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zhí hún hòu
注音ㄓˋ ㄓˊ ㄏㄨㄣˊ ㄏㄡˋ
解释质朴厚重。形容诗文书画的笔力、风格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吏部下》:“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质直浑厚是中性词。
繁体質直渾厚
动物生肖牛,虎,蛇
质(質)的拼音:zhì(ㄓˋ)
⒈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⒉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⒊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⒋ 抵押或抵押品:人质。
⒌ 同“贽”,礼物。
质字UNICODE编码U+8D28,10进制: 36136,UTF-32: 00008D28,UTF-8: E8 B4 A8。
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質貭儨劕
character、matter、nature、pawn、pledge、quality、question、simple
量
原为形声:下形上声
详细解释◎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斦( zhì )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mortgage;pawn]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 )。问;诘问 [question]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test and verify]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judge]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名〉
(1) 抵押品;人质 [hostage;security;pledge]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oath (treaty) of alliance]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certificate]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target]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nature;natural disposition]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matter;substance;object]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body]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grain of a material]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anvil]。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object]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形〉
(1) 朴实、朴素 [simple;plain]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honest]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质变、质地、质点、质感、质检、质量、质料、质明、质难、质朴、质谱、质铺、质数、质素、质问、质心、质询、质疑、质因数、质直、质子
直的拼音:zhí(ㄓˊ)
⒈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 )。直观。
⒉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⒊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⒋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shuài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⒌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⒍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⒎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⒏ 姓。
直字UNICODE编码U+76F4,10进制: 30452,UTF-32: 000076F4,UTF-8: E7 9B B4。
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值
frank、just、straight、vertical
曲、弯、横
会意:从十、从目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详细解释◎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 ),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straight]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vertical]。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honest;fair]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frank;straightforward]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due]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appropriate;correct;right]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副〉
(1) 径直,一直 [directly]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intentionally]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unexpectedly]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only]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absolutely;literally]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only;alone]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动〉
(1) 伸直;挺直 [straighte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冤屈] [redress (an injustice)]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confront;face;in face of]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主人]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meet]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take turn;in turn]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undertake;assume the office of]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be worth]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名〉
(1) 价值;代价 [value;worth]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pay;salary]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 直的拼音: zhí
<连>
(1) 即使 [even;even if]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介〉
当…时候 [as;at that time]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直笔、直播、直布罗陀海峡、直肠、直肠子、直陈、直尺、直达、直达列车、直捣、直到、直道而行、直瞪瞪、直盯盯、直发人、直感、直根、直勾勾、直挂、直观、直话、直谏、直僵僵、直角、直角尺、直角三角形、直接、直接宾语、直截、直截了当、直径、直撅撅、直觉、直觉性、直来直去、直愣愣、直立、直立茎、直溜溜、直流电、直馏、直眉瞪眼、直取、直上直下、直射、直升、直升机、直省、直视、直抒己见、直属、直率、直爽、直挺、直挺挺、直通通、直系、直系亲属、直辖、直辖市、直线、直心眼儿、直性,直性儿、直性子、直言、直言不讳、直译、直至
浑(渾)的拼音:hún(ㄏㄨㄣˊ)
⒈ 水不清,污浊:浑水摸鱼。浑浊。
⒉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浑人。浑话。浑蛋。浑浑噩噩。
