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终非了局的意思

zhōngfēiliǎo

终非了局



拼音zhōng fēi liǎo jú

注音ㄓㄨㄥ ㄈㄟ ㄌ一ㄠˇ ㄐㄨˊ

解释局:结局,定局,指长久之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6回:“想我在此奉侍,终非了局。”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终非了局是中性词。

近义终无了局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ōng   注音  ㄓㄨ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TUY  仓颉  VMHEY  郑码  ZRTD  四角  27133  结构  左右电码  4807  区位  5453  统一码  7EC8  笔顺  フフ一ノフ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终(終)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末了(liǎo   ),完了(liǎo  ),与“始”相对: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⒉ 从开始到末了:终年。终生。饱食终日。

⒊ 人死:临终。送终。

⒋ 到底,总归:终归。终究。终于。终将成功。

⒌ 姓。

统一码

终字UNICODE编码U+7EC8,10进制: 32456,UTF-32: 00007EC8,UTF-8: E7 BB 88。

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終㣎

汉英互译

death、end、eventually、finis

相关字词

末、初、始

造字法

形声:从纟、冬声

English

end; finally, in the 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2) 同本义 [wind silk tightly]

终,絿丝也。——《说文》

旋终在项。——《睡虎地秦墓竹简》

(3) 终了;结束。与“始”相对 [end;finish]

终,极也;终,穷也。——《广雅》

天禄永终。——《论语》

君子以永终知敝。——《易·象下传》。虞注:“坤为永终。”

终朝三拕之。——《易·讼》

庶人终食。——《国语·周语》

妇怨无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继五国迁灭。——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

用武而不终。

终亦不顾。——《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不终岁。——《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月终(月底);年终(一年的末了);始终(从开始到最后);终服(父母之丧,服满三年。同终制);终献(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奠酒为终献);终覆(复试结束)

(6) 死 [death;die]

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终吾身而已。——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终誉(死后的声名);终没(寿终);终具(送终之具,指棺、槨等);终服(终丧);终丧(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

(8) 完成 [complete]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9) 相当 [equal]

出载而立,其广终队。——《墨子·备梯》

词性变化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歌诗一篇,乐一成为一终 [piece]。如:终篇(写完或读完一篇文章)

(2) 古代历法指称“闰月” [leap month]

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史记》

(3) 通“众”。众人[everyone]

终莫能就。——《战国策·韩策》

以义终。——《礼记·祭法》

终生之化。——《汉书·杨王孙传》

(4) 姓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形〉

(1) 整;全,尽 [all;entire;whole]

终宵刺探。(终宵:通夜。刺探:探问。)——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终夕(整夜,通宵);终夜(整夜,全夜);终风(整日刮风);终朝(整个早上;整天,整日)

(3) 通“众”( zhòng  )。多[many]

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副〉

(1) 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 [consistently;thoughtout;from start to finish]

愿终守之。——《战国策·魏策》

终无所成。——《世说新语·自新》

终不敢搏。——唐· 柳宗元《三戒》

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终究,到底 [after all]

终不可强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终遣之。——汉· 刘向《列女传》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终不蒙见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终乖(到底违背);终究(毕竟,也作“终久”);终须(终究,毕竟);终于(终究;到底);终久(终究);终归(终究;毕竟)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常”、“久” [often;for a long time]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

(5) 又如:终古(久远;经常)

常用词组

终场、终点、终端、终伏、终归、终极、终将、终结、终究、终久、终局、终老、终了、终年、终期、终日、终身、终身大事、终审、终生、终霜、终岁、终席、终宵、终已不顾、终于、终止

  拼音  fēi   注音  ㄈㄟ   
部首  非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DJDD  五笔98  HDHD  仓颉  LMSY  郑码  KC  四角  11111  结构  单一电码  7236  区位  2339  叠字  二叠字统一码  975E  笔顺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非的拼音:fēi(ㄈㄟ)  

⒈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⒉ 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⒊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⒋ 责怪,反对: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

⒌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

统一码

非字UNICODE编码U+975E,10进制: 38750,UTF-32: 0000975E,UTF-8: E9 9D 9E。

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lame、evildoing、have to、non-、not、w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动〉

(1)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 同本义 [violate;run counter to;not conform to]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3)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4) 责怪;非难;反对 [blame;censure;reproach]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责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非驳(非难驳斥,诘责缺失);未可厚非

(6) 讨厌 [detest]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宋· 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7) 讥刺 [satirize]

非世而恶利。——《史记·李斯传》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唐· 韩愈《答李翊书》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非讥(讥评,议论);非笑(讥笑)

(9) 通“诽”( fěi  )。诽谤,诋毁 [slander]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君书·慎法》

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韩非子·有度》

(10) 又如: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11) 通“避”。躲开 [avoid]

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辞三公,东处于 商盖[ 奄],人皆谓之狂。——《墨子》

(12) 〈词性:方〉∶必须 [have got to;simply must]

(13) 下决心一定要;坚决要——常与“不”相呼应。如:非说不可;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14) 在口语中,“非”后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词,表示一定要…不可。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如: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15) 无;没有 [not have]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 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16) 又如:非辜(无辜,无罪);非材(无能;不才);非意相干(没事寻衅,无故制造事端);非钱不行(有钱才能成事。讥讽民风不淳,世人但知逐利)

词性变化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名〉

(1) 不对;错误 [error;wrong]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不明善恶,不辨是非;分清是非

(3) 疑惑烦恼的问题 [problem]。如:无事生非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副〉

(1) 相当于“不”、“不是” [no;not]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是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非时(不是时候);非计(失策,不是良计);非义之财(不应得的财物);非直(不但,不仅);非细(不小);非据(不应据有的职位)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形〉

(1) 不真实 [untruthful]

