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陟岵瞻望的意思

zhìzhānwàng

陟岵瞻望



拼音zhì hù zhān wàng

注音ㄓˋ ㄏㄨˋ ㄓㄢ ㄨㄤˋ

解释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出处《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例子陟岵瞻望,惟日惟岁。《后汉书 李膺传》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陟岵瞻望是中性词。

繁体陟岵瞻朢

近义陟岵陟屺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BHIT  五笔98  BHHT  仓颉  NLYLH  郑码  YIKO  四角  71221  结构  左右电码  7106  区位  5876  统一码  965F  笔顺  フ丨丨一丨一丨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陟的拼音:zhì(ㄓˋ)  

⒈ 登高:陟山。

⒉ 晋升,进用:黜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统一码

陟字UNICODE编码U+965F,10进制: 38495,UTF-32: 0000965F,UTF-8: E9 99 9F。

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陟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徏徝

English

climb, scale, ascend; proce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陟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2) 同本义,与“降”相对 [climb up;ascend]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3)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4) 登程,上路 [set out]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下》

(5) 又如:陟遐(远行);陟卓(远行);陟涉(跋涉)

(6) 晋升 [promote to a higher office]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善。否,恶。臧否,奖善惩恶。臧、否,这里都是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陟罚(提拔与惩罚);陟黜(进用与贬黜);陟劝(提升与奖励);陟明(进用贤明)

(8) 升遐,升天 [(of emperor) die]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书·康王之诰》

(9)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时配享)

  拼音    注音  ㄏㄨˋ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MDG  仓颉  UJR  郑码  LLEJ  四角  24760  结构  左右电码  1487  区位  6518  统一码  5CB5  笔顺  丨フ丨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岵的拼音:hù(ㄏㄨˋ)  

⒈ 多草木的山。

统一码

岵字UNICODE编码U+5CB5,10进制: 23733,UTF-32: 00005CB5,UTF-8: E5 B2 B5。

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岵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English

h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岵的拼音:   

〈词性:名〉

多草木的山 [a well-wooded hill]

山匪阻而是岵,川有清而无浊。——《宋书》

  拼音  zhān   注音  ㄓㄢ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HQDY  仓颉  BUNCR  郑码  LROS  四角  67061  结构  左右电码  4232  区位  5316  统一码  77BB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ノフ一ノ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瞻的拼音:zhān(ㄓㄢ)  

⒈ 往上或往前看:瞻仰。瞻望。瞻拜。瞻谒。瞻念。瞻前顾后。

统一码

瞻字UNICODE编码U+77BB,10进制: 30651,UTF-32: 000077BB,UTF-8: E7 9E BB。

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瞻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look u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目、詹声

English

look; look out for; re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瞻的拼音: zh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目,詹( zhān  )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2) 同本义 [look up or forward]

瞻,临视也。——《说文》

瞻,视也。——《尔雅》

瞻望弗及。——《诗·邶风·燕燕》

瞻彼日月。——《诗·邶风·雄雉》

瞻前而顾后兮。——《楚辞·离骚》。注:“观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诗·魏风·伐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观瞻(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高瞻远瞩;瞻略(谋略;智谋);瞻眄(观看,察看);瞻相(观察);瞻视(观看;顾盼);瞻察(观察);瞻览(观看,观览)

(4) 仰慕 [look at with reverence]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诗·大雅·桑柔》

(5) 又如:瞻谒(瞻仰晋见);瞻迎(瞻仰欢迎);瞻奉(恭敬侍奉)

常用词组

瞻拜、瞻顾、瞻礼、瞻企、瞻前顾后、瞻玩、瞻望、瞻仰、瞻予马首

  拼音  wàng   注音  ㄨㄤ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YNEG  仓颉  YBHG  郑码  SHQC  四角  07104  结构  上下电码  2598  区位  4591  统一码  671B  笔顺  丶一フノフ一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望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⒉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⒊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⒋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⒌ 向,朝着:望东走。

⒍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

⒎ 埋怨,责备:怨望。

⒏ 姓。

统一码

望字UNICODE编码U+671B,10进制: 26395,UTF-32: 0000671B,UTF-8: E6 9C 9B。

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ull moon、hope、look over、reputation、visit

相关字词

视、看、瞧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  )。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com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grudge]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词性变化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名〉

(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介〉

(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常用词组

望板、望尘不及、望穿秋水、望断、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望风、望风扑影、望风而遁、望风而溃、望风而靡、望风而逃、望风披靡、望楼、望梅止渴、望门投止、望日、望头、望外、望文生义、望闻问切、望乡台、望眼欲穿、望洋、望洋兴叹、望远镜、望月、望诊、望子成龙、望子、望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