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众川赴海的意思

zhòngchuānhǎi

众川赴海



拼音zhòng chuān fù hǎi

注音ㄓㄨㄥˋ ㄔㄨㄢ ㄈㄨˋ ㄏㄞˇ

解释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出处《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一朝咸在。”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众川赴海是中性词。

繁体衆川赴海

近义众流归海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òng   注音  ㄓㄨㄥˋ   繁体  眾、衆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WWU  仓颉  OOO  郑码  ODOO  四角  80880  结构  品字电码  5883  区位  5458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人  统一码  4F17  笔顺  ノ丶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众(衆)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⒉ 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统一码

众字UNICODE编码U+4F17,10进制: 20247,UTF-32: 00004F17,UTF-8: E4 BC 97。

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乑衆眾

汉英互译

crowd、many、numer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三人

English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众的拼音:

衆、 zhòng  

〈词性: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multitude;everyone]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everything]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all official]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soldier;army]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slave]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monk number]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词性变化

众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many]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various]。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general;common]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常用词组

众多、众寡悬殊、众口难调、众口铄金、众口一词、众目睽睽、众目昭彰、众怒、众怒难任、众叛亲离、众擎易举、众人、众生、众矢之的、众数、众说、众说纷纭、众所周知、众望、众望所归、众星捧月、众议院、众志成城

  拼音  chuān   注音  ㄔㄨㄢ   
简体部首  川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巛部  
五笔  KTHH  仓颉  LLL  郑码  ND  四角  22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557  区位  2008  统一码  5DDD  笔顺  ノ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川的拼音:chuān(ㄔㄨㄢ)  

⒈ 河流:名山大川。川流不息。

⒉ 平原,平地:平川。米粮川。

⒊ 〔川资〕旅费。

⒋ 特指中国四川省:川剧。川菜。川贝。

统一码

川字UNICODE编码U+5DDD,10进制: 24029,UTF-32: 00005DDD,UTF-8: E5 B7 9D。

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iver、plain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川的拼音: chu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 同本义 [river]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4) 平地;平野 [plain]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5)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6) 四川省的简称 [Sichuan province]。如:川盐;川墨;川货;川蜀(四川省)

(7) 旅途 [journey]。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词性变化

川的拼音: chuān  

〈词性:形〉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 [quick-boil]。如:川丸子

常用词组

川贝、川菜、川剧、川军、川流不息、川资

  拼音    注音  ㄈㄨˋ   
部首  走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FHHI  仓颉  GOY  郑码  BOID  四角  43800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384  区位  2416  统一码  8D74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赴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往,去:赴京。赴会。赴任。赴约。赴宴。

⒉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赴战。赴敌(加入对敌作战)。赴难(nàn   )。赴义。

⒊ 古同“讣”,讣告。

统一码

赴字UNICODE编码U+8D74,10进制: 36212,UTF-32: 00008D74,UTF-8: E8 B5 B4。

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ttend、betake、go to

造字法

形声:从走、卜声

English

go to; attend, be pres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赴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

(2) 同本义 [go to]

赴,趋也。——《说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以赴礼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赴水则接腋持颐。——《庄子·秋水》

(3) 又如:赴履(奔赴);赴质(奔赴目标);赴助(赴救);赴急(往救急难);赴援(赴救)

(4) 前往;去;到;至,到达 [get to;attend]

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赴吊(前往吊丧);赴市(到市集上去);赴考(前往应试);赴哀(奔丧);赴接(前往救援、接应)

(6) 通“讣”。报丧(古人讣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 [give obituary]

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

凡崩薨,不赴则不书。——《左传·文公十四年》

周烈王崩,诸侯皆吊, 齐后往。 周怒,赴于 齐曰。——《战国策·赵策三》

赴者未至,则哭于巷,哀于馆。——《仪礼·聘礼》

(7) 又如:赴闻(报丧);赴告(春秋时,各国将贵族丧亡祸福等事告诉别国。凶事叫赴,其他的事叫告。今俗称讣告)

(8) 跳进,举身投入 [jump into]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赴海归神(跳海而死);赴鼎(跳入汤镬而死);赴险(进入险地);赴蹈(赴汤蹈火。献身)

(10) 投身;参与 [join]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国俱死。——《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又如:赴命(奔命,拼命努力)

(12) 合,顺应 [accord with]。如:赴拍(应合节拍);赴度(应合节拍);赴趣(钻营;迎合)

(13) 游泳 [swim]。如:赴水(泅水,游泳)

(14) 通“仆”。向前倾跌 [topple and fall forword]

穷而无子者,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浍之中。——《管子·轻重甲》

(15) 又如:病赴(因病跌倒)

常用词组

赴会、赴难、赴任、赴汤蹈火、赴宴、赴约

  拼音  hǎi   注音  ㄏㄞ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TXU  五笔98  ITXY  仓颉  EOWY  郑码  VMZY  四角  38157  结构  左右电码  3189  区位  2603  统一码  6D77  笔顺  丶丶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海的拼音:hǎi(ㄏㄞˇ)  

⒈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⒉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⒊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⒋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⒌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⒍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⒎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⒏ 姓。

统一码

海字UNICODE编码U+6D77,10进制: 28023,UTF-32: 00006D77,UTF-8: E6 B5 B7。

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a、big lake、a lots of、extra lar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每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词性变化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常用词组

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豹、海北天南、海滨、海波、海菜、海草、海汊、海产、海潮、海程、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底捞月、海地、海风、海港、海狗、海关、海龟、海涵、海河、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客、海口、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蓝色、海里、海量、海陵、海流、海流图、海轮、海螺、海洛因、海米、海绵、海面、海南、海南岛、海难、海内、海涅、海鸥、海瑞、海参、海参崴、海狮、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说神聊、海滩、海棠、海塘、海图、海豚、海外、海外关系、海湾、海碗、海王星、海味、海峡、海鲜、海啸、海蟹、海熊、海盐、海蜒、海燕、海宴河清、海洋、海洋性气候、海隅、海域、海员、海运、海葬、海藻、海战、海蜇、海震、海中捞月、海猪、海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