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止循资序的意思

zhǐxún

止循资序



拼音zhǐ xún zī xù

注音ㄓˇ ㄒㄨㄣˊ ㄗ ㄒㄨˋ

解释止:只,仅;循:顺着,引申为沿袭,依照;资序:论资排辈。指只靠资历。

出处清·陈忱《续资治通鉴》第五卷:“若专引知识,则嫌于私;若止循资序,未必皆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止循资序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HHHG  五笔98  HHGG  仓颉  YLM  郑码  II  四角  21100  结构  单一电码  2972  区位  5425  统一码  6B62  笔顺  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止的拼音:zhǐ(ㄓˇ)  

⒈ 停住不动:止步。截止。

⒉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⒊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⒋ 古同“趾”,脚;脚趾头。

统一码

止字UNICODE编码U+6B62,10进制: 27490,UTF-32: 00006B62,UTF-8: E6 AD A2。

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址趾阯

汉英互译

only、stop、till、to

相关字词

行、起

造字法

象形:像人脚

English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词性变化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动〉

(1) 停住,中断进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prevent]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be 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dwell]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stay]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副〉

(1) 仅;只 [only]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止的拼音: zhǐ  

<语气助词>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常用词组

止步、止动、止付、止汗药、止境、止水、止宿、止痛、止痛药、止吐、止泻药、止血、止血剂、止息、止痒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ㄨㄣˊ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TRFH  仓颉  HOHJU  郑码  OIEL  四角  22264  结构  左右电码  1789  区位  4913  统一码  5FAA  笔顺  ノノ丨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循的拼音:xún(ㄒㄨㄣˊ)  

⒈ 遵守,依照沿袭:遵循。因循。循环。循规蹈矩。

⒉ 古同“巡”,巡行。

统一码

循字UNICODE编码U+5FAA,10进制: 24490,UTF-32: 00005FAA,UTF-8: E5 BE AA。

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bide、follow

造字法

形声:从彳、盾声

English

obey, comply with, fol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循的拼音: xún  

〈词性:动〉

(1) (形声。从彳,盾声。彳( chì  ),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2) 同本义 [along]

循,行顺也。——《说文》

循道而趋。——《庄子·天道》

循墙而走。——《庄子·列御寇》

率循大下。——《书·顾命》

五星循轨。——《淮南子·本经》

循天者,与道游者也。——《淮南子·原道》

循山而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聊斋志异·促织》

循以入。——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循轨(依轨道而行);循箫(沿街叫卖的人)

(4) 按照;依序 [according to]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定法》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循例(依照常例);循名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循次(依次);循依(依照)

(6) 遵循,仿效 [follow]

昏微循迹。——《楚辞·天问》。注:“循,遵也。”

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书·洪范》

(7) 又如:循古(遵循古制);循道(遵循正道);循桡(遵行);循检(遵照规矩);循蹈(遵循)

(8) 遵守 [abide by]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礼记·射义》

大人作而弟子循。——《淮南子·汜论训》

(9) 又如:循律(遵循法律、制度);循分(遵守本分)

(10) 循环 [circulate],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如:循环往复,循环无端

(11) 通“巡”。巡视 [tour]

循行国邑。——《礼记·月令》

循,巡也。——《珠丛》

徼循长杨以东。——《汉书·东方朔传》。注:“行视也。”

(12) 又如:循览(浏览)

(13) 步行 [walk]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战国策》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14) 又如:循步(行步,慢步)

(15) 安抚 [placate]

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战国策》

(16) 又如:循拊(安抚;抚慰);循抚(安抚)

(17) 寻找 [seek]。如:循本(寻求其本源);循揣(寻思);循咀(寻味)

(18) 考察;检查;省察 [make a tour]。如:循省;循察(省察);循行(巡视)

(19) 通“揗”。抚慰;摩;抚摩 [finger]

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荀子·哀公》

循石,非彼无石。——《公孙龙子·坚白论》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天瑞》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汉书·李陵传》

(20) 又如:循玩(抚摩赏玩)

词性变化

循的拼音: xún  

〈词性:形〉

(1) 良,善,好 [good]。如:循声(治绩;声誉);循顺(善良驯顺);循雅(温顺文雅)

(2) 恭谨 [respect]

臣以济循事王,王能亡燕…——《战国策》

常用词组

循规蹈矩、循环、循序、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拼音    注音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UQWM  仓颉  IOBO  郑码  TDRL  四角  37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27  区位  5542  统一码  8D44  笔顺  丶一ノフノ丶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资(資)的拼音:zī(ㄗ)  

⒈ 财物,钱财:资源。物资。资财。资金。资费。资料。工资。川资(路费)。

⒉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资本。外资。独资。合资。资方。

⒊ 供给,帮助:资助。资送。资敌。可资借鉴。

⒋ 智慧能力:资质。天资。

⒌ 出身和经历:资格。资历。

⒍ 姓。

统一码

资字UNICODE编码U+8D44,10进制: 36164,UTF-32: 00008D44,UTF-8: E8 B5 84。

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资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dowment、expenses、money、qualifications

造字法

形声:从贝、次声

English

property; wealth; capit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资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2) 同本义 [money;fund]

资,货也。——《说文》

资,川也。——《广雅》

怀其资——《易·旅》

丧乱蔑资。——《诗·大雅·板》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一》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 蒙嘉。——《战国策·燕策》

应得之资。——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富者捐资。——《广东军务记》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清· 方苞《狱中杂记》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投资(把资金投入企业);内资;外资;集资;薪资(工资);茶资(茶钱);资业(资产);借资

