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ī bái shǒu hēi
注音ㄓ ㄅㄞˊ ㄕㄡˇ ㄏㄟ
解释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出处
繁体織白守黑
动物生肖牛,虎,蛇
织(織)的拼音:zhī(ㄓ)
⒈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①织布、织绸的女子;②指织女星)。棉织物。
⒉ 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
⒊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
织(織)的拼音:zhì(ㄓˋ)
⒈ 古同“帜”,旗帜。
织字UNICODE编码U+7EC7,10进制: 32455,UTF-32: 00007EC7,UTF-8: E7 BB 87。
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織綕
plait、twine
形声:从纟、只声
weave, knit; organize, unite
详细解释◎ 织的拼音:
織 zhī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埴( zhí )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
(2) 同本义 [weave]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4) 编制,组成 [knit]
下展禽,置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5)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6) 搜罗;收集 [collect]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 织的拼音:
織 zhī
〈词性: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cloth and silk]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official in charge of weave]。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4) 另见 zhì
织补、织布、织布机、织花、织机、织锦、织女、织女星、织品、织物
◎ 织的拼音:
織 zhì
〈词性:名〉
(1) 通“帜”。旗帜[banner;flag]
织文鸟章。——《诗·小雅·六月》
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汉书·陈汤传》。颜师古云:“织,读曰帜。”
旗织加其上。——《汉书·食货志下》
(2) 另见 zhī
白的拼音: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⒔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⒖ 姓。
白字UNICODE编码U+767D,10进制: 30333,UTF-32: 0000767D,UTF-8: E7 99 BD。
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伯㿟
white
黑、文、红、皂
象形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详细解释◎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inese character]。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如:白军;白匪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dialect]。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动〉
(1)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副〉
(1) 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白皑皑、白案,白案儿、白白、白班、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菜、白草、白苍苍、白吃、白痴、白炽灯、白搭、白带、白道、白道、白地、白丁、白发、白发苍苍、白发红颜,白发朱颜、白匪、白费、白费口舌、白费蜡、白干儿、白宫、白骨精、白鹳、白果、白鹤、白喉、白狐、白圭之玷、白花花、白鹤晾翅、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话、白话诗、白话文、白桦、白晃晃、白灰、白货、白货、白芨浆、白金、白金汉宫、白晶晶、白净、白酒、白驹过隙、白居易、白卷,白卷儿、白开水、白口,白口儿、白兰、白兰地、白梨、白厉厉、白莲教、白脸、白亮亮、白鹭、白露、白马王子、白鹿、白茫茫、白毛女、白濛濛、白米、白面、白面儿、白面书生、白描、白木耳、白内障、白嫩、白妞、白蘋洲、白皮书、白婆、白旗、白酋、白区、白饶、白热化、白人、白刃、白日、白日见鬼、白日梦、白日升天、白润、白沙堤、白色、白色恐怖、白衫儿、白山黑水、白闪闪、白生生、白事、白手、白手起家、白首穷经、白首为功名、白刷刷、白送、白糖、白天、白条、白条、白厅、白头、白头宫女、白头如新、白头翁、白头偕老,白头到老、白头吟、白文、白皙、白细胞、白下、白相、白絮、白血病、白血球、白眼、白杨、白药、白夜、白衣、白衣冠、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白彝、白蚁、白翳、白银、白玉璧、白无瑕、白云苍狗、白云青舍、白斩鸡、白章、白种人、白昼、白昼、白专、白术、白字、白族
守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⒉ 看管:看守。守护。
⒊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⒋ 遵照:遵守。守法。守时。
⒌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守。因循守旧。
⒍ 呆在一起:厮守。
⒎ 节操:操守。
⒏ 靠近,依傍: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⒐ 古代官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⒑ 姓。
守字UNICODE编码U+5B88,10进制: 23432,UTF-32: 00005B88,UTF-8: E5 AE 88。
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㝊垨
defend、guard、keep watch、observe
攻
