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钟鼓之乐的意思

zhōngzhīyuè

钟鼓之乐



拼音zhōng gǔ zhī yuè

注音ㄓㄨㄥ ㄍㄨˇ ㄓ ㄩㄝˋ

解释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出处汉·贾谊《论时政疏》:“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钟鼓之乐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ōng   注音  ㄓㄨㄥ   繁体  鍾、鐘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QKHH  仓颉  OPL  郑码  PJI  四角  85706  结构  左右电码  6988  区位  5451  统一码  949F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钟(鐘、鍾)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⒉ 计时的器具:钟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钟。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⒊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钟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钟钟的会”)。

⒋ 杯子。

⒌ 集中,专一:钟情(感情专注)。钟爱(特别爱)。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统一码

钟字UNICODE编码U+949F,10进制: 38047,UTF-32: 0000949F,UTF-8: E9 92 9F。

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鍾鐘鈡

汉英互译

bell

造字法

形声:从钅、中声

English

clock; be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钟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2) 同本义 [bell]

钟,乐钟也。——《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

钟,铃也。——《广雅·释器》

垂之和钟。——《礼记·明堂位》

钟音之器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大钟鼎。——《淮南子·本经》

细钧有乐,钟兑音也。——《国语·周语》

声如洪钟。——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

钟磬置水中。

(4) 又

独以此钟名。

(5) 又

如钟鼓不绝。

(6) 又如:钟磬(两种古代乐器);钟鼎之家(宴享时列鼎、击钟奏乐的古代贵族家庭);钟石(指乐器中的钟和磬);钟板(钟和云板);钟乳(古钟面隆起的饰物。在钟带间,形似乳,故叫钟乳);钟室(悬钟之室);钟师(古官名。掌击钟奏乐);钟鼓(钟和鼓,两种乐器名。指演奏音乐);钟吕(乐钟);钟鼎(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钟鼓之色(欢欣喜乐的面色);钟铭(钟上的铭文)

(7) 专指佛寺悬挂的钟 [bell]。用以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

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枫桥夜泊》

(8) 又如:钟定(寺庙在一日既终以后,钟声止息不再敲打);钟鱼(形同鲸鱼的撞钟大木);钟梵(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

(9) 泛指一般报时的钟 [clock]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唐· 李商隐《无题》

(10) 又如:时钟;石英钟;警钟;挂钟;摆钟;钟漏(古代报时的漏刻和钟声)

(11) 指时间、钟点 [o'clock]。如:早晨七点钟

词性变化

钟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重声。本义: 古时盛酒的器皿。现也称“盅”)

(2) 同本义 [wine jar]

锺,酒器也。——《说文》

受同异同。——《书·顾命》。按,皆以同为(锺)之。段氏谓古贮酒大器,自锺而注入尊。

尧舜千钟, 孔子百觚。——《孔从子·儒服》

有玻璃钟。——《晋书·崔洪传》

小龙接过壶来,将酒斟在他盏中,酒比钟高出三五分来,更不漫出。——《西游记》

(3) 大酒杯 [big cup]

琉璃钟,琥珀浓。——李贺《将进酒》

二间夹锺。——《礼记·明堂位》

二间夹锺。——《国语·周语》

(4) 又如:

(5) 姓。如:钟牙(钟子期、俞伯牙的并称);钟子(指钟子期)

钟的拼音:

zhōng  

〈词性:量〉

(1) 酒杯、茶杯,与“盅”通 [handleless small cup]

尧舜千钟。——《孔丛子·儒服》

胡饮后,到酒一举三钟。——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2) 古容量单位 [ancient unit of capacity],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钟。——《左传·昭公三年》

(3) 又如:钟石(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钟庾(钟和庾。两种容量单位);钟斛(钟和斛。两种古容量单位)

钟的拼音:

zhōng  

〈词性:动〉

(1) 集聚 [concentrate]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2) 又如:钟萃(汇集);钟聚(汇集,集聚);钟泄(蓄洪和放水);钟美(集美);钟秀(聚集灵秀之气)

(3) 介词。适逢,当 [meet]