⒊ 全,满:浑身。浑然。
⒋ 天然的,淳朴的:浑古。浑朴。浑厚。
⒌ 简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⒍ 姓。
浑字UNICODE编码U+6D51,10进制: 27985,UTF-32: 00006D51,UTF-8: E6 B5 91。
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渾
muddy、turbid、unsophisticated、whole
清
形声:从氵、军声
muddy, turbid; blend, merge, mix
详细解释◎ 浑的拼音:
渾 h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军声。本义:大水涌流声)
(2) 同本义 [surging sound]
浑,水喷涌之声也。——《玉篇》
浑,混流声也。——《说文》
溟海浑濩涌其后。——《文选·张协·七命》
浑浑若川。——《法言·问神》。注:“洪流也。”
财货浑浑如泉源。——《荀子·富国》
(3) 河名 [Hun River]
(4) 桑干河上游支流,亦名浑源川,发源于山西省北端西麓
(5) 卢沟河在元明后的别称,因河水浑浊得名,即今永定河
(6) 小辽河,辽河最大的支流
(7) 浑江,又名佟家江,发源于吉林省龙岗山脉
(8)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 [Tuguhun nationality]
(9) 浑天说的简称 [Hun,the ancient theory that the Earth is inside the heaven as a yoke in an egg]
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
(10) 姓
◎ 浑的拼音:
渾 hún
〈词性:形〉
(1) 混浊 [muddy;turbid]
浑,浊也。——《切韵》
浑兮其若浊。——《老子》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未相离也。——《列子·天瑞》
贤不肖浑殽。——《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浑水(浑浊不清的水);浑黄(浑浊而发黄);浑浑(浑浊的样子)
(3) 大 [torrent;vast]。如:浑大(宏大;博大);浑芒(广大无边的样子);浑洪(水流盛大的样子);浑浩(水势盛大的样子)
(4) 糊涂 [stupid]。如:浑同三拍(含糊);浑虫(糊涂虫)
(5) 质朴;朴实 [simple;honest]。如:浑素(朴素,不华丽);浑纯(朴质纯正);浑雅(质朴高雅);浑质(纯厚朴实);浑穆(质朴淳和)
(6) 纯,无杂质 [pure]。如:浑花(浑化。骰子掷出得同一彩色);浑黄(纯黄色);浑粹(纯粹);浑铁(纯铁)
(7) 全,整个 [whole]。如:浑沦(囫囵,完整,浑然一体);浑成(完整,浑然一体);浑不比(全不像);浑全(完整;完全);浑舍(浑家。全家)
◎ 浑的拼音:
渾 hún
〈词性:副〉
(1) 全,都,皆 [all]。如:浑同(一共);浑备(完备;齐备)
(2) 简直 [at all;simply]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仍;还 [still;yet]
巴童浑不寐,半夜有行舟。—— 杜甫《十六夜玩月》
◎ 浑的拼音:
渾 hún
〈词性:动〉
(1) 混同;混合 [mix]。如:浑同(混同,等同);浑融(浑合,融合);浑杂(混杂,混合掺杂)
(2) 混,苟且度过 [drift]
只有门下是七八个月的养在府里白浑些酒肉吃吃,一个大钱也不见面。——《儒林外史》
(3) 另见 hùn
浑蛋、浑噩、浑古、浑厚、浑话、浑浑噩噩、浑家、浑金璞玉、浑括、浑沦、浑朴、浑球儿,混球儿、浑然、浑然一体、浑然一体、浑如、浑深、浑身、浑身上下、浑实、浑水摸鱼、浑说、浑天仪、浑仪、浑圆、浑浊
◎ 浑的拼音:
渾 hùn
〈词性:动〉
(1) 混杂。同“混” [mix]。如:浑乱(混乱,杂乱,无条理);浑漫(混漫,杂乱);浑杂(混杂,混合掺杂)
(2) 混同。同“混” [confuse]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王安石《红梅》
(3) 蒙混。同“混” [pass off as]。如:诨骗(哄骗)
◎ 浑的拼音:
渾 hùn
〈词性:副〉
(1) 胡乱地,随意地。同“混” [recklessly]
殷开山疑有伏兵,不去追赶,浑杀人马,收军回营。—— 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
(2) 另见 hún
浑沌、浑名
厚的拼音:hòu(ㄏㄡˋ)
⒈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厚度。厚薄(厚度)。
⒉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厚纸。厚重(zhòng )(a.又厚又重;b.丰厚;c.厚道而庄重)。
⒊ 深,重(zhòng ),浓,多:厚望。
⒋ 不刻薄,待人好:厚道(诚恳,宽容,“道”读轻声)。宽厚。
⒌ 重视,推崇:厚此薄彼。
⒍ 姓。
厚字UNICODE编码U+539A,10进制: 21402,UTF-32: 0000539A,UTF-8: E5 8E 9A。
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㫗垕
deep、favour、large、stress、thick
薄
会意
thick; substantial; greatly
详细解释◎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形〉
(1) (会意。从厂( hǎn ),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2) 同本义 [(of the earth’s crust)thick]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3)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4)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thick]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5)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章、言论);厚厚(很厚)
(6) 大 [large;great]
不厚其栋。——《国语·鲁语》。注:“大也。”
(7) 又如:厚幸(大幸);厚福(大福);厚德(大德)
(8) 丰厚 [rich and generous]
告之者其赏厚而信。——《韩非子·奸劫弑臣》
蓄禄不厚,则民不信。——《墨子·尚贤上》
崔氏之家财产甚厚。—— 元稹《莺莺传》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厚赂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厚贶(丰厚的赏赐);厚施(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厚秩(丰厚的俸禄);厚俸(丰厚的俸禄)
(10) 重;多 [heavy;many]
厚其液而节其帤。——《周礼·考工记·弓人》。注:“多也。”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厚诬(大加毁谤);厚优(优厚的照顾);厚款(厚意款待);厚报(优厚的酬劳)
(12) 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sincere and kindly]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 刘氏者必 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人心风俗日益厚。——魏源《海运全案跋》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行厚而辞深。——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陈明选宽厚呕煦。——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3) 又如:厚亡(亡失很多);厚费(耗费多);厚扰(多多打扰)
(14) 深 [deep]
必厚其鞈。——《吕氏春秋·辨士》。注:“深也。”
(15) 又如:厚交(深交);厚结(深相结交);厚诬(深加欺骗、蒙蔽)
(16) 深厚 [profound]
然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陵与 子卿素厚。——《汉书·李广苏建传》
(17) 又如:厚密(情义深厚密切);厚情(深厚的情意);厚德(深厚的恩德);厚泽(深厚的恩泽)
(18) 酒味浓的 [rich in flavor]。如:酒味很厚
◎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厚度 [thickness]。如:楼板厚30厘米;两尺厚的雪
(2) 财富 [wealth]
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韩非子·有度》
◎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动〉
(1) 优待;推崇 [favour;stress]
因而厚遇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蒙君实视遇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遇足下素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厚生(重视养生以保长寿)
厚爱、厚薄、厚待、厚道、厚度、厚墩墩、厚恩、厚非、厚古薄今、厚今薄古、厚礼、厚利、厚脸、厚脸皮、厚貌深情、厚片、厚生、厚实、厚望、厚味、厚谢、厚颜、厚颜无耻、厚谊、厚意、厚遇、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