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众毛飞骨的意思

zhòngmáofēi

众毛飞骨



拼音zhòng máo fēi gǔ

注音ㄓㄨㄥˋ ㄇㄠˊ ㄈㄟ ㄍㄨˇ

解释指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

出处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群轻折轴,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众毛飞骨是中性词。

繁体衆毛飛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òng   注音  ㄓㄨㄥˋ   繁体  眾、衆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WWU  仓颉  OOO  郑码  ODOO  四角  80880  结构  品字电码  5883  区位  5458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人  统一码  4F17  笔顺  ノ丶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众(衆)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⒉ 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统一码

众字UNICODE编码U+4F17,10进制: 20247,UTF-32: 00004F17,UTF-8: E4 BC 97。

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乑衆眾

汉英互译

crowd、many、numer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三人

English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众的拼音:

衆、 zhòng  

〈词性: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multitude;everyone]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everything]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all official]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soldier;army]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slave]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monk number]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词性变化

众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many]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various]。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general;common]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常用词组

众多、众寡悬殊、众口难调、众口铄金、众口一词、众目睽睽、众目昭彰、众怒、众怒难任、众叛亲离、众擎易举、众人、众生、众矢之的、众数、众说、众说纷纭、众所周知、众望、众望所归、众星捧月、众议院、众志成城

  拼音  máo   注音  ㄇㄠˊ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TFNV  五笔98  ETGN  仓颉  HQU  郑码  MH  四角  20714  结构  单一电码  3029  区位  3511  统一码  6BDB  笔顺  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毛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⒉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⒊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⒋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⒌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⒍ 行动急躁:毛躁。

⒎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⒏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⒐ 货币贬值:钱毛了。

⒑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⒒ 姓。

统一码

毛字UNICODE编码U+6BDB,10进制: 27611,UTF-32: 00006BDB,UTF-8: E6 AF 9B。

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careless、feather、gross、hair、mildew、scared、semifinishe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beasts]。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feather]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hide]。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grass and tree;corn]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m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

(10) 姓

词性变化

毛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多而细碎 [hairy]。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2)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little,small]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3)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4) 不纯净 [gross]。如:毛重;毛利

(5) 半加工的;粗糙的 [rough;semi-finished]。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动〉

(1) 发火;发怒 [get angry]。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depreciate]。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feel nervous;flurried]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常用词组

毛笔、毛边、毛边纸、毛病、毛玻璃、毛布、毛糙、毛虫、毛刺、毛地黄、毛豆、毛发、毛纺、毛骨悚然、毛孩、毛孩子、毛烘烘、毛火虫、毛巾、毛举、毛举细故、毛孔、毛口、毛拉、毛蓝、毛蓝布、毛料、毛驴、毛毛、毛毛虫、毛毛楞楞、毛毛腾腾、毛毛雨、毛囊、毛呢、毛坯、毛蓬蓬、毛皮、毛票、毛钱儿、毛渠、毛茸、毛茸茸、毛石、毛收入、毛手毛脚、毛遂自荐、毛太纸、毛毯、毛头毛脑、毛头小子、毛息、毛细管、毛细现象,毛细作用、毛线、毛丫头、毛样、毛衣、毛蚴、毛羽鳞鬣、毛躁、毛毡、毛织品、毛重、毛猪、毛竹、毛装、毛子

  拼音  fēi   注音  ㄈㄟ   繁体    
部首  飞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UI  仓颉  NO  郑码  YDAT  四角  12013  结构  单一电码  7378  区位  2341  统一码  98DE  笔顺  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飞(飛)的拼音:fēi(ㄈㄟ)  

⒈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⒉ 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⒊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⒋ 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⒌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⒍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⒎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统一码

飞字UNICODE编码U+98DE,10进制: 39134,UTF-32: 000098DE,UTF-8: E9 A3 9E。

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飛蜚亴

汉英互译

fly、swiftly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ly; go quickly; dart; hi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2) 同本义 [(bird) fly]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4) 泛指飞翔 [fly]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5) 又如:飞虫(能飞的昆虫类);飞蝗(指善飞的蝗虫);飞鱼钩(叉鱼的钩子)

(6) 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hover or flutter in the air]

桃李阴阴柳絮飞。——唐· 王维《酬部给事》

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飞絮(空中飘摇的柳絮);飞天光棍(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飞火(爆竹的声音与火光);飞星(流星般迅疾)

(8) 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skim off]

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红楼梦》

词性变化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形〉

(1) 疾速 [swiftly]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夜飞渡镜湖月。——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飞风(迅速;飞快);飞云掣电(形容迅疾);飞骑(像飞一般奔驰的马);飞报(迅速报告);飞递(迅速递送);飞札(飞速写成的信件或诗笺)

(3) 没有根据的 [groundless;unfounded]

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后汉书·梁松传》

(4) 又如:飞飞扬扬(议论纷纷);飞扎(凭空陷害;敲诈勒索);飞言(没有根据的话。同飞语、蜚语、流言)

(5) 不具姓名的 [anonymous]

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后汉书·梁松传》注

(6) 又如:飞书(不具姓名的书信。即匿名信);飞章(不具姓名而诬害他人的书信。同飞书);飞条(匿名信。同飞书)

(7) 意外的 [unexpected;accidental]。如:飞灾(意外的灾祸);飞变(报告紧急事变的文书);飞祸(意外之灾祸。也作飞来祸、飞来横祸、飞殃走祸、飞灾横祸);飞谤(意料之外所传出的诽谤之言)

(8) 凌空,高 [high]

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又如:飞陛(高耸的台阶);飞观(飞阁,高耸的楼观)

(10) 通“肥”( féi  )。肌肉丰满 [be fat and plump]

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后汉书·张衡传》

飞遁离俗。——曹植《七启》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名〉

(1) 禽鸟和有翅的小虫 [bird and insect]。如:飞潜(飞禽和水生动物);飞肉(指鸟);飞走(飞禽与走游);飞翮(指鸟);飞虫(飞鸟的别称)

(2) 奔驰的马 [quick horse]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汉书》。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也。

(3) 飞星,流星的一种 [fly star]

彗孛飞流。——《汉书》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very]。如:农民们说话是飞灵的飞红(鲜红,通红);飞利(非常锋利);飞智(突然产生的念头或智谋)

常用词组

飞奔、飞驰、飞船、飞弹、飞刀、飞地、飞碟、飞短流长、飞蛾投火、飞红、飞黄腾达、飞机、飞机场、飞溅、飞快、飞来飞去、飞来横祸、飞灵、飞龙乘云、飞毛腿、飞跑、飞禽、飞禽走兽、飞沙走砾、飞沙走石、飞升、飞逝、飞速、飞腾、飞舞、飞翔、飞行、飞行员、飞絮、飞檐走壁、飞眼,飞眼儿、飞扬、飞扬跋扈、飞跃、飞越、飞涨、飞针走线、飞舟、飞转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众毛飞骨: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