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àng zhèn chōng jūn
注音ㄓㄨㄤˋ ㄓㄣˋ ㄔㄨㄥ ㄐㄨㄣ
解释撞开敌阵地,冲向敌军。形容作战勇猛。
出处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想我那撞阵冲军,百战功名百战身。”
例子你不肯撞阵冲军,你可便临崖勒马。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三折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撞阵冲军是中性词。
繁体撞陣衝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撞的拼音:zhuàng(ㄓㄨㄤˋ)
⒈ 冲打,碰击:撞钟。撞车。撞击。顶撞。冲撞。
⒉ 碰见,无意中遇到:撞见。
⒊ 试探:撞大运(碰运气)。
撞字UNICODE编码U+649E,10进制: 25758,UTF-32: 0000649E,UTF-8: E6 92 9E。
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壯
bump、ram、shoving
碰
形声:从扌、童声
knock against, bump into, collide
详细解释◎ 撞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2) 同本义 [bump against;run into;strike;collide]
撞,丮捣也。——《说文》。字亦作揰,作摐。
善待问者如撞钟。——《礼记·学记》。犹击也。
摐金鼓。——司马相如《子虚赋》
撞洪钟。——张衡《东京赋》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莛撞巨钟。—— 韩愈《醉留东野》
便将头往隔断板上乱撞,撞的披头散发。——《红楼梦》
(4) 又如:撞跌(撞头跺脚);撞木(敲击钟磬之木);撞舂(撞击;冲击);撞筵(撞钟的木枝)
(5) 遇上,碰到 [meet by chance;bump into]
我待要赶时,不想撞着哥哥贺知章。—— 乔吉《金钱记》
今日清明佳节,出门闪步一回,却好撞着风雨。——《长生殿》
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 赵云。——《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6) 又如:撞见;撞客;撞遇(碰见);撞破(撞见败露)
(7) 诈骗 [cheat]。如:撞钟太岁(招谣撞骗者);撞吓(诈骗);撞蠓子(撞骗)
(8) 栽,跌 [fall]
扑通的撞下马来。——《水浒全传》
(9) 闯,猛冲或突然直下 [rush;dash]
山背后撞出一彪人马。——《水浒全传》
(10) 又如:撞尸(骂人话。指东跑西荡);撞祸(闯祸;惹祸)
撞车、撞沉、撞锤、撞冻、撞毁、撞击、撞见、撞客、撞门子、撞墙、撞锁、撞锁、撞针
阵(陣)的拼音:zhèn(ㄓㄣˋ)
⒈ 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阵线。阵势。严阵以待。
⒉ 战场:阵地。阵亡。冲锋陷阵。
⒊ 量词,指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阵发。阵痛。下了一阵雨。
阵字UNICODE编码U+9635,10进制: 38453,UTF-32: 00009635,UTF-8: E9 98 B5。
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陣塦
a period of time、battle array、blast、front
会意:从阝、从车
column, row or file of troops
详细解释◎ 阵的拼音:
(1) 陣 zhèn
名
(2) (会意。从阜( fù ),从车。土山前摆满了战车。字本作“陈”。“阵”为后起字。本义:两军交战时队伍的战斗队形)
(3) 同本义 [battle array;formation]
阵,旅也。——《玉篇》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史记·淮阴侯传》
先登陷阵。——《史记·樊哙传》。
(4) 又如:阵脚(战阵的前沿阵地);阵圆(战阵布置完毕);阵图(作战时所摆列的军阵图形);阵梢(战斗队列的尾端);阵杀(军中诛杀)
(5) 阵地 [front;position]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史记》
(6) 。又如:阵殁(在战场上死去;阵亡);阵场(战场);阵门(军营之门);阵俘(战场上俘获的敌兵);阵云(战地气氛,战阵烟云。又称“战云”)
(7) 又指战争或战斗 [war;battle]
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 唐· 白居易《蛮子朝》。
(8) 又如:阵阵赢(仗仗取胜);叫阵;怯阵;出阵;阵败(战败);阵率(战士)
(9) 雷阵雨来临前乌云翻滚、雷电交加的现象 [lightning accompanied by peals of thunder]
阵急如酣战,点粗成乱沤。——唐· 李咸用《和殷衙推春霖即事》。
(10) 又如:阵头雨(雷阵雨);阵影(阵云的阴影)
◎ 阵的拼音:
(1) 陣 zhèn
动
