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ī gāo mò rùn
注音ㄓ ㄍㄠ ㄇㄛˋ ㄖㄨㄣˋ
解释见“脂膏不润”。
出处《金石萃编·隋赵芬碑》:“清白自守,脂膏莫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廉洁。
感情脂膏莫润是中性词。
繁体脂膏莫潤
近义脂膏不润
动物生肖牛,虎,蛇
脂的拼音:zhī(ㄓ)
⒈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
⒉ 指“胭脂”:脂粉。
脂字UNICODE编码U+8102,10进制: 33026,UTF-32: 00008102,UTF-8: E8 84 82。
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指
fat、grease、rouge
形声:从月、旨声
fat, grease, lard; grease
详细解释◎ 脂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旨声。本义: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2) 同本义 [oil or fat]
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说文》
有羽者脂。——《易·本命》
脂,肪也。——《广苍》
脂膏以膏之。——《礼记·内则》。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
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周礼·考工记·梓人》
(3) 又如:脂灰(油脂和石灰,犹今油灰之类);脂水(旧指妇人盥洗后的剩水;或指石油;脓水);脂炬(即脂烛);脂韦(油脂和软皮)
(4) 润滑脂 [grease]。如:复合皂基脂;非皂基脂;耐寒脂;耐压脂;防锈脂;轴用脂
(5) 胭脂 [rouge]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王维《西施咏》
(6) 又如:脂粉客(油头粉面的风流子弟);脂粉钱(旧指女私蓄)
◎ 脂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涂油使润滑 [oil]
我车已载脂。——杜甫《赤谷》
(2) 又如:脂车(油涂车轴,以利运转。借指驾车出行)
脂蛋白、脂肪、脂粉、脂膏、脂瘤、脂水、脂油
膏的拼音:gāo(ㄍㄠ)
⒈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⒉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⒊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的拼音:gào(ㄍㄠˋ)
⒈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⒉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膏字UNICODE编码U+818F,10进制: 33167,UTF-32: 0000818F,UTF-8: E8 86 8F。
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ream、fat、grease、oil、ointment、paste
形声:从月、高声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详细解释◎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fat;grease;oil]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fat meat]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oil lamp]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paste;cream;ointment]。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fat in the heart]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stick]。如:润肤膏;唇膏
◎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膏剂、膏粱、膏血、膏药、膏腴、膏泽、膏子
◎ 膏的拼音: gào
〈词性:动〉
(1) 润泽,滋润 [moisten]。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lubricate]。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paint]。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dip in(ink)]。如:膏墨
(5) 另见 gāo
莫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不要:莫哭。
⒉ 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⒊ 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
⒋ 古同“漠”,广大。
⒌ 姓。
莫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古同“暮”。
莫字UNICODE编码U+83AB,10进制: 33707,UTF-32: 000083AB,UTF-8: E8 8E AB。
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䒬
don't、no、no one、nothing
会意
详细解释◎ 莫的拼音: mò
〈词性: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not]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don’t]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perhaps;about;can it be that]。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 莫的拼音: mò
〈词性:代〉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no one; nothing]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 莫的拼音: mò
〈词性: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membrane]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desert]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office of ancient general]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illness]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 莫的拼音: mò
〈词性:动〉
(1) 通“谟”。谟划 [plan;consider]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pare,cut]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yearn for;be attracted toward]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形
(1) 通“漠”。广漠 [vast]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quite]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莫不、莫不倾动加礼、莫不然、莫不是、莫不闻、莫不逾侈、莫测高深、莫大、莫非、莫过于、莫讲、莫可名状、莫名、莫名其妙、莫逆、莫逆之交、莫如、莫斯科、莫须有、莫邪、莫衷一是
◎ 莫的拼音: mù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mǎ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2) 同本义 [dusk;evening;sunset]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curtain]。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mò
润(潤)的拼音:rùn(ㄖㄨㄣˋ)
⒈ 不干枯,湿燥适中:湿润。润泽。滋润。
⒉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润肠。润滑。浸润。
⒊ 细腻光滑:光润。滑润。珠圆玉润。
⒋ 使有光泽,修饰:润饰。润色。
⒌ 利益:利润。分润。
⒍ 以财物酬人:润笔。
润字UNICODE编码U+6DA6,10进制: 28070,UTF-32: 00006DA6,UTF-8: E6 B6 A6。
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潤
embellish、moist、profit、sleek、smooth
形声:从氵、闰声
soft, moist; sleek; freshen
详细解释◎ 润的拼音:
潤 rùn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 闰( rùn )声。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
(2) 同本义 [moisten]
润,水曰润下。——《说文》
润,渍也。——《广雅》
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雨润万物。——《论衡·雷虚》
温润而泽。——《礼记·聘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润一润喉咙;润下(雨水下以滋润万物);润雨(受雨水滋润);润改(滋润涵养);润滋(滋润)
(4) 修饰,使有光彩 [embellish]
润,饰也。——《广雅》
必待明圣润色。——《汉书·终军传》
(5) 又如:润屋(装饰房屋);润正(润色纠正);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润改(润色修改)
(6) 使得到好处,扶助 [assist]
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
◎ 润的拼音:
潤 rùn
〈词性:形〉
(1) 潮湿 [moist]
衣润费垆烟。——宋·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2) 又如:润肺爽口(痛快;酣畅);润浸(浸湿;浸透);润溽(湿润);润滋滋(润湿的样子)
(3) 细腻光滑 [smooth]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润气(光泽);润腻(光滑细腻;润泽细腻)
◎ 润的拼音:
潤 rùn
〈词性:名〉
(1) 雨 [rain]。如:润气(水气)
(2) 恩惠 [benefit]。如:润泽(恩泽)
(3) 沾益,利益;财物 [pay for service]。如:外润;利润;润利(犹获利);润槖(丰润口袋。谓收受贿赂)
(4) 润水 [Run River]。淮河支流。在今安徽省西北部。发源于临泉县,东南流至润河集入淮,今称润河
(5) 古州名 [Run prefecture]
(6) 隋置。治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7) 辽置。治海阳,故城在今秦皇岛市西北部
润笔、润肤膏、润格、润滑、润滑油、润色、润身、润湿、润饰、润物、润泽、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