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òng shuō fēn róu
注音ㄓㄨㄥˋ ㄕㄨㄛ ㄈㄣ ㄖㄡˊ
解释各种说法纷乱而混杂。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
出处宋 司马光《进交趾献奇兽赋表》:“麟,瑞兽也,旷世而不可睹,其于经有名而无形,传记有形,而去圣久远。纵说纷揉,自非圣人,莫能识其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众说纷揉是中性词。
繁体衆説紛揉
近义众说纷纭
俄语рáзные мнения(спорный)
动物生肖牛,虎,蛇
众(衆)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⒉ 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众字UNICODE编码U+4F17,10进制: 20247,UTF-32: 00004F17,UTF-8: E4 BC 97。
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乑衆眾
crowd、many、numerous
寡
会意:从三人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详细解释◎ 众的拼音:
衆、 zhòng
〈词性: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multitude;everyone]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everything]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all official]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soldier;army]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slave]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monk number]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 众的拼音:
衆 zhòng
〈词性:形〉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many]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various]。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general;common]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众多、众寡悬殊、众口难调、众口铄金、众口一词、众目睽睽、众目昭彰、众怒、众怒难任、众叛亲离、众擎易举、众人、众生、众矢之的、众数、众说、众说纷纭、众所周知、众望、众望所归、众星捧月、众议院、众志成城
说(説)的拼音:shuō(ㄕㄨㄛ)
⒈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⒉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⒊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⒋ 责备:数说。
⒌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説)的拼音:shuì(ㄕㄨㄟˋ)
⒈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说(説)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古同“悦”。
说字UNICODE编码U+8BF4,10进制: 35828,UTF-32: 00008BF4,UTF-8: E8 AF B4。
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說説
say、speak、talk、tell、explain、persuade、theory
道、讲、谈、叙
形声:从讠、兑声
speak, say, talk; scold, upbraid
详细解释◎ 说的拼音:
説 shuì
〈词性:动〉
(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说客
◎ 说的拼音:
説 shuō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兑( duì )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comment on;discuss;talk about]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believe]。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 说的拼音:
説 shuō
〈词性:名〉
(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storytelling]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说白、说不得、说不定、说不过去、说不来、说不上、说长道短、说唱、说穿、说辞、说错、说大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做到、说东道西、说短论长、说法、说法、说服、说好、说好说歹、说合、说话、说黄道黑、说谎、说教、说理、说漏嘴、说媒、说明、说明书、说明文、说破、说七说八、说亲、说情、说舌、说时迟,那时快、说实话、说书、说说而已、说死、说头儿、说文解字、说戏、说闲话、说咸道淡、说项、说笑、说一不二、说嘴、说嘴郎中
◎ 说的拼音:
説 tuō
〈词性:动〉
(1) 解脱 [free oneself]
舆说辐,夫妻反目。——《易·小畜》
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降,说履,开坐,修爵无数。——《荀子·乐论》
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公羊传·定公八年》
(2) 另见 shuō;shuì;yuè
◎ 说的拼音:
(1) 説 yuè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我心则说。——《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另见 shuì;shuō
纷(紛)的拼音:fēn(ㄈㄣ)
⒈ 众多,杂乱:纷纷。纷繁。纷杂。纷飞。纷纭。五彩缤纷。纷乱。纷扰。纷争。
⒉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纷字UNICODE编码U+7EB7,10进制: 32439,UTF-32: 00007EB7,UTF-8: E7 BA B7。
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紛
confused、numerous
形声:从纟、分声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详细解释◎ 纷的拼音:
紛 f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mì ),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2) 同本义 [horsetail bag]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 旗上的飘带 [ribbon on a flag]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 扬雄《羽猎赋》
(4)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5) 花边 [lace]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6) 祸乱;灾难 [disaster]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7) 争执;纠纷 [dispute]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8) 又如:纷纠(纠纷;纷扰;祸乱);纷哓(争辩不休)
(9) 抹布;拭物的佩巾 [rag]。如:纷帨(用来拭物的佩巾)
◎ 纷的拼音:
紛 fēn
〈词性:形〉
(1) 盛多,各种各样 [many and various]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3) 杂乱 [confused;disorderly]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班其相纷些。——《楚辞·招魂》
涫涫纷纷。——《荀子·解蔽》
狱之放纷。——《左传·昭公十六年》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4)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纷繁、纷飞、纷纷、纷纷扬扬、纷乱、纷披、纷奢、纷纭、纷杂、纷争、纷至沓来
揉的拼音:róu(ㄖㄡˊ)
⒈ 用手来回擦或搓:揉擦。揉搓。揉眼睛。
⒉ 团弄:揉面。揉泥球。
⒊ 使木弯曲:揉轮(使木弯曲制作车轮)。“揉木为耒”。
⒋ 古同“柔”,使降顺。
揉字UNICODE编码U+63C9,10进制: 25545,UTF-32: 000063C9,UTF-8: E6 8F 89。
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楺煣
knead、massage
形声:从扌、柔声
rub, massage; crush by hand
详细解释◎ 揉的拼音: róu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 柔声。本义: 使木弯曲或伸直)
(2) 同本义 [bend or straighten over fire]
揉木为耒。——《易·系辞下》
揉辐必齐。——《考工记·轮人》
(3) 又如:揉辐(烤木使直,以作车轴);揉斫(砍削烤揉);揉木为耒
(4) 用手来回擦或搓 [rub]。如:揉眼睛;揉努(按摩);揉弄(搓弄,抚弄);揉挪(揉搓;搓挪);揉捏(搓挪);揉摩(按摩;搓摩);揉擦(搓摩,揩拭);揉濯(搓洗);揉革
(5) 混合;融和 [mix]。如:揉合(揉和,融合);揉莒(杂陈);揉错(错杂);揉杂(混杂)
(6) 琢磨 [polish]。如:揉炼(揉磨;琢磨)
(7) 摆弄;摆布 [order about]。如:揉弄(摆弄);揉砑(折磨);揉藉(践踏挤压)
(8) 驯服 [tame]
揉此万邦,闻于四国。——《诗·大雅·嵩高》
(9) 又如:揉耳(顺耳)
(10) 牵引 [pull]
孤舟倦鵐轧,短缆因牵揉。——宋· 苏轼《新滩阻风》
(11) 攀援 [climb]
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徐霞客游记》
(12) 搔;抓挠 [claw]。如:抓耳揉腮
(13) 通“糅”。混杂[mix]
帷其纷楺而将落兮。——宋玉《九辩》
不相揉杂。——《世说新语·文学》
揉搓、揉和、揉磨、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