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指腹成亲的意思

zhǐchéngqīn

指腹成亲



拼音zhǐ fù chéng qīn

注音ㄓˇ ㄈㄨˋ ㄔㄥˊ ㄑ一ㄣ

解释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出处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唤做闰香,今年十七岁;他家得了个小厮,唤做庆安,他如今穷了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指腹成亲是中性词。

近义指腹为婚、指腹为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XJG  仓颉  QPA  郑码  DRK  四角  52061  结构  左右电码  2172  区位  5424  统一码  6307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指的拼音:zhǐ(ㄓˇ)  

⒈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

⒉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指雨。

⒊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

⒋ 点明,告知: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

⒌ 直立,竖起:令人发(  )指(形容极为愤怒)。

⒍ 意向针对:指标。指定。

⒎ 古同“旨”,意义,目的。

统一码

指字UNICODE编码U+6307,10进制: 25351,UTF-32: 00006307,UTF-8: E6 8C 87。

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pend on、digit、finger、indicate、point

造字法

形声:从扌、旨声

English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指的拼音: zhǐ  

〈词性: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finger]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toe]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intention]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finger breadth;digit]。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词性变化

指的拼音: zhǐ  

〈词性:动〉

(1) 指向;指着 [point at;point to]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appoint]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instruct]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show how]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censure]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frame sb.]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state]。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指的拼音: zhǐ  

〈词性:形〉

(1) 竖起 [vertical]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fine]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常用词组

指北针、指标、指钵、指斥、指出、指错、指导、指导员、指点、指定、指冬瓜骂葫芦、指腹为婚、指供、指画、指环、指挥、指挥若定、指甲、指尖、指教、指节、指靠、指控、指令、指鹿为马、指名、指名道姓、指明、指目、指南、指南录、指南针、指派、指认、指日可待、指桑骂槐、指山卖岭、指山说磨、指使、指示、指手划脚、指数、指天誓日、指通豫南、指头、指望、指纹、指向、指要、指意、指引、指印、指责、指摘、指针、指正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TJT  仓颉  BOAE  郑码  QMKR  四角  78247  结构  左右电码  5215  区位  2425  统一码  8179  笔顺  ノフ一一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腹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泻。腹疾。心腹(喻极亲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腹子。

⒉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腹地。腹背受敌。

⒊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

⒋ 怀抱:“出入腹我。”

统一码

腹字UNICODE编码U+8179,10进制: 33145,UTF-32: 00008179,UTF-8: E8 85 B9。

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bdomen、antinode、paunch、ventr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月、复声

English

stomach, belly, abdomen; insi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腹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2) 同本义 [abdomen;stomach;belly]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

坤为腹。——《易·说卦传》

入于左腹。——《易·明夷》

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

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

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4) 比喻中央部分 [centre]。如:腹城(内地的城);腹居郡(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腹腴(内地富饶之区);腹民(内地的居民)

(5) 内心 [heart]

腹诽而心谤。——《汉书·灌夫传》

(6) 又如: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腹记(暗记在心);腹热(内心焦急);腹悲(心里暗悲);腹咏(内心歌咏);腹咒(心中咒骂)

词性变化

腹的拼音:   

〈词性:形〉

厚 [thick]。如:腹坚(谓冰结得既厚且坚)

腹的拼音:   

〈词性:动〉

(1) 怀抱 [embrace]

先妣出入操作必腹之。——方苞《王处士墓表》

(2) 容纳 [contain]

巴蛇腹象,足觌厥大。——柳宗元《天对》

常用词组

腹背受敌、腹部、腹地、腹稿、腹肌、腹膜、腹腔、腹水、腹泻、腹议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简体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DNNT  五笔98  DNV  仓颉  IHS  郑码  HMY  四角  53200  结构  单一电码  2052  区位  1941  统一码  6210  笔顺  一ノ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成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⒉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⒊ 变为:长成。变成。

⒋ 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⒌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⒍ 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   )月。

⒎ 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⒏ 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⒐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⒑ 姓。

统一码

成字UNICODE编码U+6210,10进制: 25104,UTF-32: 00006210,UTF-8: E6 88 90。

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成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come、fully grown、succe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accomplish;succeed]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become;turn into]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help sb.to achieve his aim]。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form]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ripen]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set up]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conclude]。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pacification;suppression]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get married]。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词性变化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成功 [success]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result;achievement]。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one tenth]。如:增产三成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形〉

(1) 现成的 [standing]。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established;ready-made]。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entire]。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pure]。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able]。如:他可真成!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副〉

(1) 表示答应、许可 [all right;O.K.]。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in considerable numbers or amounts]。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常用词组

成败、成败得失、成败利钝、成败论人、成本、成材、成仇、成串、成丁、成都、成对、成法、成反比、成方,成方儿、成分、成风、成服、成服、成功、成功、成规、成规陋习、成果、成行、成婚、成活、成绩、成绩单、成家、成家立业、成见、成交、成就、成就、成矿、成立、成例、成粒、成林、成龙配套、成眠、成名、成命、成年、成年累月、成年人、成批、成品、成器、成气候、成千累万、成千上万、成亲、成全、成群、成人、成人教育、成人之美、成仁、成日、成色、成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成熟、成数、成双、成套、成天、成文、成问题、成效、成效卓著、成心、成行、成形、成型、成性、成药、成衣、成衣、成因、成语、成员、成灾、成章、成长、成竹在胸、成总

  拼音  qīn qìng   注音  ㄑ一ㄣ ㄑ一ㄥˋ   繁体    
部首  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SU  仓颉  YTD  郑码  SUF  四角  0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6024  区位  3955  统一码  4EB2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亲(親)的拼音:qīn(ㄑ一ㄣ)  

⒈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⒉ 婚姻:亲事。

⒊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⒌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⒍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⒎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其他字义

亲(親)的拼音:qìng(ㄑ一ㄥˋ)  

⒈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统一码

亲字UNICODE编码U+4EB2,10进制: 20146,UTF-32: 00004EB2,UTF-8: E4 BA B2。

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親媇

汉英互译

benignity、for oneself、parent、relati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形〉

(1) (形声。从见,亲( shēn  )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dear;beloved;intimate]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close;intimate]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accurate]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renew;replace]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bitter;intensive]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词性变化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parent]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blood or marriage relation]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close person]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副〉

(1) 亲自,亲身 [in person]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动〉

(1) 亲近;接近 [be close to]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kiss]。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常用词组

亲爱、亲本、亲笔、亲兵、亲串、亲代、亲丁、亲房、亲故、亲和力、亲驾、亲近、亲旧、亲眷、亲口、亲历、亲邻、亲临、亲密、亲睦、亲昵、亲朋、亲戚、亲切、亲热、亲如手足、亲善、亲上成亲、亲身、亲生子女、亲事、亲手、亲疏、亲疏贵贱、亲属、亲体、亲痛仇快、亲王、亲吻、亲狎、亲信、亲兄弟、亲眼、亲谊、亲迎、亲友、亲缘、亲在、亲征、亲知、亲炙、亲自、亲族、亲嘴

基本词义

亲的拼音:

(1) 親 qìng  

(2) 另见 qīn  

常用词组

亲家、亲家公、亲家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