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指日可下的意思

zhǐxià

指日可下



拼音zhǐ rì kě xià

注音ㄓˇ ㄖˋ ㄎㄜˇ ㄒ一ㄚˋ

解释指明日可以攻下。

出处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例子这最后的抵抗如被冲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

辨析指日可下与“指日可待”有别:指日可下意义重心在“下”;表明很快就可以攻下(夺取);“指日可待”意义重心在“待”表明可以等待实现。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指日可下是褒义词。

近义指日可待

反义遥遥无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XJG  仓颉  QPA  郑码  DRK  四角  52061  结构  左右电码  2172  区位  5424  统一码  6307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指的拼音:zhǐ(ㄓˇ)  

⒈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

⒉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指雨。

⒊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

⒋ 点明,告知: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

⒌ 直立,竖起:令人发(  )指(形容极为愤怒)。

⒍ 意向针对:指标。指定。

⒎ 古同“旨”,意义,目的。

统一码

指字UNICODE编码U+6307,10进制: 25351,UTF-32: 00006307,UTF-8: E6 8C 87。

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pend on、digit、finger、indicate、point

造字法

形声:从扌、旨声

English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指的拼音: zhǐ  

〈词性: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finger]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toe]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intention]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finger breadth;digit]。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词性变化

指的拼音: zhǐ  

〈词性:动〉

(1) 指向;指着 [point at;point to]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appoint]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instruct]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show how]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censure]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frame sb.]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state]。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指的拼音: zhǐ  

〈词性:形〉

(1) 竖起 [vertical]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fine]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常用词组

指北针、指标、指钵、指斥、指出、指错、指导、指导员、指点、指定、指冬瓜骂葫芦、指腹为婚、指供、指画、指环、指挥、指挥若定、指甲、指尖、指教、指节、指靠、指控、指令、指鹿为马、指名、指名道姓、指明、指目、指南、指南录、指南针、指派、指认、指日可待、指桑骂槐、指山卖岭、指山说磨、指使、指示、指手划脚、指数、指天誓日、指通豫南、指头、指望、指纹、指向、指要、指意、指引、指印、指责、指摘、指针、指正

  拼音    注音  ㄖ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JJJJ  仓颉  A  郑码  KA  四角  60100  结构  单一电码  2480  区位  4053  统一码  65E5  笔顺  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日的拼音:rì(ㄖˋ)  

⒈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⒉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⒊ 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⒋ 某一天:纪念日。

⒌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⒍ 时候:春日。往日。

⒎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⒏ 特指“日本国”。

统一码

日字UNICODE编码U+65E5,10进制: 26085,UTF-32: 000065E5,UTF-8: E6 97 A5。

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囩囸

汉英互译

daily、day、run、sun、tim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un; day; dayti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日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daytime]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词性: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daytime]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time]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short for Japan]。如:中日文化交流

词性变化

日的拼音:   

〈词性:副〉

(1) 每日,每天 [every day]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the other day]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the bygone days]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常用词组

日安、日班、日斑、日报、日薄西山、日本、日不暇给、日常、日场、日程、日程表、日出、日出三竿、日复一日、日工、日高日上、日观峰、日观亭、日光、日光灯、日晷、日后、日环食、日积月累、日记、日间、日见、日渐、日久、日久见人心、日久岁深、日久天长、日就月将、日刊、日课、日理万机、日历、日历表、日落、日落西山、日冕、日暮、日暮途穷、日内、日偏食、日期、日气、日前、日趋、日全食、日日、日日夜夜、日色、日上三竿、日射、日甚一日、日食、日试万言、日头、日托、日往月来、日夕、日下、日新月异、日薪、日夜、日夜兼程、日夜警戒、日夜如梭、日以继夜、日益、日影、日用、日用品、日语、日元、日月、日月重光、日月蹉跎、日月如梭、日杂、日照、日志、日中、日中则昃、日子、日坐愁城

  拼音  kě kè   注音  ㄎㄜˇ ㄎㄜ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SKD  仓颉  MNR  郑码  AIJ  四角  1062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0668  区位  3141  统一码  53EF  笔顺  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可的拼音:kě(ㄎㄜˇ)  