近日小人妄造非语。——宋· 苏轼《谏买浙灯状》

(2) 邪,不正 [evil]。如:非心(邪心)

常用词组

非常、非常、非此即彼、非但、非得、非独、非法、非凡、非分、非官方、非驴非马、非命、非难、非奇、非亲非故、非人、非特、非同小可、非惟、非昔是今、非写实主义、非刑、非议、非正规军、非正式、非正义战争、非洲

  拼音  liǎo le   注音  ㄌ一ㄠˇ ˙ㄌㄜ   
简体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繁体部首  亅部  
五笔  BNH  仓颉  NN  郑码  Y  四角  17207  结构  单一电码  0055  区位  3343  统一码  4E86  笔顺  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了的拼音:liǎo(ㄌ一ㄠˇ)  

⒈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⒉ 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⒊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⒋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其他字义

了的拼音:le(˙ㄌㄜ)  

⒈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了。

⒉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

统一码

了字UNICODE编码U+4E86,10进制: 20102,UTF-32: 00004E86,UTF-8: E4 BA 86。

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d、finish、know clearly、oversee、settle、understand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了的拼音: le  

〈词性:助〉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used after the verb or adj. to indicate completion]。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词性变化

了的拼音: le  

〈词性:语气〉

(1) 表示肯定语气 [indicates future certainty]。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indicates the speeding up or stopping]。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indicates interj.]。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基本词义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动〉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of hand) bend]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understand]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end]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词性变化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形〉

(1) 聪敏,颖慧 [wise]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clear]。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light]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副〉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没有]”、“完全[不]” [entirely]。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used after a verb as a complement with“得”or“不”to indicate possibility or finality]。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常用词组

了不得、了不起、了得,了的、了断、了结、了解、了局、了了、了却、了如指掌、了悟、了账

  拼音    注音  ㄐㄨˊ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NNKD  仓颉  SSR  郑码  XMYJ  四角  77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44  区位  3054  统一码  5C40  笔顺  フ一ノ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局的拼音:jú(ㄐㄨˊ)  

⒈ 部分:局部。局麻(局部麻醉)。

⒉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教育局。

⒊ 某些商店的名称:书局。

⒋ 棋盘:棋局。

⒌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下了一局棋。

⒍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时局。大局。局面。局势。

⒎ 弯曲。

⒏ 骗人的圈套:骗局。

⒐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局促。局限。

⒑ 人的器量:局量(liáng  )。器局。局度(  )。

⒒ 某些聚会:饭局。饮局。赌局。

统一码

局字UNICODE编码U+5C40,10进制: 23616,UTF-32: 00005C40,UTF-8: E5 B1 80。

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侷跼

汉英互译

game、chessboad、limit、office、bureau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尺

English

bureau, office; circumst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局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2) 同本义 [feel or show constraint]

局,促也。——《说文》

不敢不局。——《诗·小雅·正月》

意局而辞野。——潘民《乘舆箴》

(3) 又如:局守(谨守);局定(限制,固定);局囿(局限,限制);局滞(局限停滞);局蹐(局限,局束);局脊(拘泥,拘束);局数(局束);局趣(拘束。同局促);局局蹐蹐(畏缩不安的样子);局促乡里(碌碌无为地呆在乡里)

(4) 距离近 [near;close]

涂路虽局,官守有限。——曹丕《与吴质书》

(5) 狭小,狭隘 [narrow]。如:局室(小室);局缩(狭窄);局迫(狭隘,狭窄);局戚(狭隘);局窄(狭窄,困窘)

词性变化

局的拼音:   

〈词性:动〉

(1) 弯曲 [bend]

予发曲局。——《诗·小雅·采绿》

床不须局脚。——殷芸《小说》

(2) 又如:局局(俯身而大笑 的样子);局脚(装在器物底部的弯曲形高脚);局背(驼背)

(3) 催逼;逼迫 [force]

遂以局杀湣公于 蒙泽。——《史记》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儒林外史》

局的拼音:   

〈词性:名〉

(1) 部分 [part]

左右有局。——《礼记·曲礼》。注:“部分也。”

局,部也。——《后汉书·袁绍传》注

各司其局。——《礼记·曲礼》

(2) 邻居 [neighbor]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局面;形势 [situation]。如:偏安之局;大局;平局;现局;残局;结局;僵局;定局;政局;局式(布局;格局)

(4) 官署 [bureau]。北齐时,门下省统辖尚食局、尚药局等六局。今政府机构,属部、省、县下的单位,也称局。如:交通局;邮电局;局卡(收商税的机构);局司(官衙的主事人)

(5) 器量 [tolerance]。如:局度(器度,雅量);局干(度量与才干);局分(器局,才分);局正(有气度,正气凛然)

(6) 商店的称呼 [shop]。如:书局;局板(清代官书局所刻的书。即局本);局面

(7) [骗局] 圈套 [trap]

局骗钱财。——《元典章》

(8) 又如:局段(阴谋手段,骗术);局套(骗局;圈套);局哄(哄骗);局诈(设骗局以欺诈人);局赌(借赌博设圈套诈骗钱财)

(9) 筵席,宴会 [feast]。如: 饭局;茶局;局钱(付给侍宴妓女的钱); 局席(宴席);饭局;饮局

(10) 棋局,赌局 [checkboard;chess board]。如:局图(棋谱);局家(局主。博戏中每一局的主人);局戏(弈棋之类的游戏)

(11) 格局 [distribution]。如:局体(格局体制);局调(文章的格局情调);局阵(布局安排)

(12) 事件 [event]。如:局内人;局外人

常用词组

局部、局部麻醉、局促、局地、局量、局麻、局面、局内人、局票、局气、局势、局外人,局外者、局限、局限性、局中人、局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