会意:从宀、从寸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详细解释◎ 守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duty;post]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high moral principle]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magistrate]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government place]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principle]。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 守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遵守;奉行 [observe;keep;abide by]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stick to;keep]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keep watch]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defend]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be in charge of]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arrest]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depend on]。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ask]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guard]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be governor]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守备、守兵、守财奴、守车、守敌、守法、守分、守宫、守寡、守恒、守候、守护、守节、守旧、守旧派、守军、守口如瓶、守灵、守门、守门员、守丧、守身、守时、守势、守岁、守土、守望、守卫、守孝、守业、守夜、守御、守约、守则、守职、守制、守株待兔、守株缘木、守拙
黑的拼音:hēi(ㄏㄟ)
⒈ 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黑白。
⒉ 暗,光线不足:黑暗。黑夜。
⒊ 隐蔽的,非法的:黑枪。黑市。黑社会。
⒋ 恶毒:黑心。
⒌ 姓。
黑字UNICODE编码U+9ED1,10进制: 40657,UTF-32: 00009ED1,UTF-8: E9 BB 91。
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黒
black、dark
乌、红、亮
会意
black; dark; evil, sinister
详细解释◎ 黑的拼音: hēi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2) 同本义 [black]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坤为黑。——《易·说卦》
黑气乃辱。——《素问·气交变大论》
郑公孙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传·昭公元报》
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3) 又如:黑气(黑色的水气);黑章(黑色的花纹);黑麻(黑色的胡麻);黑眸(黑色的眸子);黑斑(黑色的斑点);黑参参(黑乎乎)
(4) 昏暗无光 [dark]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月黑见渔灯。——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诗
(5) 又如:黑处(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黑狱(暗无日光的牢房);黑天黑地(天地一片漆黑);黑塔窟(昏暗的样子)
(6) 狠毒;象征反动,坏 [evil;sinister;wicked;reactionary]。如:黑店;黑色恐怖(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
(7) 秘密,非法 [clandestine]。如:黑档子(以非法项目贪污米粮);黑楼子(暗娼户);黑经(暗中使歪点子);黑腥事(暗中干的凶残事)
(8) 突然而猛烈的 [sudden and violent]。如:黑风(暴风);黑浪(恶浪;巨浪;暴风浪)
(9) 比喻倒霉,不走运 [run into bad luck;be unlucky]。如:黑路上(运气不好;倒霉)
◎ 黑的拼音: hēi
〈词性:名〉
(1) 黑色物质、物体 [black]
(2) 含有碳元素而且通常是主要成分的各种物质。如:炭黑;灯黑;黑星星(灰尘)
(3) 黑染料。如:酸性黑;直接黑;媒染黑
(4) 黑子,两人棋类游戏(如围棋)中黑色的棋子。如:执黑;黑白双丸(围棋子)
(5) 夜晚 [evening]。如:黑家白日(每日每夜;日日夜夜);黑赶(半夜起事;闹腾);黑个(方言。夜晚);黑车(夜行不点灯的车)
(6) 黑色黍米 [black corn]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襡、白、黑、形盐。——《左传》
(7) 黑色的猪羊 [black pig or sheep]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毛传:“骍,牛也。黑,羊豕也。”
(8) 黑龙江省的简称 [Heilongjiang Province]
◎ 黑的拼音: hēi
〈词性:动〉
(1) 把 [某物] 放在隐蔽处,把…藏起来 [hide]。如:他把钱都黑起来了
(2) 说…的坏话,诽谤 [blacken]。 如: 黑了良心
黑暗、黑白、黑白分明、黑斑病、黑板、黑板报、黑帮、黑不溜秋、黑沉沉、黑道,黑道儿、黑道、黑点、黑店、黑洞洞、黑豆、黑度、黑更半夜、黑咕隆咚、黑海、黑糊糊、黑户、黑话、黑货、黑晶晶、黑牢、黑亮、黑溜溜、黑瘤、黑龙江、黑马、黑茫茫、黑蒙蒙、黑名册、黑墨、黑幕、黑漆寥光、黑漆漆、黑钱、黑枪、黑黢黢、黑人、黑色、黑色素、黑杀、黑社会、黑市、黑手、黑手党、黑腾腾、黑体字、黑天、黑天白日、黑天鹅、黑头、黑乌乌、黑五类、黑雾、黑瞎子、黑匣子、黑线、黑心、黑压压、黑夜、黑衣、黑影、黑油油、黑黝黝、黑雨、黑运、黑账、黑珍珠、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