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é quàn qì zhài
注音ㄓㄜˊ ㄑㄨㄢˋ ㄑ一ˋ ㄓㄞˋ
解释券:泛指票据、凭证。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折券弃债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折的拼音:zhē(ㄓㄜ)
⒈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折的拼音:zhé(ㄓㄜˊ)
⒈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⒉ 幼年死亡:夭折。
⒊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⒋ 返转,回转:折返。
⒌ 损失:损兵折将。
⒍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⒎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⒏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⒐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⒑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⒒ 判决:折狱。
折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断,绳子折了。
⒉ 亏损:折本生意。
⒊ 姓。
折字UNICODE编码U+6298,10进制: 25240,UTF-32: 00006298,UTF-8: E6 8A 98。
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㪿歽摺
break、convert into、discount、fold、lose money in business、ply、snap、turn over
合、搭、装
会意
break off, snap; bend
详细解释◎ 折的拼音: shé
〈词性:动〉
(1) 断而犹连 [bend]。如:扁担折了;折腿烂手的人(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2)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break]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3) 生意亏损 [lose money in business]。如:折耗;折本儿;折阅(商品减价销售)
(4) 另见 zhē;zhé
折本、折秤、折耗、折钱
◎ 折的拼音: zhē
〈词性:动〉
(1) [口]∶翻,翻转 [turn over]。如:折个跟斗(折斤斗)
(2) 倒过来倒过去 [pour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containers]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3)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4) 另见 shé;zhé
折跟头、折过儿、折箩、折腾
◎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break;snap]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4) 引申为曲折;弯 [bend;twist]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6) 反转;改变方向 [turn back halfway;change direction]
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submit to]
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伤,挫折 [blunt; deflate]
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12) 折合;抵当 [convert into;discount in price]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14) 损失;减损 [lose;suffer the loss of;reduce]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15)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死亡 [die young;die]。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17) 判断;裁决 [judge]。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18) 杜绝,闭 [stop]。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19) 折磨 [torment]。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20) 毁坏 [destroy;ruin]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名〉
(1) 账册 [folder;booklet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如:存折
(2)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discount]。如:打八折
(3) 汉字笔画名 [turn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4) 又如:横、竖、撇、点、折
(5)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act]。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6) 姓
◎ 折的拼音:
摺 zhé
〈词性:动〉
(1) 折叠 [fold]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3) 转折;曲折 [turn]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 林觉民《与妻书》
◎ 折的拼音:
摺 zhé
〈词性:名〉
(1) 折子 [book]。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2) 另见 shé;zhē
折半、折变、折尺、折冲、折冲将军、折刀、折叠、折叠椅、折断、折兑、折返、折缝、折服、折福、折光、折合、折痕、折回、折价、折简、折旧、折旧费、折扣、折拢、折门、折磨、折杀、折扇、折射、折寿、折算、折头、折弯、折纹、折线、折腰、折页、折椅、折账、折纸、折中、折皱、折转、折枝、折子、折子戏、折罪
券的拼音:quàn(ㄑㄨㄢˋ)
⒈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券。国库券。入场券。证券。稳操胜券。
券的拼音:xuàn(ㄒㄨㄢˋ)、quàn(ㄑㄨㄢˋ)
⒈ 〔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
券字UNICODE编码U+5238,10进制: 21048,UTF-32: 00005238,UTF-8: E5 88 B8。
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ertificate、ticket
形声:下形上声
certificate, ticket; title deeds
详细解释◎ 券的拼音: quàn
〈词性:名〉
(1) (形声。 券要分成两半,故从“刀”。本义:契据)
(2) 同本义。古代用于买卖或债务的契据。书于简牍,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为凭证。后用纸帛书写 [deed]
券,契也。……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说文》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策》
因烧其券。
裁券而行。
(3) 又如:券契(契据);券要(契约);券约(契据);券书(契约,文书);券剂(契据;凭证);券证(契据)
(4) 可作凭证的物件;票证 [ticket]。如:入场券;优待券;券值(券证的实际价值);券食(凭券供给的膳食);券给(宋代发给士卒的一种补助凭证)
(5) 比喻事情可以成功的保证 [guarantee]。如:稳操胜券
◎ 券的拼音: quàn
〈词性:动〉
(1) 契合 [agree]。如:券内(契合于内;务内);券外(契合于外界;务外)
(2) 状写,描摹 [copy]
若夏革谈妙,《齐谐》志怪,券宇宙之无极,状鵾鹏之变态。——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
(3) 钻 [bore]
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西游记》
(4) 通“倦”。懈怠,厌倦 [be weary of;be tired of]
施舍弗券,求善不厌。——《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 券的拼音: xuàn
〈词性:名〉
(1) 通称“拱券” [arch]。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
(2) 另见 quàn
券门
弃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舍去,扔掉:抛弃。遗弃。弃权。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弃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弃养(父母死亡的婉辞)。弃置不顾。弃瑕录用。
弃字UNICODE编码U+5F03,10进制: 24323,UTF-32: 00005F03,UTF-8: E5 BC 83。
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棄
abandon、discard、throw away
取
原为会意
reject, abandon, discard
详细解释◎ 弃的拼音:
棄 qì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throw away;discard;abandon]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abolish]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forget]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violate;betray]。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leave]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expense]。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弃暗投明、弃儿、弃妇、弃货、弃甲曳兵、弃绝、弃权、弃取、弃世、弃婴、弃置、弃掷
债(債)的拼音:zhài(ㄓㄞˋ)
⒈ 欠负的钱财:借债。欠债。还债。公债。外债。内债。债户。债主。债权。债券。债台高筑。
债字UNICODE编码U+503A,10进制: 20538,UTF-32: 0000503A,UTF-8: E5 80 BA。
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債
debt
形声:从亻、责声
debt, loan, liabilities
详细解释◎ 债的拼音:
債 zhài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2) 同本义 [debt]
债,债负也。——《说文新附》
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论贵粟疏》
(3) 又如:债壳子(负了一身债的穷官);债赖(债权人否认借债给他人);债累(负债;债务);债桩(比喻被债务包围的人);内债(国家向本国公民借的债);外债(国家向外国借的债);公债(国家向公民或向外国借的债);举债(借债);背债(欠债)
(4) 喻指应兑现的事情或所造成的损失 [debt]。如:血债(残杀人民的罪行);几年没写书,对读者欠了一笔债
◎ 债的拼音:
債 zhài
〈词性:动〉
(1) 借贷 [borrow]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2) 讨债 [ask for payment of debt]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更往债。——《百喻经》
(3) 租赁 [hire; rent]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债户、债家、债款、债权、债权人、债券、债台高筑、债务、债务人、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