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ōng xìn lè yì
注音ㄓㄨㄥ ㄒ一ㄣˋ ㄌㄜˋ 一ˋ
解释忠信:忠诚信实;乐易:和乐,平易。待人诚实、和蔼,平易近人。
出处《周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例子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忠信乐易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忠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诚心尽力:忠心。忠诚。忠实。忠告。忠于。忠魂。忠义。忠贞。效忠。赤胆忠心。忠言逆耳。
忠字UNICODE编码U+5FE0,10进制: 24544,UTF-32: 00005FE0,UTF-8: E5 BF A0。
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faithful、loyal、staunch
形声:从心、中声
loyalty, devotion, fidelity
详细解释◎ 忠的拼音: zhō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2) 同本义 [devoted;honest;loyal]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 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4)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5) 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6)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 忠的拼音: zhōng
〈词性:动〉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give allegiance to]
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2) 又
忠而被谤。
(3) 又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 忠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忠臣 [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2) 通“中”。中间,适中[center]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3) 姓
忠臣、忠诚、忠告、忠厚、忠魂、忠谏、忠君爱国、忠良、忠烈、忠实、忠顺、忠心、忠心耿耿、忠言、忠言逆耳、忠义、忠勇、忠贞、忠贞不渝
信的拼音:xìn(ㄒ一ㄣˋ)
⒈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⒉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⒊ 崇奉:信仰。信徒。
⒋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⒌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⒍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⒎ 同“芯2”。
⒏ 姓。
信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古同“伸”,舒展开。
⒉ 古同“伸”,表白。
信字UNICODE编码U+4FE1,10进制: 20449,UTF-32: 00004FE1,UTF-8: E4 BF A1。
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㐰䚱孞訫
believe、faith、fuse、letter、message、sign、true、trust、without plan
疑
会意:从亻、从言
trust, believe; letter
详细解释◎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形〉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honest sincere]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动〉
(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名〉
(1) 信约;盟约[oath of alliance]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sign]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message;information]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letter]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副〉
(1) 放任;随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certainly]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信笔、信标、信步、信插、信差、信贷、信访、信风、信奉、信服、信鸽、信函、信号、信号弹、信耗、信笺、信件、信教、信经、信据、信口、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信赖、信陵君、信马游缰、信念、信女、信皮儿、信然、信手、信手拈来、信守、信宿、信天游、信条、信筒、信徒、信托、信物、信息、信箱、信邪、信心、信仰、信义、信意,信意儿、信用、信誉、信札、信纸
乐(樂)的拼音:lè(ㄌㄜˋ)
⒈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⒉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⒊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⒋ 笑:这事太可乐了。
乐(樂)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⒉ 姓。
乐(樂)的拼音:yào(一ㄠˋ)
⒈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樂)的拼音:lào(ㄌㄠˋ)
⒈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乐字UNICODE编码U+4E50,10进制: 20048,UTF-32: 00004E50,UTF-8: E4 B9 90。
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樂楽㦡
be amused、be glad to、cheerful、enjoy、happy、joyful、music
忧、苦、哀、悲
原为象形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详细解释◎ 乐的拼音:
樂 lè
〈词性:动〉
(1) 喜悦;愉快 [happy;cheerful;joyful]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easy]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be glad to; take delightin; be happy to]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enjoy]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laugh]。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 乐的拼音:
樂 lè
〈词性: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woman and song]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delight;joy;pleasure]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乐不可极、乐不可言、乐不可支、乐道、乐得、乐观、乐和、乐呵呵、乐极则悲、乐乐陶陶、乐趣、乐融融、乐善好施、乐事、乐岁、乐陶陶、乐天、乐天派、乐天知命、乐土、乐业、乐以忘忧、乐意、乐于、乐园、乐滋滋、乐子
◎ 乐的拼音:
樂 yuè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music]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instrument]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musician]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 乐的拼音:
樂 yuè
〈词性:动〉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sing]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play]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è
乐池、乐队、乐府、乐感、乐歌、乐官、乐工、乐户、乐迷、乐律、乐谱、乐器、乐请、乐曲、乐沙、乐师、乐坛、乐团、乐舞、乐音、乐章、乐正
易的拼音:yì(一ˋ)
⒈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易。易与(容易对付)。易于。
⒉ 和悦:平易(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
⒊ 改变:易手。易地。变易。
⒋ 交换:交易。贸易。
⒌ 轻慢:贵货易土。
⒍ 芟治草木:易墓(除治墓地的草木)。易其田畴。
⒎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⒏ 姓。
易字UNICODE编码U+6613,10进制: 26131,UTF-32: 00006613,UTF-8: E6 98 93。
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蜴㑥
amiable、change、easy、exchange
难
象形:像蜥蜴形
change; easy
详细解释◎ 易的拼音: yì
〈词性:动〉
(1) (象形。本义:蜥易)
(2) 换,交换 [exchange]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4) 改变,更改 [change]
狱词无易。——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易字(改换名字);易箦(更换竹席);易辙(改变行车道路);易心(改变心志;改变想法);易初(改变初衷);易革(改革,变革);易节(改变气节操守)
(6) 替代 [replace]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7) 又如:易代(更换朝代)
(8) 蔓延;传播 [spread]
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
(9) 又如:易种(蔓延其种)
(10) 治,整治 [renovate;dredge]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11)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make light of;despise]
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
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 易的拼音: yì
〈词性:形〉
(1) 容易。与“难”相对 [easy]
贵货而易土。——《国语·晋语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
事有难易。——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
(2) 又如:易与(容易对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轻易对付的人);易易(极容易);易如反掌
(3) 简易,简省 [simple and easy]
栾范易行以诱之。——《左传》
(4) 平坦 [level]
羁坚辔,附易路。——《文选·枚乘·七发》
(5) 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
(6) 平易 [unassuming]。如:易直(平易正直)
(7) 和蔼 [amiable]。如:易恬(和悦恬淡);易中(和悦其心)
◎ 易的拼音: yì
〈词性:名〉
(1) 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change]
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
(2) 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divination book]
(3) 《周易》的简称 [the Book of Changes]
《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序》
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易》之八像(《易经》中用八种符号(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
(5) 古代占卜官名 [divination officer]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
(6)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divination image]
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
(7) 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one of ingering]
(8) 通“埸”。边界 [border]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荀子·富国》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大壮》
殖于疆易。——《汉书·食货志上》
吾易久远。——《汉书·礼乐志》
(9) 州名 [Yi prefecture]。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10) 易水的简称 [Yi River]。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秦兵旦暮渡 易水。——《战国策·燕策》
易,出 代州,经 保定之 易州、 安州至 高阳,下与 曹、 徐、 滋、 沙诸河合。—— 明· 徐向志《读书札记》
(11) 姓
易安、易带、易经、易如反掌、易手、易易、易于、易箦、易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