缨缴(中箭。缴( zhuó  ):箭上的丝绳。借指箭)

常用词组

缨络、缨帽、缨子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CU  仓颉  CI  郑码  OZS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361  区位  2511  统一码  516C  笔顺  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公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⒋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⒎ 雄性的:公母。公畜。

⒏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⒐ 姓。

统一码

公字UNICODE编码U+516C,10进制: 20844,UTF-32: 0000516C,UTF-8: E5 85 AC。

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ir、general、impartial、public、father

相关字词

母、私、婆

造字法

会意:从八、从厶

English

fair, equitable; public; du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 同本义 [just]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4)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6)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public;collective]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8)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international]。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

词性变化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朝廷;国家 [the court;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highest-rank official]。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the revered Mr.]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father;husband’s father]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公布,让众人知道 [make known to;publish]。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副〉

(1) 公然;公开地 [openly]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常用词组

公安、公案、公报、公报私仇、公倍[数,式]、公布、公厕、公差、公车、公称、公尺、公畜、公道、公道、公德、公敌、公地、公爹、公断、公断、公而忘私、公法、公房、公费、公分、公愤、公府、公干、公告、公共、公共财产、公共厕所、公共场所、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公、公股、公馆、公国、公海、公害、公函、公会、公鸡、公积金、公祭、公家、公假、公检法、公交、公斤、公举、公决、公爵、公开、公开、公开信、公款、公里、公理、公历、公立、公立学校、公粮、公路、公论、公马、公买公卖、公猫、公民、公母俩、公亩、公墓、公牛、公判、公平、公平合理、公婆、公仆、公顷、公请、公然、公认、公伤、公伤事故、公设、公社、公审、公升、公使、公式、公式化、公室、公事、公事公办、公署、公司、公私、公私合营、公私兼顾、公诉、公堂、公推、公文、公务、公务员、公物、公心、公休、公演、公议、公益、公益金、公因式、公因子、公营、公映、公用、公有、公有制、公寓、公元、公园、公约、公约数、公允、公债、公债券、公章、公正、公证、公之于众、公职、公职人员、公制、公众、公诸同好、公诸于世、公主、公转、公子、公子哥儿

  拼音  zhāo cháo   注音  ㄓㄠ ㄔㄠˊ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JEG  仓颉  JJB  郑码  EDEQ  四角  47420  结构  左右电码  2600  区位  1915  统一码  671D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朝的拼音:zhāo(ㄓㄠ)  

⒈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⒉ 日,天:今朝。明朝。

其他字义

朝的拼音:cháo(ㄔㄠˊ)  

⒈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⒉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⒊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⒋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⒌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⒍ 姓。

统一码

朝字UNICODE编码U+671D,10进制: 26397,UTF-32: 0000671D,UTF-8: E6 9C 9D。

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owards

相关字词

晨、夕、野、暮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ynasty; mor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zhāo  )本义:早晨)

(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wish sb.good health]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3)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have an audience with (a king,emperor,etc.)]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4) 使…朝见

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朝冠(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朝参(上朝参谒);朝天(拜见天子、天帝)

(6) 宗教徒参拜 [make a pilgrimage to]。如:朝贺;朝圣;朝山(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

(7) 泛指拜见 [visit]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

(8) 会聚;召 [assemble]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词性变化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名〉

(1) 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imperial court]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趋:快步走。)——《史记·萧相国世家》

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朝国(朝廷,国家);朝典(朝廷的典章礼制);朝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3) 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dynasty]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杂句》

(4) 又如:唐朝;清朝

(5) 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emperor’s reig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杜甫《蜀相》

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6) 又如:三朝元老;一朝天子一朝臣

(7) 政府 [government]。如:朝官;朝奉(原为宋代官名,后通称富翁、土豪或管事的)

(8) 朝政,国家大事 [the affairs of state]。如:不听朝;朝柄(朝政的权柄)

(9) 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courtier class]。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介〉

(1) 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on;toward]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唐·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2) 又如:朝前看;大门朝东开;应该朝好的方面想

(3) 另见 zhāo  

常用词组

朝拜、朝臣、朝代、朝房、朝服、朝纲、朝贡、朝见、朝觐、朝门、朝圣、朝廷、朝向、朝向、朝阳、朝野、朝政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zhāo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 同本义 [morning]

朝,旦也。——《说文》

朝,早也。——《尔雅·释诂》

自朝至于日中。——《书·无逸》

周人祭日以朝及誾。——《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朝歌夜弦。(弦:弹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朝雉徒歌(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朝趁暮食(形容穷苦,早上挣到钱,晚上才得吃);朝上;朝夕乌(同“朝夕鸟”。朝去暮归的乌鸦);朝夕相处(彼此天天在一起);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旦;朝不及夕(极言处境危急);朝升暮合(谓零碎地籴米。形容生活艰难,勉强度日);朝成暮遍(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朝成暮毁(形容翻新之速);朝夷暮跖(早被誉为伯夷,晚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朝欢暮乐(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朝市(早市)

(4) 早餐 [breakfast]。如:朝舗(早晨餐食)

(5) 指短时间 [moment]。如:朝旦;朝昔;朝昼

(6) 日;天 [day]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7) 又如:今朝;明朝

(8) 姓

(9) 另见 cháo  

常用词组

朝不保夕、朝发夕至、朝晖夕阴、朝菌、朝令夕改、朝露、朝暮、朝气、朝气蓬勃、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朝生暮死、朝思暮想、朝闻夕改、朝闻夕死、朝夕、朝霞、朝阳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