(2) 布阵,列阵 [display battle array]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
◎ 阵的拼音:
(1) 陣 zhèn
量
(2) 表示事物经过的一定时间段落 [(used for the stages that actions or things undergo) period of time]
每一阵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一阵雨;一阵风;一阵寒潮;一阵喧哗;一阵尘暴
阵地、阵发、阵风、阵脚、阵列、阵容、阵式、阵势、阵痛、阵亡、阵线、阵雪、阵营、阵雨、阵阵
冲(衝)的拼音:chōng(ㄔㄨㄥ)
⒈ 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冲茶。冲剂。冲洗。冲荡。
⒉ 向上钻,直上:冲腾。冲入云霄。
⒊ 破解不祥:冲喜。
⒋ 空虚,谦虚:“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挹(yì )。谦冲。
⒌ 幼小:冲昧。冲弱。冲龄。
⒍ 方言,山区的平地:韶山冲。
⒎ 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要冲。首当其冲。
⒏ 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冲锋。横冲直撞。
⒐ 猛烈地撞击:冲力。冲突。
⒑ 收支账目互相抵销:冲账。
⒒ 情感强烈:冲动。兴(xìng )冲冲。
⒓ 太阳系中,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余的某一个行星进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而地球正处在这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位置时称“冲”。
冲(衝)的拼音:chòng(ㄔㄨㄥˋ)
⒈ 对着,向着:冲着太阳。
⒉ 凭,根据:冲你这么好学,一定能有成就。
⒊ 猛烈;强烈:冲劲。这酒真冲。
⒋ 一种使金属板成形或在金属板上打孔的专用设备称“冲床”。
⒌ 在冲床上加工金属工件:冲压。
冲字UNICODE编码U+51B2,10进制: 20914,UTF-32: 000051B2,UTF-8: E5 86 B2。
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沖衝
charge、clash、rinse、rush
形声:从冫、中声
soar; pour boiling water over
详细解释◎ 冲的拼音: ch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中声。本义:向上涌流)
(2) 同本义 [surge up]
冲溶沅瀁。——木华《海赋》
(3) 直上 [shoot up]
(4) 又如:冲天(直上天空);冲汉(直上霄汉)
(5) 以水、酒等浇注调制 [pour boiling water]。如:冲鸡蛋;用酒冲服;冲茶
(6) [会计]收支账目互相抵消,或两户应支付的款项互相抵消 [cancel out]
幸而后手里渐渐翻过来了,除了冲账的,反赢了好些——《红楼梦》
(7) 又如:红字冲销
(8) 使曝光过的照相材料显影 [develop]。如:冲胶卷
(9) 用水或其他液体冲洗 [rinse]。如:把盘子冲一冲;冲厕所;秧苗给大水冲了
◎ 冲的拼音: chōng
〈词性:形〉
(1) 深远 [deep]。如:冲迈(高远);冲音(精深玄妙之言)
(2) 通“盅”。空虚 [empty]
(3) 又如:冲室(虚室,空室);冲寞(虚寂恬静)
(4) 平和;谦虚 [humble]
(5) 又如:冲融(融和充实);冲和(性情谦虚和平)
(6) 淡泊 [without worldly desires]。如:冲虚(淡泊虚静);冲衿(谦和淡泊的胸襟);冲静(恬静淡泊)
(7) 通“僮(童)”。幼小 [inmature]
(8) 又如:冲弱(年幼,幼稚);冲年(幼年);冲幼(年幼);冲眇(幼小)
◎ 冲的拼音:
衝 ch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行,重声。“行”,意思是路。本义:交通要道)
(2) 同本义 [thoroughfare]
及冲,以戈击之。——《左传·昭公元年》。注:“要道。”
冲风起兮水横波。——《楚辞·河伯》。注:“隧也。”
太冲绝。——《素问·至真要论》。注;“肝脉气也。”
(3) 又如:冲衢(交通要道);冲途(要道;大路);冲境(冲要之地;交通发达地区)
(4) 古战车名。用以攻城 [a kind of war carriage]
与尔临冲。——《诗·大雅·皇矣》
主人焚冲。——《左传·定公八年》
折冲万里。——《淮南子·说山》
隆冲以攻。——《淮南子·泛论》
(5) 又如:冲车(古兵车名。用以冲城攻坚);冲隆(古兵车)
(6) 山区的平地 [flatland]。如:翻过山有一个很大的冲
(7) [天文]∶一个天体与另一个天体在天空中的相反方向或距角等于180度的一种行星动态 [opposition]。如:大冲;冲日(外行星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且与太阳距角等于180°)
◎ 冲的拼音:
衝 chōng
〈词性:动〉