⒈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⒉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⒊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⒋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⒌ 尽,满:可劲儿干。

⒍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⒎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⒏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⒐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⒑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⒒ 姓。

其他字义

可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可汗(hán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统一码

可字UNICODE编码U+53EF,10进制: 21487,UTF-32: 000053EF,UTF-8: E5 8F AF。

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妿歌

汉英互译

approve、but、can、may、need、ye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ay, can, -able; possib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approve;permit;allow]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3)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4) 能够;可以 [can;may]

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可治。——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下》(与通“欤”。)

(5) 又如:可刚可柔(可以强硬可以温和。指刚柔并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胜(岂能忍受)

(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

可爱者甚藩。——宋· 周敦颐《爱莲说》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观(值得观览,有观览的价值);可矜(值得怜悯);可堪(那堪,怎堪);可怜相(值得怜悯的样子)

(8) 相称;适合 [accord with]

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9) 又如:可体(合身);可手(合手,称手);可式(正合适);可愿(符合愿望的事;符合愿望);可意种(如意的人)

(10) 适合于…(如人意、人心) [make]。如:可人意(使人满意、喜爱);可疑(令人怀疑);可儿(趁人心意的人儿);可伤(使人悲伤);可怜见(使人生爱怜之情;可怜);可噩(亦作“可愕”。使人惊讶)

(11) 应当,应该 [should]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应该,须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须知)

(13) 病痊愈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只见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浒传》

词性变化

可的拼音:   

〈词性:形〉

(1) 善,好 [good]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2) 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correct;right]

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韩非子》

(3) 适当[appropriate;due;fit]

[驴]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

(4) 又如:可式(安放得当);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适);可道(可真是,正是)

(5) 满的 [full]

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出来。——《儿女英雄传》

可的拼音:   

〈词性:副〉

(1) 可是;却 [but]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 颜渊。(意思是,可是怎么竟混淆了坏人和好人?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劳动艰苦,可大家干劲十足

(3) 大约、近似 [about]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可值千万余。——《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余人

(5) 就,便 [at once;right away]。如:可便(便,就)

(6) 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 [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听过他杀过人?

(7) 岂,难道 [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如:可不(岂不;岂不是);可不道(岂不知,岂不闻);可不的(岂不是)

(8) 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汉· 贾谊《论积贮疏》

(9) 又如:可动人了;人可多了

(10) 表示久望而获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们等了你好久,你可回来了

(11) 无义。语助词

我孩儿安心,省可烦恼!——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2) 表被动的助动词

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另见   

常用词组

可爱、可悲、可鼻、可鄙、可变、可不、可不是、可怖、可乘之机、可耻、可待因、可的松、可丁可卯,可丁可卯儿、可读性、可耕地、可观、可贵、可好、可恨、可嘉、可鉴、可见、可见、可见度、可敬、可卡因、可堪、可靠、可靠性、可可、可可豆、可可儿的、可口、可口可乐、可怜、可怜、可怜巴巴、可怜虫、可目、可恼、可能、可能、可能、可逆、可怕、可欺、可气、可巧、可亲、可取、可人、可是、可烧而走、可叹、可望、可谓、可恶、可恶、可惜、可惜、可喜、可想而知、可笑、可心、可信、可行、可行性、可疑、可以、可意、可有可无、可憎

基本词义

可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可汗

  拼音  xià   注音  ㄒ一ㄚˋ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GHI  仓颉  MY  郑码  AID  四角  1023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7  区位  4734  统一码  4E0B  笔顺  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下的拼音:xià(ㄒ一ㄚˋ)  

⒈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⒉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⒊ 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⒋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⒌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⒍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⒎ 进入:下海。

⒏ 投送:下书。

⒐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⒑ 谦辞:在下。下官。

⒒ 颁布:下令。

⒓ 攻克:攻下。

⒔ 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⒕ 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⒖ 退让:争执不下。

