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壮志难酬的意思

zhuàngzhìnánchóu

壮志难酬



拼音zhuàng zhì nán chóu

注音ㄓㄨㄤˋ ㄓˋ ㄋㄢˊ ㄔㄡˊ

解释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壮志难酬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àng   注音  ㄓㄨㄤˋ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FG  仓颉  LMG  郑码  TIB  四角  34110  结构  左右电码  1104  区位  5519  统一码  58EE  笔顺  丶一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壮(壯)的拼音:zhuàng(ㄓㄨㄤˋ)  

⒈ 大,有力,强盛: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

⒉ 增加勇气和力量:壮胆。壮行(xíng   )。以壮声势。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壮族。壮锦。壮歌。

统一码

壮字UNICODE编码U+58EE,10进制: 22766,UTF-32: 000058EE,UTF-8: E5 A3 AE。

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壯壵

汉英互译

strong、able-bodied

造字法

形声:从土、丬声

English

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壮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士,爿( pán  )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2) 同本义 [tall and big;srong;robust]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3)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4) 豪壮;豪迈 [grand and heroic]

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晋书·谯刚王逊传》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壮游》

(5)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6) 勇壮 [brave and sturdy]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魏策三》

(7)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8) 宏伟 [grandeur]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纪》

(9)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10) 坚实,坚牢 [firm]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

词性变化

壮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动〉

(1) 增强 [strengthen]

《唐史拾遗》曰:“汝阳王王进尝于上前醉,不能下殿,上遣人掖出之。” 王进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

(2) 又如:给他壮胆;壮声势

(3) 长成年,长大 [grown-up]

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赌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管子》

(4) 以…为壮美;赞赏 [admire]

单于壮其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甚可壮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识者壮之。——《明史》

(5) 伤。通“戕”( qiāng  ) [injure]

姤,女壮,勿用取女。——《易·姤》

韩安国 壮趾, 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汉书》

壮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名〉

(1) 壮年 [prime of life]。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少壮不努力。——《乐府诗集·长歌行》

比后壮乃问其母。(壮:成年。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用。长大成人。)——晋· 干宝《搜神记》

(2) 灸法术语 [one moxacone]

(3) 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4) 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5) 壮族的省称 [Zhuang nationality]。原作“僮”

常用词组

壮大、壮胆、壮丁、壮观、壮火、壮健、壮举、壮阔、壮丽、壮烈、壮美、壮年、壮士、壮硕、壮心、壮阳、壮语、壮志、壮志凌云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U  仓颉  GP  郑码  BWZ  四角  40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807  区位  5430  统一码  5FD7  笔顺  一丨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志(誌)的拼音:zhì(ㄓˋ)  

⒈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⒉ 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⒊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⒋ 记号:标志。

⒌ 〈词性: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⒍ 姓。

统一码

志字UNICODE编码U+5FD7,10进制: 24535,UTF-32: 00005FD7,UTF-8: E5 BF 97。

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deal、keep in mind、mark、records、will

造字法

形声:从心、士声

English

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 同本义 [will]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4) 记事的文章 [record;annals]。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5) 心情 [frame of mind]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7) 神志 [consciousness]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8) 通“帜”。旗帜 [flag]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nevus]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词性变化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有志;立志;专心 [devote]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3) 记着 [keep in mind]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永志不忘

(5) 向慕 [admire]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6) 记载,记录 [record]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8) 叙述 [narrate]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2) 同本义 [remember;recall]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4) 记录 [take notes;record]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6) 做记号 [mark]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7) 又

寻向所志。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标记;记号 [sign;mark]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record]。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常用词组

志哀、志大才疏、志气、志趣、志士、志同道合、志行、志学、志愿

  拼音  nán nàn nuó   
注音  ㄋㄢˊ ㄋㄢˋ ㄋㄨㄛˊ   繁体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CWYG  仓颉  EOG  郑码  XSNI  四角  704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81  区位  3649  统一码  96BE  笔顺  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统一码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常用词组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常用词组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拼音  chóu   注音  ㄔㄡˊ   
部首  酉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SGYH  仓颉  MWILL  郑码  FDVN  四角  12600  结构  左右电码  6804  区位  1974  统一码  916C  笔顺  一丨フノフ一一丶ノ丶丨丶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酬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劝酒:酬酢。

⒉ 用财物报答:酬劳。酬谢。酬金。报酬。

⒊ 交际往来:应(yìng   )酬。酬对。酬和(  )(用诗词应答)。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⒋ 实现愿望:壮志未酬。

统一码

酬字UNICODE编码U+916C,10进制: 37228,UTF-32: 0000916C,UTF-8: E9 85 AC。

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詶酧醻

汉英互译

fulfil、reward

造字法

形声:从酉、州声

English

toast; reward, recompen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酬的拼音:

詶、酧、醻 chóu  

〈词性:动〉

(1)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2) 同本义 [exchange of toast]

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3) 又如:酬献(相互劝酒);酬劝(劝酒)

(4) 酬答,报答 [reciprocate]

主人酬宾。——《仪礼·士冠礼》。注:“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曰酬,所以申畅厚意也。”

交酬好货皆厚。——《国语·周语》。注:“交酬相酬之币也。”

吾无以酬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将以酬长厚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酬知(酬报知己者);酬赏(报答他人而赏给财物)

(6) 应对;对答 [answer;reply]

可与酬酢。——《易·系辞》。注:“犹应对也。”

(7) 又如:酬抗(酬对;对答);酬决(应对决断);酬奉(旧时奉召应对诗文)

(8) 酬诗,以诗文互相赠答 [present each other]。如:酬寄(以诗文酬和寄赠);酬赓(指诗词应和)

(9) 赏赐 [grant a reward]。如:酬偿(报偿;偿还);酬赎(以钱偿值赎回);酬庸(酬劳)

(10) 筹划 [plan and prepare]。如:酬想(想像,设想);酬款(筹划借款)

(1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酬阻(因报复而加阻止)

(12) 酹祭 [offer a sacrifice to]。如:酬酒(以酒酹祭);酬神(祭谢神灵);酬地(以酒祭地)

词性变化

酬的拼音: chóu  

〈词性:名〉

报酬 [reward;payment]。如:计酬(计算报酬);同工同酬

常用词组

酬报、酬宾、酬唱、酬答、酬对、酬和、酬金、酬劳、酬劳、酬谢、酬酢

成语首拼