(4) 费用 [expenses]

问几月之资。——《仪礼·聘礼》

致马资于有司。——《礼记·少仪》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资斧不裕(旅费盘缠不宽裕);资装(盘缠与行装);川资(旅费);邮资(邮费);资值(衣食之值);开资

(6) 资历;资格 [qualifications]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 伯阳有师资之尊。——《世说新语·言语》

愔自以资望少。——《晋书·郄愔传》

资轻望浅,舆论不孚。——《大波》

(7) 又如:资履;资任(资格;资历);资名(资历名望);资级(资格和品级);资秩(资历和品质);资籍(资格履历)

(8) 天赋;天资 [endowment]

然大王资侮人。——《汉书·陈平传》

绝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魏源《默觚下·治篇》

(9) 又如:资质愚钝(天资愚鲁、蠢笨);资质甚鲁(天资愚笨);资略(才智、见识);资补(天资素质);资望(丰姿仪容)

(10) 条件 [condition]

三资者备。——《战国策·秦策一》

(11) 资料;材料 [material]

每相见必以欧战为一谈资。——梁启超《欧战蠡测》

(12) 粮食 [grain]

唯是脯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资穷困。——《国语·晋语四》。注:“资廪也。”

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北。——《后汉书》

(13) 又如:资饟(粮饷);资粮(粮食)

(14) 水名 [Zi River]。发源于湖南省武冈县,北流入洞庭湖

(15) 凭借 [dependenc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世说新语·文学》

以资切磋。——清· 刘开《问说》

(16) 能力;作用 [ability;effect]

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资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17) 姓

词性变化

资的拼音:

  

〈词性:动〉

(1) 资助;供给 [provide]

资之以币帛。——《韩非子·说疑》

固大王资余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资馈(馈赠;出资帮助);资禄(提供俸禄);资给(供给财用);资给馆谷(供给宾客的宿食)

(3) 给予 [give]

王资臣万金而游。——《战国策》

如姬资之三年。(“资”,为……悬赏,为动用法;“之”,指杀如姬之父的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资给馆谷(供给宾客的宿食)

(5) 救助;帮助 [aid]

尧何以助汝?——《庄子》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资全(周济);资政(帮助治理国政);资辅(资助;帮助)

(7) 蓄积 [store up]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令也。——《国语·越语上》

(8) 又如:资聚(积聚);资储(积蓄,贮备)

(9) 取,取用 [take]

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王安石《与马运判书》

(10) 又如:资取(获取;取得);资福(取福,求福);资纵(取用无度)

资的拼音:

  

〈词性:形〉

(1) 锋利 [sharp]

旅于处,得其资斧。——《易·旅》

(2) 又如:资辩(利口善辩)

常用词组

资本、资本家、资本主义、资不抵债、资材、资财、资产、资产阶级、资方、资斧、资格、资金、资力、资历、资粮、资料、资深、资望、资用、资源、资质、资助

  拼音    注音  ㄒㄨˋ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YCBK  五笔98  OCNH  仓颉  ININ  郑码  TGXI  四角  0022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45  区位  4882  统一码  5E8F  笔顺  丶一ノ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序的拼音:xù(ㄒㄨˋ)  

⒈ 次第:顺序。秩序。次序。工序。程序。序数。

⒉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⒊ 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序曲。序幕。序论。

⒋ 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⒌ 指季节:四序。

⒍ 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庠序。

统一码

序字UNICODE编码U+5E8F,10进制: 24207,UTF-32: 00005E8F,UTF-8: E5 BA 8F。

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㘧䦽

汉英互译

order、preface、initial、sequence

造字法

形声:从广、予声

English

series, serial order, sequ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序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 yǎn  ),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2) 堂屋的东西墙 [east-west wall of a hall]

序,东西墙也。——《说文》

西序东向。——《书·顾命》

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皆馔于西序下。——《仪礼·士丧礼》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若陈衣于序东。——《礼记·丧大记》

(3) 正屋两侧东西厢房 [wing]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文选》

(4) 古代学校的别名 [locally-run school in ancient times]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殷曰序, 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序室(古代幼童读书处)

(6) 次第,次序 [order;sequence]

言有序。——《易·艮》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工序;次序;岁序;词序;语序;序秩(官序);序成(第等,次序)

(8) 特指官吏等级系列中的位次 [precedence]

卿大夫以序守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9) 教育 [education]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文心雕龙》

(10) 季节 [season]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红楼梦》

(11) 序言 [preface]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丐序于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 又

予为斯序。

(13) 又如:序跋;序引(序和引);代序;自序;序文

(14) 功业 [exploits]

继序思不忘。——《诗·周颂·闵予小子》

(15) 头绪 [inkling]

楚王梦亦有其序。——《汉书》

词性变化

序的拼音:   

〈词性:动〉

(1) 依次序排列 [order]

序宾以贤。——《诗·大雅·行革》。毛传:“言宾客次第皆贤。”

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序齿排班(序齿);序位(安排位次);序立(按品级站立)

(3) 叙述,叙说 [narrate]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游记》

(4) 又如:序齿录(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5) 引出 [draw forth]

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悉端。——《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秋》

(6) 草拟 [draft]

县里正在序稿。——《老残游记》

又如:序稿(草拟文稿)

(7) 给……作序 [writing a preface for …]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 按功升官 [assess]

崇德序功。——《三国志》

常用词组

序跋、序齿、序词、序次、序列、序论、序幕、序曲、序数、序数词、序文、序言

止循资序: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