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拽耙扶犁的意思

zhuāi

拽耙扶犁



拼音zhuāi pá fú lí

注音ㄓㄨㄞ ㄆㄚˊ ㄈㄨˊ ㄌ一ˊ

解释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

出处《孤本元明杂剧 东平府》第二折:“哥哥!你倒好拽耙扶犁,怎生打的他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拽耙扶犁是中性词。

繁体拽耙扶犂

近义拽欛扶犁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ài zhuāi yè   
注音  ㄓㄨㄞˋ ㄓㄨㄞ 一ㄝ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JXT  五笔98  RJNT  仓颉  QLWP  郑码  DKZM  四角  55006  结构  左右电码  2167  区位  5507  统一码  62FD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拽的拼音:zhuài(ㄓㄨㄞˋ)  

⒈ 拉,牵引:拽住。拽不动。

其他字义

拽的拼音:zhuāi(ㄓㄨㄞ)  

⒈ 用力扔:把球拽过来。

⒉ 胳膊有病,转动不灵。

其他字义

拽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同“曳”。

统一码

拽字UNICODE编码U+62FD,10进制: 25341,UTF-32: 000062FD,UTF-8: E6 8B BD。

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拽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曳捙

汉英互译

drag、haul、pluck、pull

English

drag, tow; throw; tw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拽的拼音:   

〈词性:动〉

(1) 同“曳”、“抴”。拉,牵引。后作“曳” [drag;haul]。如 :拽步(拉开脚步);拽扶(牵扶);拽扎(绷紧;捆紧)

(2) 携带 [bring]

(盖道云)便把札子取了出来 ,给大家瞧了一瞧,仍旧拽在身上。——《官场现形记》

词性变化

拽的拼音:   

〈词性:名〉

(1) 短桨。一说船舷 [short oar]

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2) 另见 zhuāi;zhuài  

基本词义

拽的拼音: zhuāi  

〈词性:动〉

(1) 〈词性:方〉∶抛;扔 [fling;hurl;throw]。如:把皮球拽出去

(2) 另见 yè;zhuài  

基本词义

拽的拼音: zhuài  

〈词性:动〉

(1) 〈词性:方〉∶拉扯;用力拉 [pull;drag]

任君扯也任君拽,还是相思结。——清· 天花藏主人《画图缘》

(2) 又如:生拉硬拽;一把拽住不放

(3) 另见 yē;zhuāi  

  拼音  bà pá   注音  ㄅㄚˋ ㄆㄚˊ   
部首  耒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DICN  五笔98  FSCN  仓颉  QDAU  郑码  CKYI  四角  57917  结构  左右电码  5090  区位  1650  统一码  8019  笔顺  一一一丨ノ丶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耙的拼音:bà(ㄅㄚˋ)  

⒈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

⒉ 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耙两遍了。

其他字义

耙的拼音:pá(ㄆㄚˊ)  

⒈ 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耙子。齿耙。

⒉ 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统一码

耙字UNICODE编码U+8019,10进制: 32793,UTF-32: 00008019,UTF-8: E8 80 99。

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耙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䎱壩爬

汉英互译

harrow

造字法

形声:从耒、巴声

English

ra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耙的拼音:   

〈词性:名〉

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农具 [harrow] 按工作部分不同分齿耙、无齿耙、圆盘耙等

词性变化

耙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耙碎土平地 [harrow the ground]。如:那块地已经耙过三遍了

(2) 另见   

常用词组

耙子

  拼音    注音  ㄈㄨ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FWY  五笔98  RGY  仓颉  QQO  郑码  DBOD  四角  55080  结构  左右电码  2105  区位  2386  统一码  6276  笔顺  一丨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扶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⒉ 帮助,援助: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⒊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发扶手。

⒋ 姓。

统一码

扶字UNICODE编码U+6276,10进制: 25206,UTF-32: 00006276,UTF-8: E6 89 B6。

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㚘榑

汉英互译

help sb. up、support with ha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夫声

English

support, help; protect; hold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扶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 同本义 [support with the hand]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4) 扶持;护持 [support;shield and sustai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5)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持倾危的建筑物);扶拨(扶持倾斜);扶卫(扶持卫护)

