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òu méi cù é
注音ㄓㄡˋ ㄇㄟˊ ㄘㄨˋ ㄜˊ
解释蹙:收缩。布满皱纹的样子。
出处
例子从他那皱眉蹙额的外表看来至少有70岁了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年老的样子。
感情皱眉蹙额是中性词。
繁体皺眉蹙額
英语rugged
动物生肖牛,虎,蛇
皱(皺)的拼音:zhòu(ㄓㄡˋ)
⒈ 脸上起的褶纹,物体上的褶纹:皱纹。皱褶。皱痕。皱襞。防皱。
⒉ 使生褶纹:皱眉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皱字UNICODE编码U+76B1,10进制: 30385,UTF-32: 000076B1,UTF-8: E7 9A B1。
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皺
cockle、crape、crease、ruck、crimple、crinkle
形声:从皮、刍声
wrinkles, creases, folds
详细解释◎ 皱的拼音:
皺 zhòu
〈词性:名〉
(1) (形声。从皮,刍( chú )声。本义:皮肤因松弛而起的纹路)
(2) 同本义 [wrinkle]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唐· 李贺《嘲少年》
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红楼梦》
(3) 又如:皱皮(皮肤上的皱纹);皱文(皱纹)
(4) 衣、物等经折叠而显出痕迹[fold]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唐· 韩愈《南山诗》
(5) 又如:皱褶(褶皱。指衣服上折叠的纹路);皱彀(喻指水面的微波)
◎ 皱的拼音:
皺 zhòu
〈词性:动〉
(1) 收缩;紧蹙 [wrinkle;crease;crumple]
琼窗春断双蛾皱。——南唐· 李煜《采桑子》
(2) 又如:皱白(指残花);打皱(起皱纹);衣裳皱了
皱巴巴、皱痕、皱领、皱眉、皱眉蹙额、皱面、皱缩、皱胃、皱纹、皱褶
眉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眼上额下的毛:眉毛。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寿(长寿)。眉睫。扬眉吐气。
⒉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眉。眉批。
眉字UNICODE编码U+7709,10进制: 30473,UTF-32: 00007709,UTF-8: E7 9C 89。
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睂
eyebrow、the top margin of a page
象形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详细解释◎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brow;eyebrow]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top margin of a page]。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beauty]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Mei prefecture]。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形〉
(1) 形容隆起 [swelling]。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old]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量〉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眉黛、眉端、眉飞色舞、眉尖、眉间、眉睫、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毛、眉毛胡子一把抓、眉目、眉批、眉清目秀、眉梢、眉头、眉眼、眉眼传情、眉宇、眉月
蹙的拼音:cù(ㄘㄨˋ)
⒈ 紧迫:穷蹙。
⒉ 皱,收缩:蹙眉。蹙额。蹙皱。蹙缩。蹙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⒊ 局促不安:蹙蹙。
蹙字UNICODE编码U+8E59,10进制: 36441,UTF-32: 00008E59,UTF-8: E8 B9 99。
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蹙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䠓䠞踿顣蹴
frown、pressed
形声:从足、戚声
urgent, suddenly; grieve, lament
详细解释◎ 蹙的拼音: cù
〈词性:形〉
(1) (形声。从足,戚声。本义:紧迫,急促)
(2) 同本义 [urgent]
政事愈蹙。——《诗·小雅·小明》
(3) 又如:蹙变(急速变化)
(4) 困窘 [embarrassed]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蹙迫(困窘,窘迫);蹙境(边境防务窘迫)
(6) 愁苦的样子 [worried;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如:蹙怖(忧愁恐惧的样子);蹙然(忧愁不悦的样子)
(7) 局促不安的样子 [respectful and careful]
蹙然衣粗食恶。——《荀子》
(8) 又如:蹙促(局促不安的样子)
(9) 狭窄,狭小 [narrow]。如:蹙弱(迫窄弱小);蹙澳(水流狭窄弯曲)
◎ 蹙的拼音: cù
〈词性:动〉
(1) 聚拢;皱缩 [knit one's brows;frown]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
(2) 又如:蹙恨(皱起眉头表示怨恨);蹙沓(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
(3) 逼迫;追逼 [force;compel]
蹙也百里。——《诗·大雅·召旻》
(4) 又如:蹙迫(逼迫);蹙促(逼迫);蹙击(迫击;追击)
(5) 接近;迫近 [be close to;approach]
今也日蹙国百里。——《诗·大雅·召旻》
(6) 又如:蹙迫(逼近)
(7) 缩小;减削 [contract;lose]
(8) 又如:蹙頞(缩鼻哭泣);蹙土(蹙地。损失国土);蹙动(皱缩)
(9) 通“蹴”。踢;踏 [kick;step on]
以足蹙路马刍,有诛。——《礼记·曲礼上》
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于驽马争路。——《南史·刘穆之传》
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苏轼《申王画马图》
(10) 又如:蹙鞠(踢球);蹙踏(踢;踩踏)
蹙额、蹙缩
额(額)的拼音:é(ㄜˊ)
⒈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jiǎo )。
⒉ 牌匾:门额。匾额。
⒊ 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额字UNICODE编码U+989D,10进制: 39069,UTF-32: 0000989D,UTF-8: E9 A2 9D。
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額頟
forehead、quantum、brow、frons
形声:从页、客声
forehead; tablet, plaque; fixed
详细解释◎ 额的拼音:
額、頟 é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2) 同本义 [forehead]
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说文》
封说为龙頟侯。——《汉书·卫青传》
龙额。——《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3) 又如:额颅(额头,前额);额颅盖(前额);额花(妇女用来贴在额上的以纸、绢、玉等做成的装饰花);额黄(六朝至唐时的妇女,喜欢在额间涂上黄颜色作为装饰,称为额黄。也称“额山”)
(4) 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牌匾 [horizontal tablet]。如:匾额;额名(在匾额上题写的名称);额籍(匾额与名录)
(5) 规定的数目 [quota]。如: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额外主事(明清各部中,等级最低的官员);额子(定额,规定的数目)
(6) 物体上首接近顶端的部分 [top]。如:额子(无顶的头巾);碑额;崖额
额蹙心痛、额定、额枋、额骨、额角、额门、额面、额娘、额手、额手称庆、额数、额头、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