⒗ 做出判断:下结论。

⒘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⒙ 用在名词后边(①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②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⒚ 用在动词后边(①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②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③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⒛ 少于:不下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下蛋。

统一码

下字UNICODE编码U+4E0B,10进制: 19979,UTF-32: 00004E0B,UTF-8: E4 B8 8B。

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low、descend、down、give birth to、give in、go to、leave off、lower、next、take

相关字词

上、高、停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under, underneath, below; down; inferior; bring dow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名〉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below;under;underneath]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4) 地 [ground]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5)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6) 指下巴 [the lower jaw]。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7) 臣下;百姓;群众 [the masses;inferior]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8)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9) 方面 [side]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10)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11) 下一次 [the next time]。如:下不为例

(12) 特指湖泽 [lake]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13) 地表之下 [underground]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14) 里面 [inside]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15)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o’clock]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6) 指时间、处所、范围 [time;place;area;scope;field]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7) 位在下的人 [subordinate]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与其群下

词性变化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动〉

(1) 下来 [descend]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下见小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客驰下。——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3) 落下;降下 [fall]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5) 离开 [get out]。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6) 弯屈 [bow]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7)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8) 卸下 [take off]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9)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10) 放入;投入 [put in]。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11) 施行;使用 [apply;use]。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12) 完成;结束 [finish;end]。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13) 递送 [send;deliver]。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14) 发表、宣告 [issue]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谕旨将下

而卒不下

(15)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16) 去;到 [go to]

便下襄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7)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18) 做饭 [cook]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19)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20)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 [lay]。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21)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 [play]。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22)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capture]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 燕,下 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23) 又如:连下数城

(24) 歇宿;收留 [stay]

徐孺下 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25)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6) 以菜肴佐食 [go with]。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27) 投降 [surrender]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28)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9) 居人之下;谦让 [modestly decline]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 韩愈《师说》

(30)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31) 安扎 [camp]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32) 拍 [beat;clap]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形〉

(1) 身分、地位低 [lower]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2)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3) 幼小 [young]。如:上下(长幼;尊卑)

(4) 次序或时间在后 [latter;next]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下颇惊。——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5)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6) 低于,少于 [inferior]。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量〉

(1)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2)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常用词组

下巴、下巴颏儿、下摆、下班、下半场、下半旗、下半晌、下半天、下半夜、下辈、下辈子、下本儿、下笔、下边,下边儿、下标、下不来、下不来台、下不为例、下部、下操、下策、下层、下层林、下场、下场、下场门、下车、下车伊始、下沉、下陈、下衬、下乘、下程、下处、下船、下垂、下垂、下唇、下次、下存、下达、下蛋、下道,下道儿、下道齐桓、下等、下地、下地幔、下第、下店、下调、下跌、下定义、下毒、下饭、下方、下房,下房儿、下放、下风、下浮、下纲、下岗、下工、下工、下工夫,下功夫、下沟、下关、下官、下跪、下锅、下海、下颌、下黑儿、下户、下级、下家、下嫁、下贱、下江、下降、下脚,下脚儿、下脚、下脚、下脚货、下脚料、下街、下界、下劲、下九、下九流、下酒、下课、下口、下苦、下款、下来、下来、下里巴人、下力、下吏、下里、下僚、下列、下劣、下令、下流、下流、下落、下落、下马、下马看花、下马威、下面、下奶、下女、下品、下聘、下坡、下铺、下棋、下气、下气、下欠、下窍、下切、下情、下去、下去、下山、下山、下身、下神、下乘、下士、下世、下世、下手、下手、下首、下书、下水、下水道、下死劲、下宿、下榻、下台、下堂、下体、下田、下调、下帖、下同、下头、下推、下脱、下文、下问、下午、下洗、下细、下弦、下限、下陷、下乡、下泻、下泄、下心意、下行、下学、下旬、下咽、下药、下野、下夜、下邑、下意识、下饮黄泉、下游、下余、下愚、下雨、下狱、下院、下月、下葬、下账、下诏、下政、下中农、下中天、下种、下逐客令、下箸、下装、下坠、下子、下作、下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