方今钟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刘越石《劝进表》

(4) 又如:钟祸(惹祸,遭祸);钟值(遭逢)

(5) 寄托 [find sustenance in]

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磐石篇》

(6) 又如:钟心(钟情,感情专注);钟念(钟爱)

常用词组

钟爱、钟摆、钟表、钟锤、钟点、钟鼎文、钟馗、钟灵毓秀、钟楼、钟面、钟鸣鼎食、钟鸣漏尽、钟情、钟室、钟头、钟罩

  拼音    注音  ㄍㄨˇ   
部首  鼓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FKUC  仓颉  GTJE  郑码  BJEX  四角  44147  结构  左右电码  7849  区位  2536  统一码  9F13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鼓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  )。鼓角(jiǎo  )。大鼓。

⒉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⒊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⒋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⒌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⒍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统一码

鼓字UNICODE编码U+9F13,10进制: 40723,UTF-32: 00009F13,UTF-8: E9 BC 93。

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皷鼔

汉英互译

beat、drum、kettle、tambour

相关字词

饱、瘪、泄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rum; beat, top, str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鼓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 同本义 [drum]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stricken point]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Gu state]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Gu, a kind of measure]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词性变化

鼓的拼音:   

〈词性:动〉

(1) 击鼓进攻 [drum]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beat;strike;sound]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open]。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brandish]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row]。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agitate;arouse]。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rouse;pluck up]。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flap;shake]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bulge]。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fan]。如:鼓风

常用词组

鼓板、鼓吹、鼓槌、鼓捣、鼓点、鼓点子、鼓动、鼓风、鼓风机、鼓风炉、鼓鼓囊囊、鼓惑、鼓角、鼓劲、鼓揪、鼓励、鼓溜溜、鼓楼、鼓膜、鼓破众人捶、鼓气、鼓秋、鼓舌、鼓师、鼓室、鼓手、鼓书、鼓腾腾、鼓凸、鼓外圈、鼓舞、鼓乐、鼓噪、鼓掌、鼓胀、鼓胀胀、鼓铸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lè yuè yào lào   
注音  ㄌㄜˋ ㄩㄝˋ 一ㄠˋ ㄌㄠˋ   繁体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QII  五笔98  TNII  仓颉  HVD  郑码  RHKO  四角  72904  结构  单一电码  2867  区位  3254  统一码  4E50  笔顺  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乐(樂)的拼音:lè(ㄌㄜˋ)  

⒈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⒉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⒊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⒋ 笑:这事太可乐了。

其他字义

乐(樂)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⒉ 姓。

其他字义

乐(樂)的拼音:yào(一ㄠˋ)  

⒈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其他字义

乐(樂)的拼音:lào(ㄌㄠˋ)  

⒈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统一码

乐字UNICODE编码U+4E50,10进制: 20048,UTF-32: 00004E50,UTF-8: E4 B9 90。

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樂楽㦡

汉英互译

be amused、be glad to、cheerful、enjoy、happy、joyful、music

相关字词

忧、苦、哀、悲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乐的拼音:

  

〈词性:动〉

(1) 喜悦;愉快 [happy;cheerful;joyful]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easy]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be glad to; take delightin; be happy to]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enjoy]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laugh]。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词性变化

乐的拼音:

  

〈词性: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woman and song]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delight;joy;pleasure]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常用词组

乐不可极、乐不可言、乐不可支、乐道、乐得、乐观、乐和、乐呵呵、乐极则悲、乐乐陶陶、乐趣、乐融融、乐善好施、乐事、乐岁、乐陶陶、乐天、乐天派、乐天知命、乐土、乐业、乐以忘忧、乐意、乐于、乐园、乐滋滋、乐子

基本词义

乐的拼音:

yuè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music]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instrument]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musician]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词性变化

乐的拼音:

yuè  

〈词性:动〉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sing]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play]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常用词组

乐池、乐队、乐府、乐感、乐歌、乐官、乐工、乐户、乐迷、乐律、乐谱、乐器、乐请、乐曲、乐沙、乐师、乐坛、乐团、乐舞、乐音、乐章、乐正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