(1) 冲击;冲撞 [charge;assault]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柳宗元《黔之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冲激(冒犯);冲打(冲击攻打);冲阵(冲击敌方战阵)
(3) 直朝某一方向而去 [dash onward]。如:冲蒙(奔驰于草丛);冲斥(犹充斥)
(4) 破除;毁坏 [break]。如:冲波(冲破波浪);冲溢(溃决泛滥)
(5) 冒。多指不顾危险或恶劣环境而向前行进 [give offense]。如:冲雨(冒雨);冲炎(冒着炎热)
(6) 动 [touch]。如:冲心(触动心境;动心);冲心钱(数目足以引人动心的钱)
(7) 冲刷;灌注 [wash out]。如:冲注(水流冲击)
(8) 另见 chòng
冲冲、冲刺、冲打、冲淡、冲荡、冲动、冲犯、冲锋、冲锋陷阵、冲服、冲昏头脑、冲击、冲击波、冲积、冲剂、冲决、冲克、冲口、冲扩、冲浪板、冲力、冲凉、冲破、冲散、冲杀、冲刷、冲塌、冲腾、冲天、冲突、冲洗、冲喜、冲陷、冲销、冲霄、冲淹、冲要、冲账、冲撞
◎ 冲的拼音:
衝 chòng
〈词性:形〉
(1) 猛劲大 [full of vigour and drive]。如:有股冲劲儿;水流得真冲
(2) 气味浓烈刺鼻 [(of smell) strong;irritating the nose]。如:酒味儿冲
◎ 冲的拼音:
衝 chòng
〈词性:动〉
用冲床进行金属加工 [punch]。如:冲床;冲模
◎ 冲的拼音:
衝 chòng
〈词性:介〉
(1) 对着;向 [face to;towards]。如:冲着(对着,向着);大门冲北开
(2) 凭;根据 [according to]。如:就冲着他,我也不得不出面解围
(3) 另见 chōng
冲床、冲盹儿、冲劲儿、冲孔、冲压、冲子
军(軍)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⒉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⒊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军字UNICODE编码U+519B,10进制: 20891,UTF-32: 0000519B,UTF-8: E5 86 9B。
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軍
army corps
会意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详细解释◎ 军的拼音:
軍 jū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 ,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encircle]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attack and kill]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command;battle]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be stationed]。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join the army]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 军的拼音:
軍 jūn
〈词性:名〉
(1) 军队 [armed forces;army;troops]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corps]。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arms of the services]。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soldier]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barracks]。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prefecture in the Sung dynasty]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place guarded by armymen],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position]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军备、军操、军车、军船、军刀、军队、军阀、军法、军费、军风、军服、军港、军工、军功、军官、军管、军规、军棍、军国主义、军号、军徽、军婚、军火、军机、军机处、军籍、军纪、军舰、军阶、军界、军垦、军礼、军吏、军粮、军龄、军令、军令状、军旅、军马、军帽、军门、军民、军命、军棋、军旗、军器、军情、军区、军权、军犬、军人、军容、军师、军实、军士、军事、军书、军属、军帖、军统、军团、军威、军委、军伍、军务、军衔、军饷、军校、军械、军心、军需、军需品、军训、军衣、军医、军营、军用、军邮、军援、军乐、军运、军长、军政、军职、军制、军种、军众、军装、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