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枝附叶从的意思

zhīcóng

枝附叶从



拼音zhī fù yè cóng

注音ㄓ ㄈㄨˋ 一ㄝˋ ㄘㄨㄥˊ

解释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

出处《文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指曹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枝附叶从是中性词。

繁体枝坿葉従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ī qí   注音  ㄓ ㄑ一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FCY  仓颉  DJE  郑码  FEXS  四角  44947  结构  左右电码  2655  区位  5406  统一码  679D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枝的拼音:zhī(ㄓ)  

⒈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⒉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⒊ 古同“支”,支持,分支。

其他字义

枝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古同“歧”,岔。

统一码

枝字UNICODE编码U+679D,10进制: 26525,UTF-32: 0000679D,UTF-8: E6 9E 9D。

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㩽支歧跂

汉英互译

branch、twig

造字法

形声:从木、支声

English

branches, limbs; branch of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枝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2) 同本义 [branch]

枝,木别生条也。——《说文》

草荄之枝。——《素问·移精变气论》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明月别枝惊鹊。——宋· 辛弃疾《西江月》

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4)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collateral branch]

《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5) 又如:枝庶(嫡长子以外的支系);枝嗣(旁支的子孙);枝萼(枝上的花萼。喻宗族旁支)

(6) 通“肢”。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limb]

四枝坚固。——《管子·内业》

若生四枝。——《荀子·儒效》

人之有形体四枝。——《吕氏春秋·圜道》

词性变化

枝的拼音: zhī  

〈词性:量〉

(1) 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spray]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2) 又如:一枝苹果花

(3) 小的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sprig]。如:一枝月桂;一枝欧芹

(4) 用于指杆状的东西,与“支”通。现常用“支”。如:一枝步枪;一枝笔;一枝蜡烛

常用词组

枝杈、枝辞,枝词、枝繁叶茂、枝节、枝节问题、枝蔓、枝梢、枝条、枝梧,枝捂、枝桠,枝丫、枝叶、枝子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WFY  仓颉  NLODI  郑码  YNDS  四角  74200  结构  左右电码  7096  区位  2429  统一码  9644  笔顺  フ丨ノ丨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附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⒉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⒊ 捎带:“一男附书至”。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⒌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统一码

附字UNICODE编码U+9644,10进制: 38468,UTF-32: 00009644,UTF-8: E9 99 84。

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孚坿駙

汉英互译

add、appose、attach、enclose

造字法

形声:从阝、付声

English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附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adhere]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wear;attatch]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bring]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词性变化

附的拼音:   

〈词性: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脏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常用词组

附带、附带、附点、附耳、附和、附会、附骥、附骥尾、附加、附加、附近、附录、附设、附属、附属国、附图、附言、附议、附庸、附庸风雅、附载、附则、附注、附着

  拼音  yè xié   注音  一ㄝˋ ㄒ一ㄝˊ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KFH  仓颉  RJ  郑码  JED  四角  64000  结构  左右电码  0673  区位  5022  统一码  53F6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叶(葉)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菜叶。叶子。叶落归根。一叶知秋。一叶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⒉ 像叶子的:铁叶。百叶窗。

⒊ 同“页”。

⒋ 世,时期:初叶。末叶。

⒌ 姓。

其他字义

叶的拼音:xié(ㄒ一ㄝˊ)  

⒈ 和洽,合:叶韵。

统一码

叶字UNICODE编码U+53F6,10进制: 21494,UTF-32: 000053F6,UTF-8: E5 8F B6。

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協葉

汉英互译

leaf、foliage、frondage、part of a hisorical period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十

English

to harmonize, to rhyme; to unite; (borrowed for) lea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叶的拼音: Shè  

〈词性:名〉

(1) 古邑名 [She village]。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如:叶县凫(指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

(2) (今读   )姓。如: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 另见 yè;xié  

基本词义

叶的拼音: xié  

〈词性:动〉

(1) 和洽。同“协” [be harmonious]

犀牛一角叶箜篌。——《老残游记》

逢吉与 李程同执政,不叶。——《新唐书》

(2) 又如:叶律(叶韵;韵律);叶韵(协韵;押韵);叶中(犹适中);叶吉(和协吉祥);叶和(和睦;和合;和谐;亦作应和);叶契(协和,配合);叶泰(协和安泰)

(3) 协助;帮助 [assist]。如:叶佐(辅佐,配合);叶齐(协力一致);叶赞(协同翊赞)

(4) 合,共同 [together]

股肱叶谋,爪牙宣力。——《旧五代史》

(5) 又如:叶力(协力;合力);叶心(同心);叶谋(合谋;共谋)

(6) 另见   

基本词义

叶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枽(   )声。植物的叶子。“叶”,同“协”,会意字,从十从口。本是两个字。本义:草木之叶)

(2) 同本义 [leaf]

叶,草木之叶也。——《说》

其叶为胡蝶。——《列子·天瑞》。注:“散也。”

枝叶未有害。——《诗·大雅·荡》

(3) 又如:叶尖(植物学名词。叶片的尖端部位);叶序(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芽(植物学名词。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叶基(植物学名词。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

(4) 比喻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 [leaf-like thing]

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无题》

(5) 又如:百叶窗;一叶扁舟;肺叶

(6) 历史时期的分段 [part of a historical period]。如:唐朝末叶;20世纪中叶

(7) 世,代 [generation]

勋载二叶。——汉《太尉刘宽碑》

继德前叶,清和挺懿。——汉《豫州从事孔褒碑》

李势在 蜀既久,承藉累叶。——《世说新语》

(8) 又如:叶语(世代相传说)

(9) 量词。轻薄物体的计量单位。如:叶叶(片片)

(10) 古邑名 [Ye village],在今河南叶县南

公爱班固而忽 崔骃,此 叶公之好龙也。(叶公:本名沈诸梁,楚国贵族,叶是他的封地。)——《后汉书·崔骃传》

(11) 姓

(12) 另见 xié  

常用词组

叶斑病、叶柄、叶蜂、叶公好龙、叶红素、叶猴、叶黄素、叶绿素、叶轮、叶落归根、叶落知秋、叶脉、叶面、叶片、叶鞘、叶肉、叶酸、叶甜菜、叶序、叶叶、叶腋、叶枝、叶子

  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繁体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WY  仓颉  OO  郑码  ODOD  四角  880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83  区位  2051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人  统一码  4ECE  笔顺  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从(從)的拼音:cóng(ㄘㄨㄥˊ)  

⒈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⒉ 采取,按照:从优。

⒊ 跟随:愿从其后。

⒋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⒌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⒍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⒎ 次要的:主从。从犯。

⒏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⒐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⒑ 姓。

其他字义

从(從)的拼音:zòng(ㄗㄨㄥˋ)  

⒈ 古同“纵”,竖,直。

⒉ 古同“纵”,放任。

统一码

从字UNICODE编码U+4ECE,10进制: 20174,UTF-32: 00004ECE,UTF-8: E4 BB 8E。

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從縱䢨

汉英互译

frae、from

相关字词

自、主、违

造字法

会意:从二人

English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词性变化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词性: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常用词组

从不、从长计议、从此、从此往后、从从容容、从…到…、从动、从而、从犯、从谏如流、从井救人、从句、从军、从来、从良、从略、从命、从前、从戎、从容、从容不迫、从容自若、从善、从善如流、从师、从事、从属、从速、从天而降、从头、从先、从小、从心所欲、从业、从一而终、从优、从征、从政、从中、从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