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òng kǒu jiāo gōng
注音ㄓㄨㄥˋ ㄎㄡˇ ㄐ一ㄠ ㄍㄨㄥ
解释交:俱,共。许多人一起用话语攻击。
出处《明史·王应熊传》:“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众口交攻是中性词。
繁体衆口交攻
动物生肖牛,虎,蛇
众(衆)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⒉ 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众字UNICODE编码U+4F17,10进制: 20247,UTF-32: 00004F17,UTF-8: E4 BC 97。
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乑衆眾
crowd、many、numerous
寡
会意:从三人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详细解释◎ 众的拼音:
衆、 zhòng
〈词性: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multitude;everyone]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everything]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all official]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soldier;army]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slave]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monk number]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 众的拼音:
衆 zhòng
〈词性:形〉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many]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various]。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general;common]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众多、众寡悬殊、众口难调、众口铄金、众口一词、众目睽睽、众目昭彰、众怒、众怒难任、众叛亲离、众擎易举、众人、众生、众矢之的、众数、众说、众说纷纭、众所周知、众望、众望所归、众星捧月、众议院、众志成城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叩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心
象形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
交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⒉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⒊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⒋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⒌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⒍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⒎ 同“跤”。
交字UNICODE编码U+4EA4,10进制: 20132,UTF-32: 00004EA4,UTF-8: E4 BA A4。
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㬵胶跤䢒
associate with、bargain、deal、deliver、fall、friend、hand over、join、meet、mutual、relationship
接
象形:像人两腿交叉之形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详细解释◎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cross]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cross;interleave]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associate with]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deliver;hand over and take over]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copulate]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某个季节];刚到[某个时刻] [set in]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wag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turn in]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assign]。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朋友 [friend]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friendship]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acquaintance]。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relations]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地点]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adjoining]。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时间]交替之际 [join]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bargain]。如:成交
(12) 跟头 [fall]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Jiao prefecture]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副〉
(1) 交替;更替,更迭 [alternately]。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at the same time]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each other]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形〉
(1) 通“姣”
(2) 美丽 [beautyful;pretty]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treat disrespectfully;arrogant]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deceitful;crafty]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交拜、交班、交办、交杯酒、交臂、交臂失之、交变、交兵、交并、交叉、交叉点、交叉火力、交驰、交瘁、交存、交错、交代、交道、交底、交点、交叠、交恶、交锋、交付、交感神经、交割、交工、交公、交媾、交关、交好、交合、交互、交互、交欢、交还、交换、交辉、交汇、交会、交混、交火、交货、交戟、交际、交际花、交际舞、交加、交角、交接、交结、交睫、交界、交九、交卷、交口称誉、交困、交流、交流电、交纳、交派、交配、交迫、交契、交钱、交浅言深、交情、交融、交涉、交手、交售、交税、交谈、交替、交通、交通工具、交通壕、交通员、交头接耳、交往、交尾、交午、交恶、交响曲、交响乐、交心、交椅、交易、交易所、交谊、交语、交运、交战、交账、交谪、交织
攻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打击,与“守”相对:攻击。攻占。攻取。攻心。攻关。攻陷。
⒉ 指责,驳斥:攻难(nàn )。群起而攻之。
⒊ 治病:以毒攻毒。
⒋ 致力学习或研究:攻读。攻书。专攻医学。
攻字UNICODE编码U+653B,10进制: 25915,UTF-32: 0000653B,UTF-8: E6 94 BB。
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use、attack、study
守、防
形声:从攵、工声
attack, assault; criticize
详细解释◎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2) 同本义(与“守”相对) [assail;attack;assault]
攻,击也。——《说文》
攻灵公于 桃园。——《左传·宣公二年》
宽则两军相攻。——《战国策·秦策》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公输盘为 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宋。——《墨子·公输》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谋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3) 又如:攻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于进攻);攻钞(攻打劫掠);攻围(攻敌时切断敌人要塞与外界的交通,予以四面包围);攻无不取(只要进攻,必能夺取)
(4) 指责 [censure;accuse;blame;bring charge against;rail at]
五曰攻,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攻者责也。——《论衡·顺鼓》
(5) 又如: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攻瑕索垢(批评不足,寻找缺点);攻摘(批评指摘)
(6) 引申为以药物治疗疾病 [cure]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周礼·天官·疡医》
(7) 又如:攻疗(治疗);攻治(医治);攻熨(原指以药物炒热敷患处,散寒止痛。引申为改正);攻泻(饮服烈性药物使之宣泻)
(8) 致力研究,专心从事 [assiduously study;specialize in]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 韩愈《师说》
(9) 又如:攻苦食淡(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引申为艰苦自励,一心求学);攻苦(从事于劳苦之事。多指苦心求学);攻习(攻读;奋力学习)
(10) 治理,加工 [administer;process;work]
攻,治也。——《广雅·释诂三》
庶民攻之。——《国语·楚语上》
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吕氏春秋·上农》
贤第新成,攻坚。——《汉书·董贤传》
(11) 又如:攻玉(琢磨玉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通“功”。器物精好坚利 [firm]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诗·小雅·车攻》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荀子·议兵》
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淮南子·原道》
(2) 又如:攻牢(坚固);攻致(坚固紧密);攻完(坚固完好)
◎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通“功”。功绩 [achievement]
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墨子·非攻下》
攻必克,守必固、攻城打援、攻错、攻打、攻读、攻关、攻击、攻击行为、攻坚、攻坚战、攻讦、攻克、攻略、攻难、攻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攻取、攻势、攻守、攻守同盟、攻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袭、攻下、攻陷、攻心、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