(6) 通“辅”。辅助;帮助 [assist;help]

扶,佐也。——《说文》

若扶梁伐 赵。——《战国策·宋策》

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红楼梦》

(7) 又如:扶政(辅佐政事);扶携(扶助提携);扶奖(辅助)

(8) 护送 [escort]。如:扶灵;扶柩;扶丧(扶送灵枢)

(9) 靠近 [be closed to]

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挟疏。——《韩非子·杨权》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宋· 鲍照《拟古八首》

(10) 又如:扶疏(枝叶茂密,高低疏密有致)

(11) 攀缘 [creep]

扶摇抮抱羊角而上。——《淮南子·本纪》。注:“攀也。”

(12) 又如:扶服(伏在地上爬行);扶伏(伏地爬行);扶匐(伏地爬行)

(13) 勉力撑持[病、醉时的肢体] [in spit of;raise]。如:扶疾;扶羌(带病);扶同诖误(被牵连而做错了事)

(14) 沿,顺 [along]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5) 又如:扶向路(沿着原来的路)

(16) 通“浮”。在水上泛行 [go about in boat]

管子有扶舟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 曲菑。——《管子·轻重甲》

(17) 通“抚”。抚养,培育 [foster;raise]

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列女传》

词性变化

扶的拼音:   

〈词性:名〉

(1) 旁,旁侧 [side]。如:扶枝(旁枝)

(2) 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 [solemn courtesy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

拜,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释名》

(3) [量]∶古代长度计算单位。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 [fourfinger width]

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韩非子》

(4) 姓

常用词组

扶病、扶持、扶将、扶栏、扶老携幼、扶贫、扶弱抑强、扶桑、扶手、扶梯、扶危济困、扶摇、扶摇直上、扶掖、扶正、扶植

  拼音    注音  ㄌ一ˊ   
部首  牛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TJRH  五笔98  TJTG  仓颉  HNHQ  郑码  MFKM  四角  22500  结构  上下电码  3680  区位  3271  统一码  7281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丨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犁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耕地的农具:犁杖。犁铧。犁头。木犁。

⒉ 用犁耕地:犁地。犁庭扫闾(喻彻底摧毁敌巢。亦称“犁庭扫穴”)。

统一码

犁字UNICODE编码U+7281,10进制: 29313,UTF-32: 00007281,UTF-8: E7 8A 81。

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犂䵓

汉英互译

furrow、plough、plough up

造字法

形声:从牛、利声

English

p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犁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牛,利声。本义:牛耕)

(2) 同本义 [till]

犂,耕也。——《说文》。字亦作犁。

犁其庭。——《汉书·匈奴传》。注:“耕也。”

犂牛之子。——《论语》。皇疏:“或音梨,谓耕犂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3) 又如:犁耕(用犁耕田;耕田);犁花(犁翻的土块);犁春(春耕)

(4) 摧毁,平毁 [destroy]。如:犁穴;犁平(扫荡平定)

(5) 割开,划开。通“剺” [cut]。如:犁面(用刀割脸);犁舌(入犁舌狱割舌)

(6) 通“黎”。及,等到 [till;when;by the time]

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史记·晋世家》

词性变化

犁的拼音:   

〈词性:名〉

(1) 耕地的农具。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 [plow;plough]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犁锄(犁和锄);犁锄之厄(死亡的命运)

(3) 姓

犁的拼音:   

〈词性:形〉

(1) 黑(在黑的意义上,黧、黎、犁实同一词) [black]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战国策·齐策一》

犁旦。——《史记·南越列传》。索隐:“犁,黑也。天未明尚黑时也。”

(2) 又如:犁眉驹(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犁,通“黧”);犁黑(黧黑,暗黑色。犁,通“犂”);犁老(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犁,通“黧”);犁明(犁曙黎明。犂,通“黎”)

(3) 通“黎”。众多之意 [many]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书·泰誓中》

(4) 又如:犁元,犁民(黎民百姓。犂,通“黎”)

常用词组

犁沟、犁牛、犁庭扫闾、犁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